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敏捷營銷」的批判:缺乏「真正」戰略的公司才會依靠敏捷營銷

對「敏捷營銷」的批判:缺乏「真正」戰略的公司才會依靠敏捷營銷

本文是Samuel Scott為The Drum撰寫的一篇獨家雙週刊專欄。Scott曾擔任記者、報紙編輯和高科技行業營銷與傳播總監。文中,Scott對敏捷營銷提出了諸多批評,並評論了「敏捷」與「戰略」的諸多不合拍之處。

「在許多方面,現代營銷與軟件行業的共同點,要比傳統的營銷管理更多。」營銷技術專家Scott Brinker在2016年的《黑客營銷》一書這樣寫道。

他是對的嗎?

太多西裝革履的營銷人似乎厭惡自己,討厭他們的工作,而希望自己是穿著連帽衫的軟件開發人員。這是我所推測的、數字營銷用了這麼多高科技流行詞的唯一原因。

「10x程序員」和「10x營銷人員」,「DevOps」和「MarDev」,「T形開發人員」和「T形營銷人員」……許多網絡營銷人員都希望被稱為「增長黑客」。當互聯網營銷人員沒有原創思想時,他們似乎從高科技世界中竊取了一個創意。數字營銷人認為技術人員和Kim Deal(美歌手、音樂家——譯者注)一樣酷,並認為任何軟件開發行業中有用的想法,都必須複製到營銷中。

但是打造品牌和調配軟件是兩件非常不同的事情,因此兩者永遠不合拍。儘管如此,只知道軟件開發、而不知道傳統營銷的創業公司創始人卻不這麼認為。

「敏捷營銷」的興起

最近,Facebook宣佈了針對App的Codeless Events Setup,表示「為你的移動App提供更高效,更靈活的營銷」。

首先,理解這個術語很重要。歷史上,軟件開發人員按照線性流程工作。第一個團隊編寫了一批代碼,併發送給第二個團隊,後者負責編寫另一部分。第二個團隊再發給第三個團隊。如此直到產品完成。新版本很大,但很少發佈。這被稱為「瀑布」模型。

在21世紀初,一組開發人員發佈了敏捷軟件開發宣言。「敏捷」模型旨在快速、但是小批量發佈新版本。瀑布模型可能每年創建一個單獨的大型新產品,而敏捷過程可能每週都會產生新的、更小的功能。特定時期的工作可能取決於客戶需求、產品反饋和競爭對手行動等因素。

2012年,一群自稱「敏捷營銷人員」聚集在舊金山的SprintZero活動中,隨後發佈了「敏捷營銷宣言」。以下是主要原則:

經過驗證的知識,而不是觀點和約定俗成

以顧客為中心的協作,而不是「孤島」和「層級」

適應和迭代,而不是爆炸性的廣告活動

有一套流程來尋找客戶,而不是靜態預測

靈活,而不是死板的計劃

響應變革,而不是跟隨計劃

多次小規模試驗,而不是豪賭

「敏捷營銷是對變革的響應,並開發出相應的方法、以更快的發佈進度來講述品牌故事,同時將對實時數據的洞察融入流程的每個階段,」Tealium公司(一家位於加州的銷售企業營銷軟件的公司)CMO Adam Corey表示。「將可交付成果分解為更小的可交付成果,可以在瞬間響應不斷變化的趨勢、技術和客戶需求。」

「敏捷營銷只是一種遵循一套原則的方法,其目標是通過更快地轉向不斷變化的全球市場,來更快地提供商業成果,」Small Footprint(一家美國敏捷軟件開發公司)營銷策略主管Peter Mikeal說道。

敏捷的潛在利益

幾位營銷人告訴我敏捷模式的好處。

「我們的所有客戶都採用敏捷營銷,這是企業內部整合後的廣告部門的優勢之一,」英國Oliver機構首席執行官Sharon Whale表示。「我們最近與英國旅遊局的合作持續了六個月。在此期間,我們提交了261份簡報,併為全球22個市場的客戶提供服務。」

「客戶相信in-house團隊,因為它提供了敏捷營銷的最佳範例,」她繼續說道。「沒有來自多家代理公司的各種各樣的信息,每月節省大量成本,並且建立新的工作流程管理系統,確保簡報可以隨時得到分配、處理和改進。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敏捷模式完成的,」英國機構Essentia的數字主管Mike Harrison表示。「其中對於一家大型電話網絡提供商,我們引入了一個互動測試,短期內參與訪問、停留時間和下載量增加了100%以上;更多的互動測試和其他活動,使得用戶在過去的12個月中保持了較高水平的參與度。」

