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稅漏稅,多部委聯手整肅醫藥銷售亂象

針對醫藥行業內部越發嚴峻的偷稅漏稅現象,稅務系統已經開始重拳出擊!

6月6日,成都市國家稅務局公佈了2017年企業欠稅名單。名單顯示,欠稅金額在200萬元以上的一共有39戶,共計金額5.97億元,其中醫藥企業為14戶,佔比為35.9%,但金額卻高達4.25億元,佔比71.2%。

偷稅漏稅,多部委聯手整肅醫藥銷售亂象

6月7日,成都國稅僅隔一天便又公佈“成都市十大虛開發票典型案件”,其中排名前兩位的均為醫藥公司,這兩起案件總共涉及虛開增值稅發票6220份,涉案金額總計6.45億元,稅額共計為1.1億元,已判刑、批捕的涉案人員共計10名。

這並不僅是成都一個地方的單獨行動。更早的時間,四川省國稅局乃至國家稅務總局都曾專門發佈過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其中醫藥企業在其中頗為常見。

事實上,2017年年初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發佈的《2017年稅務稽查重點工作安排》便已經將醫藥醫療行業的專項整治列為重點工作內容,甚至明確提出了整治的重點地區如西藏、安徽等。

而最新的2018年稅務稽查重點工作安排也已經出臺,只是目前仍僅限於內部傳閱,未對公眾公佈。但4月2日全國稅務稽查工作視頻會議中,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便已經明確的指出,“持續開展打擊騙取出口退稅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專項行動”仍將會是接下來工作的重點,而這正是醫藥行業偷稅漏稅最常見的手段,因此作為一直以來的重點稽查領域,醫藥行業沒有任何理由在今年會獨善其身。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在過去一年時間裡,營改增、兩票制、金稅三期等,不同手段輪番轟炸,將醫藥行業內稅務稽查的跡象已經顯露無疑,但這仍然只是國家對於醫藥行業進行徹底整治的其中一環而已。當前的形勢之下,從生產、流通到最終的零售,任何一個環節都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格監管。

偷稅漏稅,多部委聯手整肅醫藥銷售亂象

1.兩票制難解待解

不管是“兩票制”還是“營改增”,對於醫藥行業來說,其客觀上產生的影響,就是對行業的正本清源。不合格的企業被淘汰出局,合規、優秀的企業發展壯大,從而實現產業結構重塑,行業集中度提高。

而稅收問題,實際上只是其中的一環。例如兩票制對於醫藥行業稅收的影響。本質上來說,兩票制的執行實際上意味著的是整個藥品流通環節的壓縮,代理商、經銷商、配送商的角色重新梳理,此前醫藥行業集中出現的多票、過票、掛靠等積弊得以清除,由此而衍生的避稅行為才能失去生存的土壤。

這種邏輯與設想自然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從目前國家稅務總局或是各地方稅務局所及其他渠道公佈出的案例來看,顯然想要徹底實現行業環境淨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便只是僅解決稅務問題也是一個捉襟見肘的事情,最起碼,醫藥行業時至如今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現象仍然相當嚴重。

例如5月28日,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人民法院便就“朱某甲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一案作出一審刑事判決書,在該案中,朱某甲利用他人身份證註冊公司,在沒有真實交易的情況下通過偽造收購合同、出庫單等方式,向河南美邦醫藥有限公司等六十餘家企業虛開增值稅發票1480餘張,發票金額共計1.46億元,稅額共計2485.8萬元。最終被告人朱某甲因犯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最,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並處罰金人民幣40萬元。

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只是情節有惡劣有輕微,金額有大有小,最終給予的處罰輕重程度也不一,通過在國家稅務總局“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公佈欄”搜索彙總可以發現,在2018年1月-3月公佈的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中,53家藥企因稅收違法被予以通報,其中涉及“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藥企48家、“偷稅”藥企3家、“其他”2家。

但共同點也非常明顯。第一是往往都會成立多家空殼公司,這些空殼公司會跟企業偷稅漏稅有直接關聯。第二則是在沒有真實交易的情況下開具增值稅發票,這些發票基本都會用於抵扣進項,從而使得申報的利潤變少,減少納稅額。第三,虛報出來的這部分錢往往會通過複雜的步驟,最終回到自己手中。

偷稅漏稅,多部委聯手整肅醫藥銷售亂象

2.核查風暴不會停止

2018年已經進行至一半,在這一“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的年份,“兩票制全面落地”的年份,國家對於醫藥行業的整治,一定不會僅僅侷限於對企業稅收的稽查,但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為了能將這一環節的工作率先做好,能夠看到已經有不少政策開始有了實際落地。

