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卡资费厮杀,小米移动吃到饱PK腾讯大王卡

发布会之前,Bin总微博爆料One more thing,引发无数米粉猜想,除了小米Max 3还有什么?

2018年7月19号,小米正式发布小米Max 3,随后,揭晓答案,小米正式推出小米移动吃到饱全新套餐(联通制式)。

小编有幸在现场感受到了大家的激情。既然是米粉卡早期的用户,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来聊一聊虚拟运营商以及腾讯定制大王卡的那些事。

其实网上有很多关于各种虚拟运营商(其实腾讯大王卡为联通套餐定制卡,称之为虚拟运营商欠妥)的电话卡资费的对比,甚至有网友不辞辛苦做出表格供大家对比参考,在接触虚拟运营商卡片资费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腾讯的大王卡是一个始终绕不开的话题,而各家定制的电话卡的资费大同小异,而最值得对比的其实在于腾讯的大王卡以及比较代表性的几张厂商定制卡片。

这篇文章的冲动来源:腾讯重度用户(我的室友)由于资费原因选择了销户大王卡,运营商彻底取消了通话漫游费和流量漫游费,小米移动新版本吃得饱套餐的推出。

注意:

腾讯大王卡:最经典的那款,不是什么天王卡地王卡,

米粉卡日租卡:官网没有最新的版本图片,本文章默认是已升级到1元1GB的联通套餐。

小米移动吃到饱:为小米最新推出联通制式无限流量卡。

特别注意:

由于各个厂家的活动不是一直进行,我取帖子发表日期的作为基准对比套餐,另外两者都有相应的开通体验服务,首月免费体验,然后充多少送多少之类的活动,还有前几个月免月租的,以及前几个月送话费的,甚至还有腾讯的大王卡赠送Q币折扣以及腾讯视频折扣的,不在该文讨论的范围之内,我想对比的是对大多数对周边不太关心,或者说想长期拥有此卡的用户,所以,关于那些除已经列出的对比项之外的请网友理解,不要深究,谢谢。

如果你纠结别的定制卡,我建议你把那张卡当做米粉卡日租卡带入对比,因为对比发现,其实虚拟运营商(其实已经转正了不少,前几天的新闻了)的卡无非就是自己家的应用免流+日租卡,而又由于除了腾讯系的应用覆盖如此广,其余厂商暂时不作为跟小米的对比卡片。

因为本文的主要对比点在于最低月租的条件下,哪个更省,或者说每个卡的适用消费者的情况分别是什么。

下表是三张卡的对比,均为联通制式,依次:腾讯大王卡,米粉卡日租卡,小米移动吃到饱。

手机卡资费厮杀,小米移动吃到饱PK腾讯大王卡

手机卡资费厮杀,小米移动吃到饱PK腾讯大王卡

手机卡资费厮杀,小米移动吃到饱PK腾讯大王卡

分不同角度去解读这几张卡的信息。

月租:

腾讯大王卡:19元/月(有来电显示)

米粉卡日租卡:5元/月(有来电显示)

小米移动吃到饱:9元/月(无来电显示)+5元(来电显示)=14元/月

为什么把月租放在首位,因为抛去其他的东西不谈,月租19元跟月租5元,一个月就差了将14块,这对于日租卡来说,完全抵上了半个月的流量费用。

仅月租一项其实无法全面判断哪个性价比更高,我们往下一一的来对比。

通话资费

腾讯大王卡:电话 0.1元/分钟 短信忽略不计 活动期间每月赠送1GB流量可以转化成100分钟国内语音通话时长,即10元已付费的通话套餐,可视为月租9元。

米粉卡日租卡:电话 0.1元/分钟 短信忽略不计

小米移动吃到饱:套餐内60分钟通话套餐,相当于6元已付费的通话套餐,超出后0.1元 /分钟,可视为月租8元

为什么说短信都是0.1忽略不计,是因为目前短信APP除了接受验证码,过年不定哪个山顶洞人发个拜年短信,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是巧妙就巧妙在这,没推出吃到饱新套餐的时候,都没有通话套餐赠送,那么没啥可对比的,由于对于我来说,或者说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电话功能实际上是一个非刚需的功能,但是又不能彻底放弃不用,而60分钟以及腾讯的100分钟的套餐恰好可以满足日常的特殊条件下的通话需要,所以这时候,这个就显得有一定的特色优势,你可以说你平时用微信,QQ语音聊,但是不可避免,真要有急事,运营商的的电话还是你爸爸!

这时候你会发现,腾讯大王卡相当于一个月9元,吃到饱一个月8元,而米粉日租卡优势在此时丧失。这就是免费通话带来的福利差异。

注意:虽然腾讯大王卡支持亲情电话互打免费,但是只能设置一个号码免费,而且对方手机号必须是联通制式,所以,除非你天天跟你的同为联通的对象打电话,不跟你父母或者其他人打,那么我绝对推荐你大王卡,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有多少的父母手机号是联通的呢?我猜肯定没有移动的多。

流量资费:

腾讯大王卡:1元1GB,腾讯系大多数应用免流,浏览器浏览的部分第三方网页免流,微博免流,但是支付宝,淘宝,京东等应用不免流!

