韓系車的崛起,是日系車的喪鐘嗎?

韓系車的崛起,是日系車的喪鐘嗎?

提起韓系車,在國內曾經是“性價比”的代名詞(以老款伊蘭特為代表的2010年之前),但現在,大多數中國人已經對韓系車越來越不感冒。首先要論性價比,自主品牌已經完全取代了合資車型,再則加上受到“薩德”事件的影響,過去兩年韓系車在中國的日子算不上好過。

韓系車的崛起,是日系車的喪鐘嗎?

現代還能苟延殘喘

起亞是真要逼死經銷商了

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韓系車可謂是混得風生水起,大有取代日系車地位的態勢。這到底是無心插柳還是蓄謀已久?

近日,著名國際諮詢網站J.D.Power 剛剛發佈了2018年美國新車質量(滿意度)調查(IQS)。其中,捷恩斯、起亞、現代三家韓系品牌包攬前三甲,消息傳回國內,還是令人震驚不小的。

IQS調查有多大可信度?

J.D.Power(君迪)對美國車輛質量研究已有超過30年時間,數據庫龐大,多數車企的市場報告都會採用其相關數據作為參考,在業內權威性還是很高的。

韓系車的崛起,是日系車的喪鐘嗎?

而旗下的新車質量調查(IQS),則是針對購車90天以內(三個月)的新車車主,諮詢包括駕駛感受、車輛動力、性能操控,以及質量問題等多個維度,得出的綜合結論。IQS的最終得分以每百輛車的問題數(PP100)來衡量,問題數越低,表明質量越高。

韓系車的崛起,是日系車的喪鐘嗎?

捷恩斯以68分名列排行第一,即每百輛車中,只出現了68起質量問題。起亞為72分,現代為74分。排名最高的德系車為保時捷,以79分位列第4位。緊接著是美系車的福特(81分),日系的雷克薩斯(84分)只列8位。

韓系車的崛起,是日系車的喪鐘嗎?

說起勇奪桂冠的捷恩斯,雖然也來到過中國,但賣得實在一般,所以知名度並不高。其實它是現代的高端品牌,就像“雷克薩斯”之於“豐田”那樣。旗下的G70、G90等車在美國的豪華車市場表現都非常不錯。

韓系車的崛起,是日系車的喪鐘嗎?

雖然韓系車在IQS上包攬其三尚屬首次,但這不是第一次在榜單上名列前茅。比如去年這時候,起亞就曾以72分登頂(和今年的分數一樣)。

韓系車配得上這份殊榮?

美國的事,大家不甚瞭解;國內的事,我們可是一清二楚的!翻出2017年版的J.D.Power的中國新車質量研究(IQS),我們就可以發現該榜單明顯誇大其辭了。

韓系車的崛起,是日系車的喪鐘嗎?

根據這張去年的榜單,我們驚奇地發現,韓系車在中國也是“霸榜”的,而且緊隨其後的是長安馬自達和法系小(邊)眾(緣)品牌雷諾,不禁讓人大跌眼鏡。韓系車先放一邊,單說以長安的品控,也配列第三?!

所以個人認為,美國老百姓對韓系車的好感還是以偏概全的,是帶有情懷屬性加成的。其實從福特T型車以來,美國成為“車輪上的國家”已經大半個世紀了。所以他們的買車宗旨是趨向於實用性,耐用、好開、省油、修理方便等。這也正是日系車在美國崛起的根本原因,韓系車只是在走日系的老路而已。

韓系車的崛起,是日系車的喪鐘嗎?

大熱美劇《行屍走肉》的贊助商:現代汽車

當然,配上一個低廉的價格和合理的營銷手段,韓系車的銷量,在“美國窮人”中就更加如虎添翼。而買的人多,口碑自然就起來了,畢竟從眾心理是不分國界的。

韓系車的崛起,是日系車的喪鐘嗎?

位於美國加州BYD純電動巴士工廠

退一步說,如果美國市場能像開放中國的電子產品一樣,讓中國自主品牌小轎車也進入的話,BYD、哈弗等車的大賣也未可知。雖然一些技術細節上和其他國家的汽車產品仍存在差距,但論性價比,當前一部分品牌的中國車已經能完爆所有合資品牌。到時候J.D.Power榜單上名列前茅的會是華系車嗎?我覺得問題不大。

日系車排名那麼靠後?

韓系車的崛起,是日系車的喪鐘嗎?

回頭繼續來看2018年美國IQS榜單,墊底的仍然是路虎和捷豹,這個沒有什麼疑問(主要出在車載娛樂信息系統上,機械故障比較少)。沃爾沃的上榜也是因為相同原因,因此非常“不合理”地位列倒數第三。

這張榜單最讓人費解的要數日系車了,尤其是“開不壞的豐田”和“技術宅本田”竟然都低於平均線以下,顛覆了很多國人的固有思維。

其實在美國,豐田今年發佈了大量基於全新TNGA架構打造的新車,而新技術難免不夠成熟,改進空間略大,才導致了這個不盡人意的排名。

韓系車的崛起,是日系車的喪鐘嗎?

比如,美國版凱美瑞因為發動機設計缺陷進行了召回,而中國版凱美瑞也於今年年初發生了“泥漿門事件”: 第八代凱美瑞車主發現,新車的發動機艙內進入大量的泥水,部分車主還出現了泥水濺到了發動機、皮帶、保險盒、機蓋內襯上,既影響美觀性,又涉及到電氣部件的使用和腐蝕性問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事件發生後,部分車主無奈之下,通過延長或更換更長的前輪內襯板解決該問題。

而本田排名如此低也好理解,1.5T發動機“漲機油”事件不僅在中國引來大規模維權,在美國市場也是麻煩不斷。而新雅閣的銷量不佳,更是讓本田北美工廠直接停產了11天。

總結

雖然J.D.Power的調查結果並不一定適用於中國,但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任何不思進取的車企總逃不出群眾雪亮的眼睛,而任何努力造好車的車企,終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