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鉴赏」教育(孙治平)

「美文鉴赏」教育(孙治平)

我的童年是在劳作与玩耍中度过的,学习只占有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

小镇往北是公路,公路往北是田野,田野往北是村庄,村庄往北是九华河。这就是我十几年大致活动的区域,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跑着跑着我就长大了。

七岁的时候我的身体还不足以下田,父母让我留家里翻晒稻谷。农村里最忙的日子是双抢,时光被压缩在蛇皮袋里,一点风都不能透过。早上天刚蒙蒙亮他们就拎着篮子去拔秧苗,下午太阳掉进海里了,他们还在躬着背插秧。新收割的稻谷要尽快用打稻机打完,然后散放到院子里的稻床上。在农村,一切都与生活有关。比如稻床,其实就是水泥铺就的院子,但是大家哪有时间拿来休闲,它建造之时就被用来晾晒稻谷。有些东西是生来注定的,它血液里有农民的影子,就不能拿来演奏华丽的篇章。

湿稻谷要快速风干,平躺在地上的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灿灿的,像爷爷、父亲脸上被阳光照耀的胡子。稻子每隔半小时就要翻铲一次,每次翻过身地上都会留下一摊水迹。它们也要证明自己来过这世上,于是想尽各种办法做最后一丝抗争和呐喊。新稻谷出田要在大太阳下曝晒四五天才能完全干燥,晒上四五天它们就老了,就彻底失去生命力了。但凡它们体内还有一丝水,但凡给它一点温暖与柔和的环境,它就能生出芽儿来,唱出优美的歌。

我把大门卸下来躺在上面,一边阻止麻雀夺食,一边数着时间等候去翻稻谷。翻一次稻谷要十几分钟,近四十度的高温晒到地上,再反弹回来,不消片刻就能晕头转向。父亲说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要高,长时间曝晒就连大地也会中暑,发高烧。我信了,所以当我有一次光着脚丫从稻床上走过时,我发誓再也不这么擅作主张。可是父母们要光着脚在被晒沸腾的水里站一天,他们要在炽热的阳光下晾晒一天。他们带回稻谷,他们本身就是稻谷啊!像枯木一样,像稻子在对生命苦难所做的抗争,他们也一直在对生命呐喊。尽管无声,却愤怒着、持久着。我能听见他们的声音在原野里回荡,时而抱怨,时而山歌,但都是生命的发声。

麻雀们也是痛苦的,因为他们遇上了我。我从门里伸出去一根竹篙,麻雀只要刚落脚我就甩动竹棍把它们赶走。我喜欢它们不欢而散的样子,但为了避免它们一去不返,我又要偶尔给他们一些甜头,这个时间段我控制在半个小时,我利用它们来提醒我该翻稻谷了。它们应该知足的,对付这些不知付出,只知道欺诈、窃取劳动人民果实的生物,既要利用它们的优势,又要打击他们的张狂。

我就在这样的生活中明白了一些道理,却像稻谷一样无法言语。父母往常下午六点就会回到家中。我每次就会争在他们回家前把稻谷收集起来,避免他们二次劳累。有一次父母七点了还没回来,我去田里找他们,看到还有好几捆稻子没有打完。母亲转过头对我说:“小伢,可怜你了。你先忍会儿,等妈打完稻子回家就给你烧饭”。我的心倏然一暖,他们已经劳作一天了,到这个时候还在想着我。而我呢,就连翻个稻谷也会觉得累。我“蹬蹬”地跑回家,我发誓自己要做一锅饭出来。一个家庭应该是共同付出的,我生下来绝不该就是理应享受的那一方。于是,我第一次架柴火,第一次炒菜、煮饭,我满脸灰尘竟不知晓,这也是我对生活抗争留下的痕迹么?父母回来十分惊讶,他们开心坏了,尽管我把一碗炒辣椒蒸成了水,但我毕竟打开了一扇门。那一年我才七岁。

爷爷奶奶去世的早,我就失去了另一层屏障。要么生活,要么学习,两种道路只能选择其一。我在三伯家住了大半年,父母应潮流出去打工了。那几年城市发展飞快,很多人在里面找到机遇,赚了大钱。可是母亲只待了半年就回来,这半年里我的成绩掉落到全班倒数。我知道他们心中惦念着我,就像我惦念他们一样,因为再没有人教我写字,陪我读书了。

我文章写得很差,老师和父母谈过好几次也没有用,母亲没办法就手把手教我写。我记得我写成功的第一篇文章叫做《我家的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母亲在我旁边,钟就在我们头顶上“滴答”。这篇文章被班主任拿到全班面前读了出来,从那以后我开始对文字有了信心。

那段忙而枯燥的岁月,电视是一个家庭夜晚唯一的乐趣。可母亲忙完事情后总会拿一本书待在我身边,她说她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看书,一直没机会,现在终于有空陪着我一起看了。我又信了,因为她会讲《三侠五义》的故事。她把她笔记本拿出来,我看到上面有每个月的花销,细到连一根针都会记上,有她喜欢的歌词,比如《鸳鸯蝴蝶》、《雪中情》,还有她写过的简短日记。我就在这日记本上接着写:今天,我和村里小伙伴拎着篮子一起去田里捡稻子。我们从村头捡到村尾,我要捡许多去兑苹果吃。

如果有机会去市里,父母便带我去烈士陵园,我背纪念碑上的文字,他们就坐在旁边等我。我背完了他们就给我买雪糕。去百荷公园时也是一样,他们一路走一路给我介绍新奇的事物。在这样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我竟然不知不觉受了很多文化的熏陶,明白了很多道理。相比较出生于书香名邸,从小背书读书的孩子,我的生活显得有点杂乱无章。但我后来知道了,正是在这种杂乱无章的生活当中,我养成了对生活的严谨的态度,这是情怀的统一和流露。

2018.7.14

(作者简介:孙治平,武警。安徽池州人。著有散文集《脚步》,长篇小说《猫耳洞里的岁月》,中篇小说《泡沫》,发表诗歌五百余首。)

校对:黄媛

审核:海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