「就我們的營銷活動來說,因為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我們可以跟蹤很多事情,」加拿大媒體閱讀平臺PressReader的營銷和傳播總監Kristin Eberth表示。「這意味著我們在數字和非數字廣告活動中可以非常敏捷,因為我們可以非常輕鬆地獲得對ROI的基本概念。我們的DNA就是不斷測試不同的變量,根據用戶反饋調整廣告活動,並快速行動。」

但這些說法並不總是有效的

我無法與個別營銷團隊的成功爭論,但孤立的例子不能進行有效驗證。

社交媒體愛好者指出,GlobalWebIndex等研究表明,40%的互聯網用戶會關注社交媒體上的商業賬號。(2007年,我曾經給電影《蜜月危險期》的Facebook頁面點贊,直到現在才徹底忘記它。)

但是,當你深入其中去看,事實證明「社交媒體營銷」幾乎沒用,因為人們主要關注朋友、家庭成員、政治家、名人和運動隊。只有某個消費品牌總市場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人,才會在社交網絡上關注品牌,並與該品牌互動。2018年,消費者品牌沒有什麼理由在社交媒體上出現(除非你是漫威影業、妮琪·米娜或皮克福德)。

同樣,與傳統營銷實踐相比,聲稱敏捷營銷有效這一做法同樣可疑,因為「真空」中的數字缺乏上下文來說明營銷活動的背景。

「你根本無法進行雙盲研究——在雙盲研究中,你可以在相同的情況下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荷蘭管理作家兼專欄作家Richard Engelfriet表示,「所以那些聲稱他們取得更好成績的市場營銷人都在胡說八道。沒有證據。也許一些『敏捷主義者』會提出『科學證據』。但它始終只是一項調查,在調查中,贊成敏捷的人會問人們,是否相信敏捷能起作用——這就像問教皇,他是否是天主教徒一樣。」

此外,敏捷營銷理念中有很多並不新鮮。再看一下上面的基本原理。「經過驗證的學習」是BBHLabs和英國的IPA以及澳大利亞的Byron Sharp等公司所做的事情。「以客戶為中心的協作」和「客戶發現」恰好體現了面向客戶的傳統原則。

「敏捷營銷被那些身處科技行業、沒有經過充分營銷培訓的人宣傳為新事物。」英國營銷顧問Samuel Brealey表示,「這有點像發明輪子的人,雖然發明出來的實際上是六角形的,而且他不稱其為輪子,他仍然聲稱它比輪子更好。在科技或其他領域中,規模最大、壽命最長的公司仍然使用傳統的戰略營銷,以平衡短期效果和長期效益。」

敏捷其餘的部分,不過是目光短淺的「短期主義」。AgileSherpas有一份敏捷營銷案例研究清單,但內容含糊不清,並沒有明確說明使用了哪些促銷策略和媒體組合。Econsultancy收集的敏捷營銷案例,一部分是一大堆在社交媒體網絡上隨機發布內容的「超快速」方式,另一部分是任何優秀的營銷人員無論如何都應該做的事情。敏捷似乎只是非常迅速地進行營銷溝通,而且總是通過數字渠道。

瑞典戰略諮詢公司Rouser的首席執行官JP漢森表示,簡而言之,敏捷的問題在於,它非常影響當前困擾現代營銷的短期主義。「所謂的『敏捷』只不過是一種放棄戰略、見風使舵的做法。」

此外,將流行文化現象或新聞事件融入廣告活動,並不新鮮。只是今天的新聞每小時都會發生,而不是每天一次。

在最早一批也是最臭名昭著的宣傳案例中,愛德華·伯納斯於1929年被美國菸草公司聘用,以增加女性吸菸者的數量。紐約市即將舉行復活節星期日遊行,他付費給女性,讓她們在遊行時吸菸,並命名為所謂的「自由火炬」運動。這一可恥的舉動吸引了無數的媒體報道,並增加了香菸的銷量。今天這種運動可以依據「敏捷」的理念發生,唯一的區別是它們可能會更快地發生。

哪種營銷策略和渠道有變化?

