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渴望迴歸中國”?借“國家聲譽”營銷,如此公眾號不能一封了之

繼“店鋪關門,華商太難”系列後,“多國渴望迴歸中國”又席捲而來。近日,多個微信公眾號接連發布“越南為何渴望迴歸中國”、“印度曼尼普爾為何渴望迴歸中國”等文章,大多數網友對如此“標題黨文章”感到憤怒。微信方面昨天回應稱,此類文章涉及誇大誤導,已刪除“渴望迴歸中國”類違規文章227篇,對153個公眾帳號做封號處理。

“多國渴望迴歸中國”?借“國家聲譽”營銷,如此公眾號不能一封了之

只需看一眼標題,就知道內容有多不靠譜。可在點擊量直接與收入劃等號的新媒體環境下,炮製這些爆款文章的人不管這些。媒體調查發現,這些文章多為“最新汽車的資訊”的公眾號炮製,背後是滿滿的生意經。近年來,類似的爆款文章不少,無論內容還是標題,怎麼吸引眼球怎麼來,怎麼創造流量怎麼幹,完全不顧及文章的事實、立意和立場問題。誇大其詞、道聽途說、胡編亂造,不僅完全沒有道德可言,而且頻頻突破法律底線。

值得警惕的是,此類文章呈現一個新動向,即當發現一個選題、一篇文章成為爆款後,背後的團隊和個人就如法炮製,流水線製作、打造成系列。如此一來,其收入暴增的同時,產生的危害也級數級增長。“華商很難”刻意散佈悲觀失望情緒,“多國渴望迴歸中國”則借“國家聲譽”營銷,無視外交準則,以謠言助推不健康的民族情緒,誤導網絡輿論,影響實在惡劣。

無事實、無底線、無良心,此類文章堪稱網絡上的“三無產品”。普通網友一眼就能識別,為何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各網絡平臺發佈?顯然,網絡平臺把關者的能力和水平、審核的標準和條件,與源源不斷的網絡熱文生產速度相比,與熱文生產者狂熱的逐利動機相比,尚不匹配。很多懲處措施停留在封號刪文上,導致很多人再申請他號或者換一個平臺便能捲土重來。

監管部門更要以問題為導向,加強制度建設、夯實各網絡平臺的主體責任。更重要的,對那些故意甚至惡意製造爆款文章的小作坊及作坊主,要加大懲處力度、加大違法成本,不出重拳儼然不足以懲戒當事人,更無以警示後來者。捏造“店鋪關門,華商太難”系列文章賬號管理人已被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也是一個可資借鑑的樣本。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是時候讓讓“多國渴望迴歸中國”式的網絡熱文涼涼了。


來源 北京晚報 | 記者 賈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