首先就是兩票制與營改增的全面推廣。兩票制的壓力之下,各類企業已經開始有不同的應對之舉,例如從底價結算改為高開,例如尋找新的過票渠道等避稅摸索,例如一堆冠以“CSO”之名的機構密集出現,但在強硬的手段面前,這些做法註定都難以為繼。兩票制的本質在於徹底消除流通環節中的冗餘環節,不管是產品的流向還是資金的流向都要求清晰、明確,這就在行為機制上給企業繳稅帶來了明確的束縛。

2016年5月起,“營改增”全面推開,所有營業稅徵稅項目改徵增值稅,對企業的最大影響來自於稅率調整和增值稅抵扣鏈條的引入。所有增值稅專用發票均從全國聯網的增值稅系統開具,並且要求交易的票、帳、貨相符;並且增值稅抵扣鏈條完整,貨物進出紀錄清晰可查。在這一基礎上,再用看似真實交易開具的發票衝抵成本和費用,涉稅風險便會大大增加。

其次則是金稅三期的大規模應用。一個關鍵點在於金稅三期全國統一,不再是各省各自為政。而在此係統之下,企業任何事項均會留下記錄,稅務、工商、社保、統計、銀行等接口的完善使得各類信息在稅務系統裡都一覽無餘,如此一來企業違規被查的風險將會大大增加。企業的違法成本將會大大增加。

而除此之外,國家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步伐也在實實在在影響著醫藥企業。2014年7月,稅務總局發佈《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公佈辦法》,建立稅收違法黑名單公佈制度,懲戒嚴重涉稅違法行為,其中就包括“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以及虛開普通發票100份或者金額40萬元以上的”。

在這一基礎之上,國家對於企業稅務方面的核查註定不會僅僅侷限於個別地區、個別企業,這將是一場持續進行、廣覆蓋的大範圍核查,醫藥行業作為歷來的稅務問題重災區首當其衝。

3.多部門聯合行動

對於肅清醫藥行業銷售層面出現的亂象,本屆政府下的是一盤棋,在改革層面不再是九龍治水,而是從頂層設計上進行考量如何解決當前醫藥營銷根深蒂固的問題。

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層面,今年5月17日發佈了《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開展不正當競爭執法重點行動的公告》,從5月至10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重點行動。在重點查處上,重點鎖定的領域中就明確指出“重點查處醫藥、教育領域的商業賄賂行為,淨化市場環境。”

公告對於重點行為的定義是,“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交易相對方的工作人員、受交易相對方委託辦理相關事務的單位或者個人、利用職權或者影響力影響交易的單位或者個人等,以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的行為。”

而新設立的監察委,機構新成立,但從機構領導設置的層面,不難看出,在醫藥科班出身,曾在醫藥商業公司、醫院都擔任過負責人的楊曉渡出任監察委員會主任,其對醫藥銷售的各個環節,醫療層面都有豐富的經驗。而在成立的近段時間以來,頻頻對醫療機構出手,開始大範圍的打擊醫療層面的腐敗問題,今年的重點工作也在醫療層面。

稅務核查層面,前文已經提到,近來接連不斷的核查風暴,不少企業遭到曝光。2018年稅務總局要會同公安、海關和人民銀行,在全國範圍深入開展跨部門、跨區域打擊虛開發票專項行動,“查大案、辦鐵案”。形成虛開騙稅一起打、上下游涉案企業一起查的聯動打擊模式。而醫藥購銷作為眾所周知的重災區則是此次今年核查的重點。

而對藥企層面,北京、上海、天津、寧夏等多地頻出重拳直指醫藥商業賄賂,對藥代的各種限制層出不群。北京要求醫藥生產企業關聯人員不得進入門診、病房;天津市則發佈了《關於落實天津市衛生計生行業眼裡整肅行風中期推動會加強統方技防管理的通知》,在此整頓下,多人被處理,央視對此進行了報道,而天津的規定嚴厲之處在於,藥代私下與醫生接觸,藥企可被停藥;上海則是醫院則啟動了藥代積分制+黑名單。

而針對藥企銷售方面的問題打擊才剛剛開始,一套組合拳,當前各個層面鋪開針對醫藥銷售的動作已經顯示出了國家層面正本清源的決心。而在此之後,整個製藥行業的各個環節或許都將會迎來高密度的核查,總而言之,行業的淨化,是一切行動的根本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