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IP孵化精细模式,泛悬疑自媒体“惊人院”获数百万天使融资

惊人院的特殊之处就在于除了担当内容的生产和发布平台角色外,在提供PGC和UGC内容供应的同时,培育具有人物形象的“惊人院”平台IP以及作者矩阵。

探索IP孵化精细模式,泛悬疑自媒体“惊人院”获数百万天使融资

作者 | 范琳琳

采访 | 邵乐乐 范琳琳

《新商业情报NBT》(微信公众号ID:newbusinesstrend)获悉,泛悬疑自媒体“惊人院”已于今年二季度获得英诺天使基金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惊人院于2017年年底上线,创始人杨天意及其团队有出版行业背景。这也让惊人院能够借鉴出版业的强内容把控模式,将传统出版业的内容流程和商业模式贯穿到移动互联网中。三审三校制、签约作家线上线下经纪服务等都属于这种思路下的产物,以此保证较高的内容品质。

不过,与惊人院共享市场的还有根植都市传说的魔宙,强调非虚构的真实故事计划以及豆瓣、阅文等阅读平台等诸多参与者,竞争对手越多也意味着惊人院要想在市场立住,必须要讲出自己的故事。

惊人院的特殊之处就在于除了担当内容的生产和发布平台角色外,在提供PGC和UGC内容供应的同时,培育具有人物形象的“惊人院”平台IP以及作者矩阵。这样的设定使其在线下实景娱乐、与其他公司的影游漫合作上有了更多可能性。

探索IP孵化精细模式,泛悬疑自媒体“惊人院”获数百万天使融资

“PGC+UGC”的内容模式

和一般原创小说自媒体相比,惊人院从创立之初就具有了出版行业和互联网的交汇基因。

创始人杨天意曾在作家出版社工作近四年,参与出版了《大秦帝国》《小别离》等图书,参与营销的第一本书则是《北平无战事》,还曾营销发行由蔡骏主编、囊括了国内外诸多一线悬疑小说作家的《悬疑世界文库》。另一方面,借助于行业资源,创业之前,团队成员就开始有意无意发掘垂直领域里有潜力的肩部作者,帮助年轻作者出书、运营版权,积攒自己的内容生产源力量。

真正想要创业是在2017年,当时,杨天意及其团队看中了泛悬疑垂直品类的空缺,以及该类内容本身拥有的高壁垒,“我们做过一些市场调研,尽管故事平台、创作平台、IP平台并不少见,但多数平台仍以情感内容为主”。

“00后、95后他们喜欢泛悬疑内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温饱都已经解决,现在追求的是精神或者说智商上的优越感。看悬疑小说可以去猜情节、猜结局,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们主打的是青少年市场”。杨天意表示。

2017年年底,惊人院开始注册公众号、上线内容,还基本在同一时间注册公司。

那时,惊人院所面临的环境并不乐观。不同于2015年、2016年自媒体高歌猛进的情势,如何在2017年获客成本增加、流量稀薄、竞争对手环伺的情况下,打响产品的知名度、塑造自己的内容标识是公司及团队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杨天意及其团队的行业优势在产品冷启动中再次发挥作用。“通过出版圈里的朋友推荐,产品内容的口碑迅速形成,加上团队比较年轻,可能更熟悉同龄人想要什么,凭借团队的敏锐嗅觉,惊人院快速进入到青少年市场。青少年口口相传,用户的自然裂变再加上在微信、QQ、知乎等社群运营,我们很快打开局面。”

为了增加辨识度,惊人院定位为泛悬疑聚集地,同时,创始团队想要尽可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感,“我们自己想塑造的一个感觉是可能真的在京郊有一栋这样的大楼存在,在这个楼里面真的有一群人生活,这么一群人在讲述他们的见闻和故事,这里人来人往,收容着各种奇怪的人和事,惊人院就是塑造这么一种感觉。”

虚拟的“惊人院”场所里有“院长”、“晓博士”、“盖世”、“王某”、“尧尧”、“徐至魔”、“石习生”七大人物,每一个人物有自己的故事主线,他们共同构成惊人院的超级系列。

探索IP孵化精细模式,泛悬疑自媒体“惊人院”获数百万天使融资

惊人院推出的“七大人物”

在惊人院平台上,已经可以看到的超级系列内容包括以院长和晓博士为主角的“超级生物”以及讲述石习生的“超级程序”,后续即将推出还有讲述王某的“超级宝藏”和“盖世”担任主角的“盖世笔记”。超级系列的内容会在每周固定时间通过微信发送给所有用户。

除此之外,惊人院还包括其他一些独立短篇脑洞悬疑小说,这些内容则主要由签约作者和投稿作者负责。

投稿作者进一步提高了内容的丰富度。杨天意表示,“每周都至少会收到一百多封投稿邮件”,不过,因为投稿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我们会有所取舍”。杨天意说,“我们会对所有稿件进行内部评级,编辑部会用一套相对成熟的方法论和不断优化的审稿标准进行甄选和编校。”

目前,作者对惊人院的评级比较认可,编辑部也会花很长时间和作者共同打磨作品,杨天意将这种“PGC+UGC”的模式称为惊人院“双子塔”模型,两者交相辉映,共同构成惊人院的内容基础。

内容源打开后,惊人院需要在产品线中贯穿更加清晰的标准,来加深内容本身的壁垒。惊人院采取了出版行业的三审三校制,由编辑部专门负责把控内容质量。针对签约作者的优秀作品,惊人院会进行策划出版,在作品生产的全流程中,惊人院不仅会担任编辑、校对的工作,在整体设计、装帧工艺、选纸等方面也会发挥作用。

