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的历史表明 关税之争可能会提振新兴市场

【友财网外汇资讯】-如果说上个世纪有什么可以作为借鉴的话,那么中美针锋相对的关税升级可能会提振新兴市场。

贸易战的历史表明 关税之争可能会提振新兴市场

过去100年,美国挑起的贸易战通常与美元走软同时发生,而美元走软往往会推高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价值。这可能再次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几乎没有达成决议的迹象,即使在唐纳德·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劳德·容克达成暂缓关税协议之后。

安联资产管理公司(Allianz Global Investors)驻圣地亚哥的投资组合经理库纳尔·戈什(Kunal Ghosh)称,“随着关税的实施,美元可能会走软,因为对制造商的任何好处都被高价格和消费者需求的下降抵消了。”

他表示,从长期来看,这种贸易冲击还可能减少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使用,美元的价值将受到影响。

“增加关税可能会刺激新兴市场最初的恐慌性抛售,但随着投资者消化这一消息,这种情况应该会逆转。”戈什称,“新兴市场资产本质上与美元呈负相关,因此美元走软将有助于推动其涨势。”

当然,很多人对有利于新兴市场的贸易战持怀疑态度。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公司(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和贝莱德(BlackRock Inc.)等公司预计,风险资产将出现反弹,但它们说,全球推动保护主义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构成了风险。一些美元策略师表示,比起任何贸易争端,美元的走势更有可能受到更广泛的宏观经济力量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你想要仔细观察上一次贸易战发生时还发生了什么。”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投资研究所(BlackRock Investment Institute)首席多资产策略师伊莎贝尔·马泰斯·y·拉戈(Isabelle Mateos y Lago)表示,“在许多情况下,贸易战与美国经济衰退同时发生——可能部分原因是——美国经济衰退,这本身就可以解释美元走弱的原因。”

但尽管存在种种怀疑,戈什指出了过去贸易紧张时期所发生的事情:

*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

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执政期间通过的提高农产品关税的立法,再次令美国深受其害。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加拿大和少数几个欧洲国家进行了报复,而美元对其他主要国家的汇率则跌至数十年来的最低点。

1933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退出金本位制,使美元进一步贬值,这是1933年外国金融领域最重大的变化之一。迅速放弃黄金的新兴经济体复苏得更快。

*1985年广场协议*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国会开始讨论保护主义立法。这促使里根总统在曼哈顿的广场酒店与美国的顶级贸易伙伴召开了一次会议。他们签订了一项美元兑日元和德国马克的贬值协议,并取得了成功。

*2002年钢铁关税*

2002年,当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实施钢铁关税时,也出现了类似的反应:随着欧盟威胁要征收本国关税,美元跌至6年来的低点。这些措施在2003年12月被取消,但在此之前,一些新兴市场货币出现了大幅反弹。

在此期间,领涨的南非兰特上涨73%,其次是保加利亚列弗(38%)和捷克克朗(35%)。阿根廷比索下跌了32%,因为该国暴露在了一场不相关的国内债务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