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聞樂隊:國內第一後搖,用音樂真實地活著

時間已經輾轉來到了2018年3月,這些年國內音樂圈的民謠和說唱相繼引領了風潮,國產後搖樂隊們也似乎漸漸有了起色。文雀樂隊與當紅民謠歌手馬頔合作出歌、沼澤樂隊紐約首秀、惘聞樂隊2018年的新專輯的創作也漸入軌道。

國產後搖們似乎漸漸地有了起色,但即使在國內也有越來越多後搖聽眾的今天,後搖一詞對於大眾來說還是顯得有點地下。

惘聞樂隊:國內第一後搖,用音樂真實地活著

後搖一詞並沒有明確的內涵,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種音樂概念或者觀念。在其興起的90年代初,一批批玩樂隊的年輕人,他們放棄演唱中的嘶吼和謳歌,打破陳舊的作曲框架,在作品中自由地融合各種樂器---小提琴、貝斯、薩克斯、鋼琴、小號甚至古琴等,也結合了多種音樂風格---數字、重金屬、爵士、IDM等。這些樂隊大部分沒有主唱,以幾乎純音樂的形式將更具個性的音樂向聽眾輸出,漸漸地形成了現在被稱作後搖的音樂類別。

惘聞樂隊:國內第一後搖,用音樂真實地活著

而在這其中,惘聞樂隊絕對算得上是國內獨立後搖樂隊的佼佼者。

惘聞樂隊:國內第一後搖,用音樂真實地活著

不只是中國北方地區最好的後搖樂隊

惘聞樂隊在它的樂迷心中地位崇高,說它是中國北方最好的後搖樂隊甚至僅僅是謙辭。

它成立於1999年的大連,由兩個蹩腳的吉他手成立樂隊,接著一個特立獨行的鼓手加入並賦予了它名字-惘聞。這個名字沒有深意,但卻和樂隊的格調不謀而合。

當時的想法是:沒有人知道、也不在意外界的看法。

惘聞樂隊:國內第一後搖,用音樂真實地活著

在惘聞誕生之前的那段時間,謝玉崗畢業去到了造船廠工作,耿鑫在物流公司上班,錚子在酒吧做樂手,連江在教小孩子們打鼓,而音樂將他們凝聚到了一起。當一個樂隊分開的時候,他們各有各的事情,為所有事情奔波,遊走在所有人的言談之中,而當他們聚集在一起,他們就開始尋找自己的聲音,一起摸索一起探討,對音樂之外的嘈雜世界置若罔聞。

惘聞樂隊:國內第一後搖,用音樂真實地活著

惘聞樂隊在2002年形成了目前的五人固定陣容:吉他手-謝玉崗、耿鑫,貝斯手-錚子、鼓手-連江、鍵盤手-張巖峰。他們堅持了十六年都沒換人,每週都能聚在一起排練三四個小時,每次演出都將新作誕生,每張新專輯都能帶給人驚喜,他們是如此認真地沉浸在自己的音樂裡。

在漫長的文化苦旅中,惘聞樂隊從未理會外界給他們貼上的任何標籤,而是在國內貧瘠的後搖土地裡獨自虔誠向前,終於成長為中國後搖樂隊的領軍力量並走向了世界。

現在謝玉崗依然是在金家街廢棄工廠二層職工宿舍樓裡頂著慘敗白熾燈瘋狂掃吉他的謝玉崗,惘聞依然是惘聞。他們依然未被外界的看法干擾,依然在嘈雜世界中尋找自己的聲音,不過他們不再是沒人知道了。

惘聞樂隊:國內第一後搖,用音樂真實地活著

搖滾青年的樂隊夢

對於大多數搖滾青年來說,只有組一支自己的樂隊才能滿足他們的虛榮心和自豪感,惘聞的成立初期也不能免俗。他們最初沒有什麼特別的目標和想法,只是將合得來的幾個人聚在一起玩音樂。他們廣泛吸收他們所能觸及的音樂營養,並把它們用自己的個性雜糅在一起,這樣在2000年左右便誕生了他們製作粗糙的最初的幾張小樣

