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品牌送了一首《涼涼》給L』Oréal、雅詩蘭黛

这个小品牌送了一首《凉凉》给L’Oréal、雅诗兰黛

这个小品牌送了一首《凉凉》给L’Oréal、雅诗兰黛

卡戴珊家族最小的妹妹Kylie Jenner自創的INS美妝品牌Kylie Cosmetics(以下簡稱KC),短短18個月,銷量4.2億美元。與卡戴珊家族的花邊緋聞一樣,霸佔頭條,噱頭十足。

與傳統品牌專櫃銷售不同的是,KC最主要的營銷平臺是Instagram,外媒預計KC到2022年,銷量將突破10億美元。相比之下,雅詩蘭黛旗下Tom Ford用了10年銷量才達到5億美元;BobbiBrown用20年才突破十億級的銷量……

據市場調查公司InkwoodResearch統計,2017年全球美妝及化妝品市場銷售額達到4400億美元,2024年預計攀升到7500億美元。面對火熱市場,L’Oréal、Lancome等傳統化妝品牌巨頭們稍顯尷尬。讓千禧一代消費者尖叫的,是媽媽輩聞所未聞的品牌,如Natasha Denona、Glossier、Urban Decay、Kat von D、Fenty等新科獨立品牌。

我們不禁要問,在迅猛增長的美妝業,為何互聯網及創業品牌如雨後春筍般野蠻生長?本文將立足於數字社交時代“新特徵”,總結品牌們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及內容,抓住用戶的心智。

1

關注數字社交時代的新新人類

數字社交時代的新新人類有著鮮明的自我意識:,他們強烈的個人主義和表現欲,也帶動了自拍,美妝,P圖,抖音,直播的火爆。如Kylie Jenner就帶火了特立獨行、風靡美妝界的“吃土色”。

这个小品牌送了一首《凉凉》给L’Oréal、雅诗兰黛

而這也意味著他們對強行推送的廣告更敏感。2017年市場調研公司Kantar Millward Brown在全球39個國家對24000人(20歲以下)的調查表明,69%使用廣告攔截軟件屏蔽廣告。常用的產品選擇方式是自己搜索,朋友分享,或網絡意見領袖。因此商家在產品挑選過程中,必須為個人創造價值,給出獨特有針對性的內容——而非浪費消費者的時間。

2

眼花繚亂的創新表現形式

美妝界若想抓住消費者眼球,產品當然還是根本,但品牌可以將品牌進行不同層面的創新開發,如以下2種:

面向多元消費者:2017年歌手Rihanna推出Fenty美妝品牌,一口氣推出40種粉底顏色,適合各種膚色。單日1400萬美元銷售額甚至超過Kylie Cosmetics的首發記錄。

这个小品牌送了一首《凉凉》给L’Oréal、雅诗兰黛

促進自我表現:對“MeGeneration”的千禧一代,化妝品的功效不僅是美化肌膚,還要能在社交媒體上打造自我風格。時尚博主EmilyWeiss創立的Glossier,商業策略就是釋放用戶表現欲:粉紅色透明包裝袋,趣味貼紙,作為消費者的自拍道具,營造品牌吸引力。

这个小品牌送了一首《凉凉》给L’Oréal、雅诗兰黛

3

顛覆規則 價格透明

縱觀近年來在歐美市場流行的美妝產品,從“全部商品3元”的Brandless,“1美元剃鬚刀”Dollar Shave Club到Birchbox和年增長600%的Glossier等網紅,都是“消費者為中心”、“反饋驅動型”的品牌策略。

而價格優勢得益於“直接面向消費者”(Direct-to-Consumer)的模式。即省略產品從品牌到消費者的中間環節,包括品牌推廣、廣告宣傳、分銷零售、大型商超的場地費等所有費用(通常這些費用佔據產品價格的40%,在美妝行業,佔到320%)

互聯網品牌都沒有實體店或經銷商,直接廠家拿貨和銷售,也沒有明星代言等高昂支出。堅持“透明化“價格理念的Beauty Pie,採用Netflix價格模式。其產品來自世界各地實驗室,成本價拿貨後,以兩種價格銷售:零售價和成本價。以睫毛膏為例,價格標籤上註明生產和包裝成本為1.83美元,倉儲成本為0.22美元,產品測試0.01美元,合計不到3美元,但零售價為幾十美元。

这个小品牌送了一首《凉凉》给L’Oréal、雅诗兰黛

4

反饋無阻 意見變產品

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模式,也連結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如今很多美妝品牌創始人通過打造流暢的反饋機制,只用6-8周,直接把消費者意見變成產品研發的參考。

如基於美妝博客創立的Glossier,從讀者中吸取意見,發現未滿足的需求。還把社交媒體作為產品研發的實驗室和營銷平臺,並打造出按城市分組的Slack渠道,組織粉絲籌劃活動,通過Slack把消費者意見直接反饋給產品研發。然後品牌在6-8周時間推出新品。Glossier曾問粉絲“對耐用性保溼霜最大的期待?”,超過1000人反饋後,Glossier 1個月後推出深度保溼霜。

这个小品牌送了一首《凉凉》给L’Oréal、雅诗兰黛

這種快速反應機制,極大提高了消費者的忠誠度。她們通過口碑傳播,擴散品牌及產品影響力。Glossier有70%的線上銷售和流量來源於口碑傳播。

當前時代,產品被發現、分享、討論和購買方式的重要性,遠高於產品本身。“小而美”的互聯網美妝品牌的流行,折射出的趨勢: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化妝品牌的影響力正被弱化,而由品牌、第三方機構及社交圈組成的的影響力生態系統已成型。

这个小品牌送了一首《凉凉》给L’Oréal、雅诗兰黛

《大品牌再不變革,這些小品牌要趕超你們了》 來源:成功營銷 作者 洛桑

《香港城大EMBA思享:美妝界攪局者的營銷策略》作者:竇文宇

《Seed Beauty :下一個10億美元彩妝品牌 Kylie Cosmetics》 背後的孵化器 來源:華麗志

《普華永道公佈最新預測:全球美妝行業銷售額2021年將超5000億歐元》 來源:意大利網站Fashion Network

《用時18個月打造酷品牌除了Kylie Jenner還有誰》 來源:網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