米粉卡日租卡:1元1GB,无免流应用。

小米移动吃到饱:1元一天不限量,无免流应用。

注意一个概念:腾讯的免流,不是真正意义的免流,免流仅仅是相应的腾讯系或者某些指定的APP,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用腾讯系免流应用玩掉了1G的免流流量,那么,如果你打开一个非免流的应用,依旧需要你支付额外的1元1GB的费用,而且不会结转,换句话说,你今天只要是用了腾讯的免流APP走的流量跟非免流应用走的流量都会算入40G的限量流量中去,

在你一个月流量不超过40个G的前提下,腾讯大王卡的此时仅存的优势在于当你每天除了腾讯外其他非免流应用用的多的时候,付费的这一部分会给你更多的流量使用的空间,而米粉卡日租卡此时的劣势就比较明显,因为无论你用什么软甲,都要限定在1G内的总量每天,而吃到饱目前成了唯一在这种条件下跟腾讯网卡竞争的流量卡。

而当你一个月流量远超40G的时候,米粉卡日租卡跟小米吃到饱的优势都比较明显,而日租卡的优势更明显,因为月租低省下来的钱可以弥补半个月的日租卡的费用,也就是说,你有半个月的时间是可以每天花2元2个G的流量套餐的,你可千万别小看这笔账,大王卡,你一个月最低消费19,一旦每天开数据,就是30+19=49的月基本费用,而米粉卡日租卡,如果你限定在一天1个G的范围内,你一个月最多消费5+30=35元的费用,而吃到饱的费用则是达到最低14+30=44元,此时你会发现,吃到饱跟米粉卡日租卡是干掉了腾讯大王卡。

流量限速:

腾讯大王卡:当月套餐.上网流量累计使用达40GB时,系统将关闭上网功能,次月自动打开。如当月解除封顶,超出部分按照日租宝收费。

米粉卡日租卡:当月累计的总流量达到40GB则暂停当月上网服务,次月初自动开通;如果客户当月申请继续使用,则继续提供服务,按照套餐资费提供服务。

小米移动吃到饱:月使用流量达到20GB上网速率限速至1M,累计达到100GB后,上网速率限速至256Kbps,次月恢复4G上网速率

前两者都是40G直接断网如果继续用,那么直接继续以日租卡,一天一元一个G的价格使用。而吃到饱的套餐,虽说是全部不限量,但是20G的时候就会限速,但是只会限制到128K每秒,但是我要强调的一点是,128K每秒,虽然这个卡截止发稿前尚未正式发售,但是,如果能达到理论网速,几乎是可以胜任大多数的使用场景,也就是说这个网速除了下载大的东西慢了点,你平时刷个微博,聊个视频是几乎感觉不到差异的,关于到100G,我不会强调,反正除非你住的地连个WIFI都没有,或者烂到家的那种WIFI,或者你是超级重度用户,不然,打死我我也不信你能花这么多流量。

尾巴

其实这类对比的文章网上有很多,大多数都是列成表格对比,但是仍然没有让我觉得对消费者的选择有实质性的帮助,反而会让消费者更加纠结,另外,由于腾讯线下的优势以及推广力度,让很多类似于米粉卡性价比很高的定制卡片无法被用户所知,这也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公平竞争,我觉得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更多的是让大学生群体知道,其实有更有优势的卡片可以给你省钱,毕竟当你真正面对生活的油盐酱醋的时候,才会知道这些点滴节省的意义,当然如果你是富二代请忽略。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其实这三类卡片的定位是有一定不同的,尤其是双卡双待双4G,全网通5.0的时代,腾讯大王卡和小米移动吃到饱更适合于主卡用户,米粉卡日租卡更适合副卡用户,当然对于苹果的用户来说,单卡单待强烈建议选择送通话套餐的腾讯大王卡和小米移动吃到饱。

腾讯体量的确足够大,的确称得上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移动端的APP分布也的确可以形成生态,让用户彻底抛弃第三方(非腾讯免流系)的应用却不现实,因为既然有阿里的存在,短期内腾讯是无法做到全部免流,当然不排除腾讯做硬件的梦死灰复燃,让自己的硬件用户直接硬件端免流,的确是个很可怕的想法,当然腾讯未必有小米做硬件的基因,所以,当雷总说小米是腾讯乘以苹果的时候,这句话一点都没毛病,硬件成本卖,服务收费体系,完全可以补贴流量费用带来的损失。

运营商其实既幸运又苦逼,幸运在自己先是给互联网厂商铺路,甚至是铺高铁的铁轨,也就是提供基础运营服务,从中获得稳定的巨额的收入,但是比如腾讯的软件服务却冲击到自己的语音,短信业务却无能为力,再加上工信部对于提速降费的决心,以及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惠民政策,再加上竞争激烈的虚拟运营商们,其实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真的,有时候想想,自己活在这个时代,真的是很幸运。

其实对于提速降费,一定意义上运营商的收入是有所减少的,但是间接带来的社会价值,社会的整体生产力有个巨幅提升,5元30M的流量早已成为了过去式,未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体验,以及2020年左右的万物互联的时代的到来,必定会让消费者受益巨大。

  • 写在最后

自小米2015年9月以虚拟运营商的身份首次推出定制手机卡以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虚拟运营商定制卡的竞争已经到达了白热化的阶段,最近也有大批的虚拟运营商开始转正,(PS.其实中国最早的一家虚拟运营商叫蜗牛移动,只不过体量有限而已),不管竞争到什么样的境地,消费者的感知是最明显的,其实消费者容易被带节奏,写这篇文章其实没想过可以宣传小米的定制卡,只是让大家知道,在腾讯巨大体量的背后,其实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企业厂家,在为每一位的消费者的体验以及利益而努力奋斗,仅此此文向仍然坚守在一线的虚拟运营商的合作伙伴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