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村老中医的心愿:不让农村老百姓花冤枉钱!

本文由“寻找最美白衣天使”栏目组推荐,介绍的是大别山罗田县匡河中心卫生院原副院长、中医副主任医师方光明医生。

方光明医生年过六旬,退休后他放弃药店的高薪聘请,仍然坚守在基层卫生院的中医岗位,为山区村民解除病痛,送医送药,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热情的服务和认真的态度受到当地村民的广泛称赞。

一位乡村老中医的心愿:不让农村老百姓花冤枉钱!

“作为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生,面对的都是农村的老百姓,他们的经济条件都不太好,给他们看病、用药都要慎之又慎,不要让他们花冤枉钱!”这是罗田县匡河中心卫生院老中医、中医副主任医师方光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2012年,方光明从副院长的职位上退下来,他在县城工作和生活的子女都要求他和老伴一起到县城颐养天年,好好休息,与子孙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但他牵挂着两件事,一是中医严重缺乏,一个诊疗范围覆盖十多万人口的中心卫生院加两个分院中医已不足五人,二是工作四十余年来信任着他也令他牵肠挂肚的患者。

于是,他主动向院领导提出要求,继续像往常一样,在门诊坐诊、出诊、带教,继续着他热爱的中医药事业。

一位乡村老中医的心愿:不让农村老百姓花冤枉钱!

每天早上,方光明几乎总是第一个提前到达门诊,但依然有些前来请他诊治的病人已经早早就等候在诊室门外,小小的诊室每天就成了整个门诊最繁忙的地方。

问询、切脉、查体,哪样诊疗程序他都做得一丝不苟,这也是他从当中医学徒时候起便养成了的良好习惯。

方光明18岁便参加工作,跟当地的名老中医当学徒,从发药学起,从当时的付家庄卫生所到匡河卫生院,经过多年的历练,逐渐学有所成,能够独立开展中医诊疗工作,1981年至1983年,他又主动自费参加湖北省中医学院的函授学习,系统学习了现代中医理论知识,结合十多年的临床实践,而立之年便在当地小有名气。

一天深夜,施家畈村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女童,突发高烧,呼吸困难,气闭,家长急不可耐,不顾当时方光明在家里休息,央求他给孩子看病,根据经验,方光明判断其所患为小儿急性肺炎,收住院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患儿转危为安,该名家长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一位乡村老中医的心愿:不让农村老百姓花冤枉钱!

2001年,组织上根据他的个人能力和群众的评议,安排他担任副院长职务,从此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在积极参与医院业务管理的同时,还坚持坐诊。

听说方光明要退休了,很多药店都慕名找到他,高薪请其坐诊,都被他一一婉拒。他说,到药店看病自己是可以享受到优厚的待遇,但这些一定会转化成病人的负担,卫生院执行的是国家制定的药品“零利润”政策,又有新农合报销政策的支持,我的病人可以吃到安全、便宜的药品,相反,如果我受聘到药店,因为利益的驱使,我也不能专心为群众看好病了。

方光明是土生土长的匡河人,他从参加工作直至退休,工龄长达42年,多年的工作经历,早已经让他和当地群众之间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与很多群众就像亲人,所以退休以后他最关心的还是卫生院的发展,是当地老百姓的健康利益!

一位乡村老中医的心愿:不让农村老百姓花冤枉钱!

山里的老年人治病都习惯看中医,用中药。他们一旦有个头疼脑热身子不舒服,立马便会想到方光明医生。

本镇涂家冲村65岁的段淑兰老人,三年前因结肠癌手术后经常腹泻,先后到邻近几个县市和武汉等地治疗,效果不明显。她回来找到方光明,方医生为其把脉,辩证为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传导失司而致,以补中益气汤去当归加四神丸治疗,仅三副药,病人即大便正常,精神转佳,之后半年未再复发。

邻县英山八仙畈村75岁的匡秀芳老人,患腰腿疼痛一年多,以左侧为甚,疼痛时腰部呈板状感,不能伸曲,经多地求医服药、推拉牵引,仍卧床不起。闻名前来请方光明诊治,方医生经诊查后,辩证为肝肾二虚、督脉痺阻、经脉失养所致,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地鳖虫、地龙、蜈蚣、全虫汤剂日服,一周一疗程,每周服药五天,经三个疗程后,病人腰腿痛、麻木感消失,活动如常,还能参加家务活动。

这样的病例方光明是数不胜数。

2013年5月,尽管已经退休了,经过匡河镇群众公推公选,方光明仍被匡河镇党委、政府评定为“爱岗敬业之星”。

罗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生态良好,山里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更多地使用地道药材,保证药品质量,提高方剂的疗效,方光明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年轻的同事一起到观音山和石马山中,甄别、挖掘野生中草药。

一位乡村老中医的心愿:不让农村老百姓花冤枉钱!

基层中医严重缺乏,为了推动中医药适宜诊疗技术的应用,方光明经常参与住院病人查房,针对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提出中医药治疗意见,指导年轻全科医生开展针炙、拔罐等技术治疗,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卫生院国医堂从无到有,年轻的中医师王芹已经能够熟练开展十余项中医康复适宜技术。

一位乡村老中医的心愿:不让农村老百姓花冤枉钱!

2013年秋天,方光明的老伴因为腰椎手术后需要人照料,家人趁此机会,再次强烈要求他回县城找家诊所或药店坐诊,既方便照顾老伴,又能坚持他热爱的中医事业,仍然被他拒绝。

他说,我生在匡河,长在匡河,退休在匡河,只要我还能走动,我就要为匡河的老百姓看病!家人从此不再在他面前提回城的事了。

一生做一件事不难,难在坚持只做一件事。但方光明坚持下来了,他把当中医这件事做进了他的生命里,他就像一支蜡烛,直到最后一刻,都要用光和热温暖他的乡亲!(本文系读者投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