《陵水河》《晦澀的陰陽之路》《動物世界》

惘聞樂隊:國內第一後搖,用音樂真實地活著

他們有意識地將音樂風格向當時其他流行的搖滾音樂風格上靠,譬如涅槃樂隊的油漬搖滾風格。雖然融合了自己的東西,但聽眾們還是能在他們的曲風中感受到夢龍樂隊、GY!BE、Moya或者是碎瓜的影子。當聽到這些他們最初的作品時,我們也彷彿回到了當初惘聞還在真摯地進行風格轉換和融合的各種嘗試的那個時候,感受著他們的態度和信念。

惘聞樂隊:國內第一後搖,用音樂真實地活著

用音樂衝破現實的桎梏

經歷了樂隊初期的磨合和實驗,他們的音樂風格變得越來越分明,譬如帶有濃重的陰鬱和虛無主義風格的專輯《二十八天失眠日記》。這張專輯代表著惘聞那段面臨人員變更,以及無數生活瑣事和創作壓力的低谷時光。主創謝玉崗在回憶起那段經常只有兩個人安靜地在地下室排練的時光時,心情也是充滿了無奈。

我們在《豐收》《rust inside》中彷彿也能聽到,站在有著功利色彩的音樂工業對面的惘聞,他們的焦躁、疑惑和憂傷。

但是音樂於他們而言是單純的,逃離現實的他們不脫離生活,他們將生活中感受到的、領悟到的東西,全部加進音樂裡。主創謝玉崗說,這張專輯裡,他最喜歡的就是《光》。這是首層次不算複雜的作品,從簡單的前奏到激烈的結尾,就好像黑暗中燃起的熊熊火光,這似乎也代表著惘聞的態度。

而當一頭扎進無盡的演出裡時,惘聞也感到了迷茫。《Ⅳ》是惘聞樂隊於2008年5月17號發行的一張專輯,這也是他們發行的第四張專輯,所以他們以略嚴肅的羅馬數字Ⅳ為專輯命名。

《汙水塘》和《rust inside》是這張專輯中兩首為人稱道的作品。細膩和憂傷的情感氛圍在這兩首作品中渲染得很濃烈。《rust inside》中主唱輕輕地唱出對自己的質疑,對世界的感慨。歌曲感情色彩有點灰暗,彷彿表達出了惘聞站在直白、功利的音樂工業對立面的狀態,他們要不斷反思自己,質疑自己,才能堅定自己,不被世界帶走。

當惘聞後來重新聽到這張專輯時,他們沒有受到粗糙的音質和細節的干擾,也沒有因為作品中蹩腳的英文發音而窘迫,他們覺得這就是他們的作品所能呈現出來的最好的樣子。

惘聞樂隊:國內第一後搖,用音樂真實地活著

後來,在不斷反思中沉澱下來的惘聞開始在音樂中反思現代社會,儘管惘聞從未給自己的音樂貼上人文關懷的標籤,但《歲月鴻溝》這張專輯確有人文關懷的影子。

它將中國最普通的學生照片剪影複製做成專輯封面,十分有壓迫感。我們就像是專輯封面中的普通人物,在社會中和無數相似的面孔重疊在一起。我們要如何在當代社會活出自我呢?這也許正是惘聞想透過韻律傳達出的疑思。

就這樣,惘聞從《陵水河》的初期探索階段,到後來《二十八天失眠日記》《Re:Re:Re》、《0306》、《歲月鴻溝》中的不斷自省和社會反思,我們從中看到的是惘聞於奔流的時間和逼仄的現實的不斷成長重生。

腳踏著時間,前行的腳步從不停止

惘聞在維持著專輯的高產和精緻的同時,在演出方面也步履不停,在2017年他們經歷了一整年的歐洲巡演,從丹麥到捷克、從柏林到漢堡、從瑞士的sion到蘇黎世、從布達佩斯到奧地利、從意大利到匈牙利、從荷蘭到比利時,惘聞已經走了很多地方。從埋頭自娛的國產樂隊,到從大連走出國門的後搖領軍,惘聞樂隊正踏著時間前行,將更多更好的音樂,帶給那些同樣摯誠的音樂信徒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