为了培养年轻作者的专业水平,团队还会以一个月至少一到两次的频率,定期邀请出版社、杂志社的编辑和作家做线上线下的讲座沙龙,对他们进行辅导,在每季度采取末位淘汰制以增加竞争力度。截至目前,惊人院已拥有短篇全版权产品三百多部,长篇全版权产品十多部。

杨天意认为这样的生产线能够让其和大多数同质化严重的网络小说区别开来,“现在,网络小说和出版内容有一个矛盾。网络小说给人的印象往往粗制滥造,大家又很少主动购买出版物。我们想要满足的就是追求高品质阅读的年轻人。”杨天意表示,“本质上,我们是将出版以新媒体的方式互联网化。”

目前,惊人院全网拥有近40万粉丝,主流使用人群为12到26岁人群,日活平均达到了20%。

探索IP孵化精细模式,泛悬疑自媒体“惊人院”获数百万天使融资

重在培育自身“人设”

不过,惊人院需要面对的现实情况是,市场上的原创小说生产平台以及阅读平台并不少见,相反,为了增加多渠道变现方式以及贯穿产业链上下游,更多互联网巨头在原创小说布局,收购、整合成为行业底色,内容行业创业日趋艰难,只有更加垂直、圈层的内容才有可能成为文娱爆发下一个出口。

因此,惊人院一方面需要拥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在垂直领域有自己的“性格和人设”,培养自己用户的忠诚度。

除了广告外,惊人院现有的变现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类为打赏方式,一类则可以划分为出版衍生与影漫游变现。

惊人院的打赏并不持续,大部分打赏开通时间和不同的作品更新情况相关。打赏打开后,最高单日可获近万元。一个系列获得的打赏,基本可以覆盖一段时间的内容成本。杨天意说,“我们现在比较克制,培养的是和用户的感情,采取的是主动兴趣付费。”

常见的影游漫变现方面,惊人院已经有的尝试包括与知名漫画公司共同企划的漫改项目以及与华山论剑传媒联合出品的网剧项目,和光和数字合作开发的AVG游戏也将于今年8月的ChinaJoy展出。从去年10月到现在版权收入超过百万元。

由于公司体量和人数限制,在与其他公司的影游漫合作上,惊人院往往借助于签约作家的专业力量,按照编剧、影视、游戏等品类分发给其擅长不同领域的签约作家。

尽管目前的合作并不都是围绕惊人院IP本身,但未来,公司和团队将投入更大精力在惊人院故事主线上,试图打造出一个可以裂变的版权池。换句话说,现在拥有“院长”、“晓博士”等人物IP的“惊人院”将来很有可能进一步延伸,未来演变为惊人院2,惊人院3,惊人院4,惊人院5等等。

当然,所有原创平台的终极梦想大概都是可以形成漫威、DC那样的系列内容。对于杨天意及其团队来讲,漫威和DC两者之间,因为其本身生产的内容更偏二次元,核心用户80%是00后和95后,他们更愿意惊人院未来在“漫威模式”上进化,打造自己的泛悬疑垂直IP厂牌。

“我们未来的设想是,惊人院作为一个内容CP(提供商)进行内容输出和品牌授权,以惊人院这个概念为核心,塑造具有泛悬疑特征的垂直硬核内容平台。”与此同时,杨天意表示,“在作为内容供应平台外,惊人院也是一个宣发平台,围绕这个平台,我们会逐渐养成自己的人设,养成自己的签约作者,再养成自己的品牌,形成一个生态闭环。”

这样的设定下,惊人院的想象空间变大,和其他公司合作的可能性也更多。杨天意说,“惊人院的世界观嫁接能力很强,能够与很多的流量大户或者是新媒体做很好的故事嫁接,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拿惊人院现在与星座不求人的合作举例,二者正在合作打造蛋壳家族的“超级星座”惊人院IP故事内容,共同享受版权。

与此同时,“谋杀之谜”、“我是谜”、“推理大师”、“悬疑实验室”以及狼人杀等推理游戏的盛行,让泛悬疑内容的饥渴程度进一步增加。惊人院的出现恰好迎上了垂直品类内容“出圈”的机会。如果惊人院能够在品质、数量供给上形成泛悬疑内容的品牌代表,其市场的天花板无疑将进一步推高。

今年六月,惊人院就携手网易云阅读打造了国内首个“实景探险×限时悬疑创作”活动,邀请了紫金陈等悬疑小说作家参与其中,第一次将创作实景化,将实景故事化,打破了悬疑创作的“次元壁”,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探索IP孵化精细模式,泛悬疑自媒体“惊人院”获数百万天使融资

惊人院携手网易云阅读打造“实景探险×限时悬疑创作”活动

杨天意认为衍生故事的逻辑同样适用于与线下实景娱乐公司的合作,比如目前正在与户外星球策划“荒野求生”主题的青少年户外课程与跨界合作,他对惊人院的设想是,未来也有可能会有类似惊人院的密室逃脱产品形态,“甚至再大一点,以后很可能会出现惊人院的主题游乐场,甚至是文化小镇,更甚者,做成像横店这样的实景娱乐的地方都是有可能的。”

实际上,惊人院现在的规模决定其在开发自身IP上,多采取合作模式,现阶段团队自身更专注于故事创作与内容研发,一边储备优质内容,一边通过跨界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杨天意表示,“当我们的体量足以支撑我们去做更大的事情的时候,那我们就可以自己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