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縣:有中牟就有外牟,有內黃就有外黃

中牟縣:有中牟就有外牟,有內黃就有外黃

中牟縣:有中牟就有外牟,有內黃就有外黃

上一篇

我們噴到賈魯河的新時代嬗變,被政府利用打造成世界第一的城市溼地公園。鄭汴中央溼地公園中正在建設的有人工湖和牟山,牟山和中牟有那麼點故事,我們今天隨意噴空。

牟山有好多個。比如河南鶴壁就有個七八百米的小山叫牟山,還是當地的最高峰,據說商紂王去燒過香。

山東省也有好幾個叫牟山的。其中煙臺就有個牟山,現在又叫磁山。

鄭州東的中牟縣曾經也有個牟山,在古代小範圍裡還比較有名。有一種說法是中牟名字的來由就是和牟山有關。

中牟的牟山更多是低矮丘陵之類的土山土堆,現在已經不存在。

關於中牟的說法,很有趣的是前面提到的鶴壁曾經因為有牟山,古代一度被稱為中牟,鶴壁這個中牟 短暫做過戰國時趙國的首都(穩定在邯鄲是後來的事)。在史學界對於鶴壁的中牟和鄭州東的中牟一直有爭議。小編偏向鶴壁。

那鄭州和開封之間的這個現在的中牟縣呢。

西漢初,設置中牟縣。關於為什麼叫中牟有很多種說法:一個是中原之中,天下中心,又有牟山的存在,故曰中牟。牟山本身在記載中是很小的,“數丈餘”或“十丈”,也就是幾十米高,連綿較長。這樣的丘陵土山,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代祭臺或城牆之類的遺址。

小編比較偏向另外一種說法,因為這種說法更有文化,也有實證。前面我們噴空過,山東省和河南的鶴壁都有牟山,這些都是石頭山,經得起時空磨礪。山東的牟山地區稱為外牟或東牟(現在的煙臺牟平區,歷史上叫過東牟縣),河南鄭州的稱為中牟。

隋朝開皇年間,隋文帝的老爸叫楊忠,忠與中是諧音的,百善孝為先,避諱皇家名字,皇帝就改河南鄭州的中牟縣為內牟縣,中變內,意思差不多。這和山東的外牟也是一脈相承。

中牟縣:有中牟就有外牟,有內黃就有外黃

西漢初才有中牟縣,漢末還叫中牟縣。比較有名的案例就是當年東漢末曹操刺殺董卓不成,一路逃跑,路過中牟,當時中牟的縣令是陳宮,也是個精明人。崇拜曹操的舉動,放了他並和他一起逃走,中牟縣令都不當了。《三國演義》上有這一段,基本和歷史實際差不多,公眾號小編也是三國迷,可惜了陳宮臺後來感覺曹操不仁義,“寧教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後來兩人分手,陳宮輔佐呂布最後也都被曹操殺了。

內(中)牟、外牟的說法小編是認為可信的。噴友們不知是否知道,類似的還有內黃與外黃。

河南安陽的是內黃縣,在黃河北。黃河南還有個外黃縣,劉邦項羽曾在外黃大戰,《隋書地理志考證》《一統志》等說,外黃縣大概在今天商丘民權的內黃集附近。商丘還真有個 外黃故城 文物保護單位,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地名是最真實的歷史見證,很多時候,人不在了,古蹟毀了,地名還在。和內黃外黃、中牟東牟外牟差不多的還如:濟水沒了,濟南、濟寧等地名還能證明當年出自濟源的濟水真的流過山東那裡。還有個大伾山,一個是現在鶴壁浚縣大伾山,一個是鄭州黃河邊的大伾山(已經被黃河沖刷完了,大致位置是滎陽那一片)。

