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筆記之大明王朝·第二篇

周更/三篇

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在朱元璋要過飯的穎州最先舉起了反抗元朝統治的大旗。走投無路的朱元璋加入起義軍,在這場驚天動地的反抗戰爭中,他越來越顯示出他卓越的才華,使得其能力和膽識受到了他所在的濠州起義軍大帥郭子興的賞識。郭子興後來還把養女嫁給了朱元璋,便是馬皇后。

正是這段時間裡,農民朱重八或朱八八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朱元璋。當然他取這名是有寓意的,“璋”是一種鋒利的玉器,八八兄弟痛恨元的殘暴,因為他的親人都死在殘暴的統治下。朱諧音“誅”,他將自己比喻為推翻元朝的利器。也就是說朱元璋=誅滅元朝的利器!

1355年的時候,郭子興父子先後戰死,作為女婿的朱元璋依靠他自己強大的個人能力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支起義軍的首領。第二年,他率軍攻下了應天府,開始了爭霸之路。他採取了謀士的正確戰略規劃:“高築牆”,“廣積糧”, “緩稱王”。韜光養晦,為他的爭霸之路積累實力。

通史筆記之大明王朝·第二篇

1361年,小明王韓林兒封朱元璋為吳國公。

1363年,鄱陽湖大戰後,朱元璋以少勝多,擊敗了處於南京上游的江西割據勢力陳友諒。

1364年,朱元璋自立為吳王,他終於完成了從農民向王候的過渡。

1367年,平江之戰,朱元璋擊敗了擁軍百萬的張士誠,基本上統一了南方。

推翻元朝的時機很快就成熟了,朱元璋終於可以做他想做的事了:消滅元朝為自己的父母兄妹們報仇,而他提出口號怕更能引起那個時代的共鳴:

“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像歷代王朝末期一樣,元朝內部在此時已是內亂不堪、外患不止。

1367年,滅了張士誠之後,朱元璋隨即派遣大將徐達、常遇春揮師二十萬北伐,席捲山東、河南,直抵元大都城下。

元朝已無力迴天,元順帝只能帶著太子、妃子等逃離中原,回到草原老家,史稱北元。實際上的元朝統治就被消滅了。

通史筆記之大明王朝·第二篇

擊敗蒙元,朱元璋名震天下。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當時應天府(南京)稱帝,國號大明。

國號“明”字的由來,有幾種說法:

、大明國姓朱,硃色為赤,在周易五行原理中對應火,周易極其偉大,在歷史中方方面面的事情可能溯本追源都離不開周易,明朝的“明”字為光明、為火之意。“明”字為火,火主明亮、發光,火克金,“元”字為金,明朝滅了元朝(火克金)。

、國號“明”,是承繼明教起義軍而來。朱元璋及手下的將領,大都是明教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國號為大明自然順理成章,這樣有助於穩定人心。

、元朝的國號“元”字取自《易經》,《易》的原文是這樣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意思是“元”字再怎麼牛X,最終也要回到“明”字上來。

反正幾種說法該怎麼理解,見仁見智吧!

無論如何,大明王朝,將以它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延續276年,並將它的影響深刻地烙印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身上。

它的光輝,它的榮耀,是我們每個人共同能擁有的。

它的陰暗,它的醜惡,是我們每個人共同需承受的。

這裡還得順便提一句朱元璋原來的皇上——小明王韓林兒,他是韓山童的兒子,韓山童死後他就被起義軍尊為了皇帝。如今朱元璋做皇帝了,那他上哪去了呢?

他已經沉入江底一年了。

寄語

我們一直在渴求別人的幫助與施捨,以為可以減少自己的奮鬥時間,總想能找到那個命中的貴人來幫助自己,卻不知道其實自己才是最大的貴人。

我做不到盡善盡美,接受您寶貴意見後或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