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科技:上了618头条的配送机器人

讲科技:上了618头条的配送机器人

------本期内容导读------

不可避免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无人货运车、无人载货飞机,配套目前正在大规模地应用的无人仓储分拣系统,大量人力退出物流行业,这是最终的愿景

------以下正文详情------

618注定是会电商们成为主角的日子,除了京东与天猫,以及还有苏宁先后不断地出现宣读“销量超越去年”的业绩喜报之外,作为618的主场作战方,京东显然是有备而来,选择在这一天,来开启它所宣称的全球首次“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运营”秀:一大批无人智慧设备,开始完整亮相于从仓库、配送站、市区、小区、园区等完整社会场景下。这里面,最吸引大家注意的当然就是走上街头的配送机器人了。

也许会有网友奇怪:好像百度研究的无人驾驶汽车这么长的时间了,也不过是在一些指定的路段获得了有限的试运营权限,离着正式上路还有着看似不短的时间。这京东的无人驾驶配送车怎么就这么快地上路,并且还会这么快地开始进入常态化运营呢?

刚刚手头也没有更多的资料,但是如果简单分析一下京东的这种配送车,就会发现它们与无人驾驶汽车还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首先它载货不载人,其次体积会明显小于路上的机动车,更主要的是,基于目前这类配送车服务的地域范围,可以非常明确的是,它的车速也是相当低的。正因为如此,京东官方更愿意称他们为配送机器人。也是就是说,配送机器人所希望替代的是昔日跑街串巷的一部分快速电动车,因此,对于道路交通的要求、还是交通环境对它的限制,也都小得多。

根据公开的报道,京东的配送机器人最高时速是15公里,也就是说,它都低于国家关于电动车的20公里限速,会比马路上的所有电动车驾驶人都要遵章守纪。在智能化技术应用中,通过雷达+传感器可以进行360度环境监测,能自动规避道路障碍与往来车辆行人,准确识别红绿灯信号并做出相应决策。虽然说,这些与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着共同的问题,但是一旦放在于15公里以下的时速里,这里的成熟程度以及难易程度,自然是不必担心的。

当然,作为配送机器人,由于车上没有人员,到目前为止一直困惑无人驾驶汽车的“人命伦理”难题也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在极端车祸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配送机器人无须考虑自身的安全与损失问题,直接优先考虑对方的行人或载人车辆安全,相信这也是配送机器人容易上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讲科技:上了618头条的配送机器人

回过头来,作为配送机器人,最主要的功能倒不是路途的行驶,而是车身本身具备的智能功能。比如,当前上街运营的这类配送机器人最多配备了30个取货箱,在即将到达目的地时,会向收件用户自动发送取货信息。然后用户到现场后,可以自由选择人脸识别、取货码以及点击手机APP链接等三种方式取货。

讲科技:上了618头条的配送机器人

从收件用户在现场的感觉来看,配送机器人有一种“移动式物流柜”的感觉。事实上也可以发现,它解决了物流柜的网点布置成本与用户感受不好的痛点。尤其是配送机器人最早试点的学校园区环境里,学生们普遍反应,机器人几乎可以像过去的快递员一样来到楼下,不需要跑到固定的物流柜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京东的配送机器人而言,最紧张与关注的倒应该是顺丰的丰巢啦!

至于外界舆论一直关心的“配送机器人”会不会导致快递员的大批量下岗问题,其实倒是不必过于关注。从根本道理而言,一切能推广实践机器人的岗位与服务,都会直接导致一定数量的人员退出该领域。但是,它不应该视为一种威胁,而应该是一种新的分工与升级。至少从目前京东对于的设计与规划来看,配送机器人并不会完全取代快递员,而会主要应用于最后三公里的配送环节。

实际生活中,快递员对于最后的配送也是颇有怨言:一是等待用户取件花了大量时间,制约了自己的送货量;二是与用户最后的沟通容易产生矛盾与摩擦,既影响自己的评价,又产生更多负面因素。这也是快递员们更愿意支付1毛钱的成本将快递放到物流柜的原因。而通过配送机器人的服务,则相对完美地解决了这一矛盾。然后,分流出来的快递员,可以更高效率地承担更多的配送站货物的转运工作,这理应是一种进步。

只是,不可避免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无人货运车、无人载货飞机,配套目前正在大规模地应用的无人仓储分拣系统。大量人力退出物流行业,这是最终的愿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当前辛苦奔波于街头巷尾的这些快递小哥们,能否以更积极与主动的方式,成为未来自动化与智慧化时代里的其它环节的就业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