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资本市场追捧的拼多多,距离"Costco+Disney"的野心还有多远?

成为一家公众公司之后,拼多多10年战略目标与今天初级形态的矛盾作用或将被放大

《财经》记者 房宫一柳/文 宋玮/编辑

北京时间7月26日,拼多多(Nasdaq: PDD)在纳斯达克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发行价19美元,融资16.3亿美元。开盘即涨价超过35%,最终以 26.7 美元/ADS(+40.53%)收盘,盘后交易股价持续上涨,以近300亿美元的市值结束首日交易。

拼多多列席美股上市三大百亿美金市值的电商公司之一,也是2018年至今美股上市的中国公司公司中市值最高的。

此次上市敲钟仪式分上海和纽约两地举办,在纽约时间早上9:30时,拼多多登陆纳斯达克,上海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纽约时代广场大大小小的霓虹灯,被拼多多特有的红色占领。这是属于这家成立三年、饱受质疑的公司,难得享有的欢呼。

这场盛宴又似乎带着隔离感。彼时,金虹桥国际中心28层、拼多多公司所在地仍然灯火通明,员工们一边加班一边开着手机看直播——大多数是2018年后加入的,上市仪式对他们来说远算不上庆功宴;最该享受这场盛宴的是拼多多创始人兼董事长黄峥,他带着团队用三年时间证明了新电商模式成立的可能性。而他此时正在上海中心5层天台上望向直播屏幕——因身体原因,黄峥选择留在上海见证这一切,“(敲钟)是一个形式,,我敲一下又不会怎么样。”

7月27日下午两点,拼多多员工席地而坐,等待黄峥的到来。接连两天接受国内媒体和外媒采访后,他依然显得很精神。一名员工对《财经》记者说,黄峥现场金句不断,时不时赢得全场掌声。这是这家1000多人的公司,第一次正式对内解释上市、描绘未来战略,也是公司成立以来第一次黄峥正式面向全体员工的问答会。

员工问得最多的,还是“Costco+Disney”的愿景。黄峥在上市前答记者会上解释,所谓“Costco”不是要做服务中产阶级的会员电商,而是做到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货架,甚至开放大数据给制造商,帮助其生产适合该人群特性专属的货,类似电商版的Facebook,组成不同圈层的Costco;所谓“Disney”,是指货找人的过程融入娱乐环节——从而最终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用户,越来越多的货,算法越来越智能,进而能有更多实惠、更有乐趣。

黄峥的野心不仅于此,他对员工提出要做“中国第二+世界第一”的目标——在中国做到电商第二,并借助“性价比+购物娱乐化”,将通行的商品交易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横向拓展,实现布局国际的电商巨头,如亚马逊、阿里等错位竞争。也就是说,拼多多的野心是在国内超越京东,并在全球范围内坐上电商龙头。

这是内外都难以理解的战略思考。用户看到的更多是便宜,甚至低价低质的商品;员工看到的是爆款、低价、标品的商品运营。千人十面都还很难做到,不同圈层的供应链改造更是遥远的目标。黄峥承认,现阶段还在多实惠的阶段,也就是用户看到的更多是便宜的商品,商品丰富度还不够,算法也还在积累的早期。

但是这个战略为拼多多赢来了美股投资人的青睐。上市前,黄峥仅仅做了为数不多的几场非公开路演,在一周左右时间内获得20倍超额认购,以及老股东腾讯、红杉持续支持。这和一个月前上市,积极路演、拥抱散户的小米形成了对比。

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黄峥将部分不理解拼多多核心的精英概括为“五环内人士”。事实上,多数拼多多的投资人都应该符合这一描述特征,但他们对拼多多投资热情高涨。

据《财新》报道,富达基金、阿布扎比主权基金等大机构参与了此次认购。 一位美股分析师告诉《财经》记者,成长快、有腾讯、红杉的持续支持是资本市场热情的原因之一。

2017年拼多多的GMV(成交总额)为1412亿元,截至2018年6月底的12个月,拼多多GMV达到2621亿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接近一倍; 2017年拼多多全年收入为17.44亿元,2018年一季度收入就达到了13.85亿元,几乎接近去年全年收入。

但开盘后股价的增速还是超过了大多数人的预期——阿里、京东开盘后涨幅分别是38%和10%,且根据《财富》,阿里京东市场电商市场份额分别是58.2%和16.3%,拼多多仅为5.2%。相比2014年登陆纳斯达克的阿里巴巴,其拥有含交易板块、云计算板块共计30个左右的事业部、202家附属实体,拼多多的商业模型显得有些简单——以“广告+佣金”收入为主的C2C电商平台。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家业务简单的年轻公司,拼多多未来可能有较多变化。而拼多多在招股书中着重贩售的未来是“Costco+Disney”和模拟社交传播路径最终改造供应链的分布式AI技术。

其中技术扮演重要、但不被外界太多感知的角色。黄峥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是技术出身,拼多多技术甚至高于一些巨头公司。在招股书中,拼多多表示自己有一个研究算法的技术团队,此次IPO 40%的融资会用于技术研发。

上述的新形态电商、娱乐化和技术,是黄峥着重强调的故事,也构成了投资人对其的期待。敲钟仪式之前,会场专程展示了一款拼多多APP上的小游戏“多多果园”,用户可以选择要种植的果树类型,每天领取水滴,为果树浇水。在此期间,也可以“偷”好友的水滴,好友越多,可以获得的水滴就会越多,果树就会快速成长。等到果树成熟结果的时候,用户就能收到一箱拼多多免费赠送的“种出的水果”。上线半个月,该游戏用户量达4000万,每天超2亿人次使用。

一名拼多多员工告诉《财经》记者,拼多多内部有个团队专门在做与购物结合玩法的开发,目前已有数十种。

然而,仅三岁的拼多多还只是这份构想的初级形态。对于拼多多产品各个环节的问题,如商家关系、假冒商品、用户体验等,外界的质疑犹如其股价一样高涨。甚至有外界举出阿里在美国面临的集体诉讼造成股价暴跌的例子。2015年,阿里在被诉未披露公司高管与中国工商管理总局会面的情况后,股价连续下跌,突破了2014年10月14日创下的最低点。

面对内外质疑,黄峥显得较为坦然。在4月接受《财经》采访时,黄峥表示,段永平是影响自己最深的人,除了写进招股书的“本分”价值观之外,还有一条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价格一定会波动;第二,是它围绕价值波动,只要价值提升,最终价格会与价值接近。这对做拼多多的启示是,专注于增加企业的内生价值,不要过度在意短期的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可以看出,短期价格波动并非黄峥担忧的范围。

黄峥对员工承认上市有点急,不过成为公众公司,能让拼多多更快地获得社会和合伙伙伴的信任,也能被社会监督,承担责任。“上市对拼多多肯定是个好事情,推动公司更加公开透明,用更多的外力来约束和监督我们。公信力的流程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的负担,不用再去解释真的还是假的。”

世界上仿佛存在两个拼多多,前者备受市场认可,后者饱受舆论质疑,原因在于高速成长给投资者带来了收益,又打破了行业既定利益格局,要承担部分行业调整和自我调整的代价。当拼多多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后,两者交织作用将会放大,这是黄峥更大的考验。

黄峥对内表示,今年的主要是内部管理,产品研发投入和以“拼工厂”为核心的供应链升级。而“Costco+Disney”这个事业很长,至少要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