中牟縣:有中牟就有外牟,有內黃就有外黃

中牟新景

噴遠了,我們還回到鄭州的中牟縣。

明朝正德十年(1516年)的《中牟縣誌·山川》中說:“牟山,在縣治北五里,高十餘丈,延數十里,上建牟山廟,縣之得名於此。”這種說法小編是認為延續漢代說法,先有牟山,再有不同牟山分佈的中與外。中牟西漢就有了名字。一千多年後的明朝的說法只能證明當時牟山還在,還多了個廟。這個牟山,據說是曹操袁紹官渡之戰時在原來小小牟山上的土堆工事遺存,後來隨著歷史人民生活和賈魯河、黃河(尤其是花園口決口)等河流泛濫沖刷,已經不存在,民國時期牟山還留那麼一點痕跡,現在已經是小區建築,大致位置是中牟三官廟附近。現在中牟縣政府正在賈魯河邊重建牟山和多個人工湖,牟山一定程度是中牟的見證。

賈魯河滋養和見證了中牟縣的人文歷史,在明朝的縣誌裡既有中牟的古八景:1.聖崗仙景 2.魯廟晴暉 3.土山獻翠 4.汴水帶流 5.海潭秋月 6.興國晚鐘 7.龍池靈應 8.狗脊名山(牟山北峙)

汴水帶流 說的就是我們近期一直噴空的賈魯河。

狗脊名山,也叫牟山北峙狗脊這個說法很形象的描述了牟山的形狀,不高,狹長,像臥著的狗脊背,就是一個土崗。

中牟縣:有中牟就有外牟,有內黃就有外黃

根據魯恭故事編排的戲劇《中牟縣令》畫面

魯廟晴暉 說的是漢朝中牟縣令魯恭的故事。

中牟有個魯公祠,一個叫魯恭的於東漢章帝建初年間(76一84年)任中牟縣令,他著重以道德風尚感化人,不依靠刑罰命令懲治人,遇有訟爭,儘量說服,使犯法者自感愧悔,深受人民愛戴,有成語典故叫“魯恭三異”(蝗不入境,化及禽獸,豎子有仁心)的傳說。

中牟縣:有中牟就有外牟,有內黃就有外黃

魯恭擔任中牟縣令,注重用道德來感化人民, 不採用刑罰的方式。上級袁安聽說以後, 懷疑這不是真的,暗地裡派人前往看看核實。那個人跟隨魯恭行走在田間小路,一起坐在桑樹下,有野雞跑過,停在他們身旁,旁邊有個小孩,那個人問:“你為什麼不抓它?”小孩說:“野雞剛生小雞,不可以捕捉”。那個人感到驚訝起身,和魯恭告別說:“我之所以來,是想觀察一下您的政績。現在蝗蟲不侵犯中牟縣境,這是第一個讓人驚異的地方;您連鳥獸都能感化,這是第二個讓人感到驚異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慈的心,這是第三個讓人驚異的地方。我在這裡住得久了,只會打擾賢明的人。

中牟的魯公祠,大概在中牟縣的劉集鎮魯廟村,村名就是一個典故的很好見證。中華大地很多村名地名都有很有意思。

中牟、牟山噴空總結:

1. 中牟很早就置縣名,當時應該有一個低矮丘陵叫牟山。在黃河之南,突然一馬平川上有這麼個小丘陵,也是一種小屏障,在風水上也有點意思。

2. 後來明清、民國時候的牟山是當年牟山丘陵的延續以及古戰爭遺存。

3. 小編認同中牟外牟東牟、內黃外黃這種說法和來歷。

4. 牟山作為土質小山,被賈魯河、黃河水歷史沖刷殆盡,現在在重建。

我們學習下這個牟字

中牟縣:有中牟就有外牟,有內黃就有外黃

牟,多音字,(móu,mú,mù),是個象形字,牛出氣的圖形示意。本意是牛叫聲。牛氣口出為牟,羊氣上出為羋(羋月傳那個羋mi)。

意思:

1. 獲取,謀求;

2. 牛叫聲;

3. 姓氏與地名,姓氏時念mou和mu的都有,地名如河南中牟縣、山東牟平等,讀mu。

中牟縣:有中牟就有外牟,有內黃就有外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