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乐器雅集之古琴(一)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三千多年前已盛行。

讲堂|乐器雅集之古琴(一)

讲堂|乐器雅集之古琴(一)

琴面装有七根弦,由粗而细,自外向内按五声音阶排列。

琴面还嵌有十三个琴徽,以标识弦上音位而用。

演奏里右手拨弦有散、泛、按三种音色变化。

散声以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泛音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按声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音高并能奏出滑音、颤音或其他装饰音。此外还能演奏同度、八度、五度等音程。

讲堂|乐器雅集之古琴(一)

古琴的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鹤鸣秋月式。

传 世 名 琴

01唐

春雷琴·连珠式 || 九霄环佩琴·伏羲式

春雷琴·伏羲式 || 大圣遗音琴·伏羲式

飞泉琴·连珠式 || 枯木龙吟琴·连珠式

老龙吟琴·响泉式 || 一池波琴·神农式

大圣遗音琴·灵机式 || 独幽琴·灵机式

太古遗音琴·师旷式 || 梅花落琴·仲尼式

02宋

玉壶冰琴·神农式 | 混沌材琴·伶官式

万壑松琴·仲尼式 | 铁客琴·凤势式

海月清辉琴·仲尼式

03明

壑雷琴·落霞式

中和琴·列子式

祝公望琴·焦叶式

鹤鸣秋月琴·鹤鸣秋月式

构 造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

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讲堂|乐器雅集之古琴(一)

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

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琴头”上部称为额。

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

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

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

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

就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讲堂|乐器雅集之古琴(一)

传说舜定琴为5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当序》:“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桓谭《新论》:“神农之琴以纯丝为弦,刻桐木为琴。”

七 弦 论 考

一弦属土为宫。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沉重而尊。故曰为君。

二弦属金为商。金星应秋之节。次于宫。弦用七十二丝。能决断。故曰为臣。

三弦属木为角。木星应春之节。弦用六十四丝。为之触地出。故曰为民。居在君臣之下为卑。故三弦下八为此也。

四弦属火为徵。火星应夏之节。弦用五十四丝。万物成美。故曰为之事。

五弦属水为羽。水星应冬之节。弦用四十八丝。聚集清物之相。故曰为之物。

六弦文声主少宫。文星柔以应刚。乃文王之所加也。

七弦武声主少商。武星刚以应柔。乃武王之所加也。

讲堂|乐器雅集之古琴(一)

琴 音

古琴有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其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

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这里的“静”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安静的心境。

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

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

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

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称为天地人三籁。

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宋代《琴史》中说:“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

在古琴音乐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

晋朝嵇康《琴赋》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古人认为在各种乐器中,古琴具有最优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养之具。

琴音松沉旷远,琴乐的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泻泄幽情,化导不平之气。以七弦琴中的“含至德之和平”(《琴赋》),来养成君子“中和”的品德、达成“乐教”的目的。魏晋之后,佛道思想又融入古琴,又有道家“大音希声”(老子)、“至乐无乐”(庄子)的思想。

琴音的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到“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庄子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称为“天乐”,乃是一种天人相和、无言而心悦、超乎音响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

“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庄子·天道》)

在佛家,则称之为“空”的体验、乃是一种“无我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