本專欄的長期讀者,知道我通常會討論促銷策略和媒體渠道。我觀察的是促銷而不是產品,我還沒有看到在這種情況下,敏捷營銷的具體例子。為什麼?策略和渠道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現代促銷組合的策略包括廣告、直復營銷、公共關係、個人銷售和搜索引擎優化。廣告是長期向大眾推送信息的反覆傳播,以創意和令人難忘的方式打造品牌;保持「敏捷」,並且每週做一次改變,這會是廣告失敗的原因之一。創意廣告不能像軟件代碼那樣被分解。廣告計劃不能也不應該經常改變。

公共關係可能包括媒體關係,與記者建立積極關係以長期宣傳的行為,以及與KOL和產品用戶等群體類似的社區關係。公關是一種長期策略,具有特定的受眾,其執行不能、也不應該持續變化。

個人銷售,只是銷售人員做他們最擅長的事情。他們可能會與位於銷售漏斗下端的B2B軟件的潛在客戶溝通,或者每週在新社區按響門鈴,以銷售吸塵器。同樣,個人銷售的基本思想不能、也不應該不斷變化。

但是,敏捷在搜索引擎優化、直復和客戶支持方面非常有用。

2014年,Investing.com負責增長和營銷的主管Igal Stolpner,在Moz的博客上發佈了一篇帖子,展示了敏捷思維如何幫助SEO,因為搜索算法經常發生變化。持續進行小規模的特定更改,可以解決技術錯誤和其他網站問題。這些做法可以而且應該不斷改變。

「我們的核心營銷重點是自然搜索,」英國在線零售網站Lovethesales.com的首席營銷官兼聯合創始人Stuart McClure說。「依靠敏捷,我們可以非常迅速地適應搜索引擎的任何算法變化。我們通過自然搜索,將數百萬用戶引流到我們的網站,雖然我們的預算微不足道,人力資源也非常有限。」

直復營銷是最明顯的使用敏捷的例子。如果我通過Google Ads、LinkedIn和Facebook發佈廣告,目標是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多的銷售、或最佳潛在客戶。轉化率和價格不斷變化,因此持續調整支出是有意義的。客戶服務也是如此,因為需要更快地解決重要客戶或反饋。這些做法可以而且應該快速執行。

促銷組合中的營銷渠道在很大程度上不會改變。從平面到電視、收音機、直郵、電子郵件、谷歌到Facebook的每個渠道,都有長期存在的優勢和劣勢:電視很昂貴,但最擅長打造品牌;電子郵件很便宜,但可能會被視為垃圾郵件;根據澳大利亞市場研究公司Roy Morgan最近的一項研究,傳統媒體遠比社交媒體更受信任。

任何既定渠道的利弊,都很少發生變化,因此除了直復、SEO和客戶服務的特定情況外,幾乎沒有理由變得「敏捷」,並從根本上改變各個渠道的開支。如果你的產品是軟件,那麼敏捷可以用來構建你銷售的產品——但產品和促銷是兩回事。

戰略至關重要

經濟學是研究市場如何有效地分配稀缺資源。營銷人員應該記住這一點。對於任何給定公司的營銷溝通,一些促銷策略將優於其他策略。有些渠道會比其他渠道更好。戰略決定了營銷的重點所在。

戰略就像交響樂。每項促銷策略或媒體渠道,就像樂隊中的一群音樂家。但是,並非世界上任何一種樂器都適用於任何一首歌曲,因此不應該將每種策略或渠道都納入戰略。戰略通過預先研究和確定做什麼、和不做什麼,來促成效率最大化。

每一套專業樂器在交響樂中都扮演特定的角色,營銷行為在整合營銷活動中也是如此,其結果會是產生令人賞心悅目的事物,就像ABC的1982年歌曲Poison Arrow視頻中,完美同步的樂器一樣精彩。但是,如果數不清的樂器開始不按順序、自顧自地演奏,那麼我們聽到的歌曲將會很可怕。

和諧,意味著共同發揮作用。創意廣告可能會激發記者的靈感,而撰寫相關文章,並通過宣傳推動廣告活動得到廣泛曝光。通過電子郵件獲得激勵的客戶支持,可能會鼓勵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傳播信息。另一方面,「和諧」取決於戰略決策,決定誰唱歌、誰不唱歌。

但堅持「敏捷」、並且一直在改變短期策略的品牌只會虧錢。不幸的是,德勤最近為Facebook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今天澳大利亞只有17%的營銷人員認為長期品牌建設是首要目標。

「最糟糕的情況是,敏捷只會引起雜亂無章以及大面積的混亂。」英國機構VCCP Kin的高級策略師Rob Estreitinho說:「風險之所以發生,通常因為團隊不考慮總體戰略方向,而只關注戰術層面。大量的假設和策略,如果沒有一個指導性的願景,很少會產生好結果。」

假設你做「敏捷營銷」,並且一直測試各種策略和渠道。如果要花幾個月的時間來確定哪種方法最有效,那就浪費了時間和金錢。一個好的戰略將決定一開始要做什麼。

請記住:你是營銷人員,而不是軟件開發人員。

預告

《黑客營銷》作者Scott Brinker 回應了Samuel Scott。敬請期待明日文章。

翻譯:Fred

對「敏捷營銷」的批判:缺乏「真正」戰略的公司才會依靠敏捷營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