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競爭,都是認知維度的競爭

華章經管20週年

一切競爭,都是認知維度的競爭

01 產品型管理人的崛起

99%的創始人、高管,或者投資人,他們都是從技術、業務、管理、財務、或者銷售這個崗位上成長起來的,也就是說,很多人並不懂得如何去打造卓越的產品。

在紅杉的網站上,沈南鵬就說了,CEO肯定也是產品經理,知道如何帶領團隊打造一款卓越的產品出來。

國內的馬化騰、雷軍、張小龍、周鴻禕都是產品的創始人,所有的產品競爭實際上都是創業者、高管、管理者的競爭。

當360決定做路由器的時候,市場上所有廠商都嚇死了,因為他一做,我們大家都死了。

但是,這個產品經受了巨大的失敗。為什麼?

1)天線

當時這款路由器設計出來,拿給周鴻禕看的時候,周鴻禕就問:“這個路由器沒有天線?”於是就到中關村電子市場去調查,市場上給他的反饋是:沒有天線的路由器不要,有一根天線的路由器不好賣,最少要兩根天線,所以,這是失敗的第一個原因。

2)網口

這款路由器只有兩個網口。周鴻禕又問,路由器是不是至少4個口?大家說是,但設計師說我們調查了市場上平均要1.2個口,所以我們設計了2個口。

3)價格

因為這款路由器是一個波浪形狀,大家知道做波浪形是很花工藝的,所以成本220塊錢,導致最後賣不出去。

這之後,360又推出了另一款路由器,周鴻禕要求一定有4個網口,還要有4根天線。所以,最後,這款路由器後來市場上賣的很火。

這也說明什麼?說明用戶的想法跟我們設計和管理人的思維是完全不同的。

我剛才講的就是,作為一個管理者一定要有產品意識,或許這個行業很危險,或許第一代產品會失敗,但當管理者做了很多的改革和創新時,最後很可能就覆盤了。

一切競爭,都是認知維度的競爭

02 一切的競爭都是認知維度的競爭

維度不同,世界就不同。

蛇看世界的樣子跟我們人類是不一樣的,如果你不動,它就感覺不到你的存在。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蜜蜂看的世界比我們要快;鯊魚是看不見任何顏色的,但是看的比人要清晰;蜥蜴的視覺可能是人類的350倍,能看得更遠,看的更寬廣;魚能看到紫外線……

我們所在的物種不同,認知維度不同,思維空間就不同,所以認知不同,打造的產品也不同。

現在,所有新能源汽車都得建立在“對傳統能源的替代”這樣一個概念上,所有新能源汽車的主打商機都是清潔和環保,競爭也都是在這層面上差異化。

特斯拉的競爭重心就不是,它認為清潔是大家的共識,因此把重心放在時尚上,這就是特斯拉打造的產品基因形態。

大家知道中國有很多可樂,以前有非常可樂,所有想學習做這樣產品的公司最後都做失敗了,但有一家以色列的小公司,做的很好,還在美國上市了,就是Soda Stream。

它不是把重心放在戶外市場,而是放在家庭市場,生產了一個生產可樂的機器,機器放在家裡面,你不需要出門買瓶裝的可樂,可以自己在家裡做,然後它再賣的蘇打水、濃縮液。

Soda Stream在用戶認知裡找了一個比較窄的維度,然後切入進去,這就是它的模式。

一切競爭,都是認知維度的競爭

03 做產品最難的,就是佔領用戶的認知

過去我們講,做一個產品,好看、好用,然後體驗好、性能好就行了。但是,今天這樣一種思維已經行不通了。

無論是在趨勢的判斷上,還是在給用戶心智的定位上,或者在需求的設計上,我們所有人都要找到一個新的方式。

這個新的方式,一個是趨勢的判斷,緊盯風口已經不行了,必須在風口之前投入。然後是定位、還有需求,最後是設計。

今天要做維度上的競爭,這個維度什麼意思呢?

滴滴打車上有很多功能,比如客服的功能,但這些都不叫維度。

維度是什麼?今天做出租車,明天做快車,後天做順風車,這些叫維度。

產品成功實際上就是一個升維的思考,降維的攻擊,這就是我們要找到產品的需求定位。

90年代福特生產的野馬車設計的很好,馬力很強,但是所有用戶都反饋這個車子不行。

社會學家兩個月後做了一個調查報告,顯示的結果是:汽車改良後,振動和噪音比原先小了,導致用戶認為馬力小了,而實際上馬力比以前強很多。

這裡面好看、好用實際上只是用戶體驗,只有深度的感知才是用戶的買點。

一切競爭,都是認知維度的競爭

04 如何駕馭自己的認知

認知有三個系統:

1)意識系統,也就是現在人思考的思維;

2)潛意識

3)記憶系統,這個可能大家感覺不到,但卻是我們所有決策的來源。

所有人都認為我們的思維是決策,實際上不是,我們的潛意識系統都是被記憶系統所接管了。

當初,IBM董事長說全球市場大約需要5臺計算機就行了。美國人需要的是電話,但我們不需要,我們有足夠多的郵差。

當時他們有自己的認知,也會陷入到認知的陷阱裡去。

實際上阻礙產品成功的不是別人的努力,而是我們認知的誤區。

Airbnb做旅遊門戶這一塊,他們用數據發現了自己經營上的問題。

有一年,紐約的房源在不斷的增長,但是用戶的租賃數卻沒有增長。Airbnb假設,房屋很多,租賃數卻下降,是不是因為我們拍的照片不好?

他們發現,所有照片都是房東自己拍的,然後他們就去做實驗,選一些房源,請了幾個專業的攝影師拍,然後放到網上去,最後發現拍了照片的那幾個,入住率顯著提升。

之後,他們請了20個專業攝影師,專門拍房源的照片,使用戶數急劇上升。 這就是利用數據工具發現問題所在的例子。

Gmail郵件系統至少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了,但很少改革。有一年Google的Gmail團隊對Gmail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版,受到了Google所有人的抵制,所有人都說把Gmail改成不是我想要的那個樣子了,為什麼?

Google人每天收400封郵件,但是互聯網用戶每天只收5封郵件,有的是垃圾廣告,互聯網用戶要的是很簡單的產品,但是Google人因為有眾多的郵件用戶,所有的工作都通過郵件處理。

最後,Gmail分成兩個產品,重新給這些郵件眾多的用戶打造了一個Inbox的產品,這個產品出來之後,就滿足了眾多郵件用戶的需求,這也是在數據上得到產品認知和決策依據的例子。

關於作者:彭耀,象形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典型的產品型和技術型管理者。資深的大數據專家、人工智能專家和產品專家,有近20年的開發和產品經驗,著有《升維》。

本文由“華章管理(ID:hzbook_gl)”整理自彭耀先生在營創讀書會的現場演講,有刪節,轉載請與我們取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