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送钱5000亿之后,高层再提四个字,这是“大放水”的前奏?

意外送钱5000亿之后,高层再提四个字,这是“大放水”的前奏?

蔡浩 李海静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会议重点部署了要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会议明确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会议传递了一些重要信号,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这将影响今年下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经济金融走向。

注意了!年内高层第二次提及“扩内需”。第一次是今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此次国常会再提“扩内需”,时间节点上更显重要性和迫切性。二季度数据不久前公布,数据显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国内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正逐步显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有所放缓,工业增速不及预期,投资增速屡创新低,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在当前外需受到明显冲击的情况下,内需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意外送钱5000亿之后,高层再提四个字,这是“大放水”的前奏?

定调了!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一方面聚焦减税降费,在确保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由原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以进一步支持企业研发投资。这也是当前中美贸易升级背景下,鼓励企业创新,提升高端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体现在加快地方债专项债发行进度,以改善基建投资。今年以来,信用债违约潮频发,加之财政部对地方政府融资的规范,基建增速持续大幅下行,从去年全年19%的高位滑落到今年1-6月份的7.3%,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新低。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1-6月全国累计发行专项债券3673亿元,还有1万亿以上的专项债尚未发行。因此,“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利好基建相关行业,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触底反弹,进而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形成支撑。此外,上半年财政支出力度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弱,财政赤字规模下降近2000亿元,预计下半年财政支出力度将有所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没错,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延续!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人民银行加强了对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对流动性的表述由“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修改成“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两次降准(降准置换和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扩容、MLF超额续作等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2万亿左右的流动性(本次国常会当日新增5020亿元MLF),央行这一系列的政策操作均表露了货币政策转松迹象。此次国常会提到“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我们此前曾多次提到的“宽信用”导向得到确立,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的基调也被再次确认,后期市场流动性环境可望继续保持宽松。结合上周五“一行两会”关于资管、银行理财方面的最新监管政策取向,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也将助力货币政策宽松的效果。

意外送钱5000亿之后,高层再提四个字,这是“大放水”的前奏?

划重点——财政、货币双向发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小微企业成为此次国常会关注的重点,会议指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豁免发行人连续盈利要求;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贷款目标;对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费用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给予奖补。在这一系列政策红利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望逐渐得到缓解。

此次国常会重在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是对前一阵货币、财政之争的定调。会议要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同发力,明确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当“更加积极”,为下半年财政发力(减税、支出)奠定基调;明确了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要预调微调、定向调控。扩内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力点,在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和边际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下,有望成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对冲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

意外送钱5000亿之后,高层再提四个字,这是“大放水”的前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