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廚房辯論:爲什麼美蘇之間無法達成真正協議?

焦慮中的美國

1959年的美國人民很焦慮。

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蘇聯的衛星驚醒了美國人,在美國引發了一場大討論,史稱Sputnik 危機,深深影響了美國後面幾十年的發展。

美蘇廚房辯論:為什麼美蘇之間無法達成真正協議?

生活週刊封面-質問美國

美國《生活週刊》發問,為什麼是紅色蘇聯走在前面,美國該怎麼辦?因為當時有一種錯覺:如果誰在航天科技中能夠領先,就會在各方面全面領先。非常類似今天的AI競賽。

美蘇廚房辯論:為什麼美蘇之間無法達成真正協議?

紐約時報報道蘇聯衛星發射成功

隨後蘇聯人率先把狗送到了太空裡,美國的大媽居然在電視上聲淚俱下控訴蘇聯虐狗。

美蘇廚房辯論:為什麼美蘇之間無法達成真正協議?

Sputnik2號上面帶了一條狗

在那段時間裡,美國在太空競爭方面遠遠落後於蘇聯:

美蘇廚房辯論:為什麼美蘇之間無法達成真正協議?

設計用於載入的火箭離地幾英尺就爆炸了

美蘇廚房辯論發生的背景就是這個時候,美國在航天軍事科技方面全面落後於蘇聯。

廚房辯論

廚房辯論指的是1959年7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美國國家展覽會(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開幕式上,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松和時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的赫魯曉夫之間的一場關於兩種制度優越性的論戰。

美蘇廚房辯論:為什麼美蘇之間無法達成真正協議?

廚房辯論

整個展館佈置了美國每個中產階級能擁有的一切,其中有大量現代的、自動化的休閒娛樂設備,以顯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美國規模巨大的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繁榮。

辯論發生在一座美式別墅的樣板間廚房。參觀中兩人開始爭論起了美蘇兩種體制的優劣性。而辯論的內容非常有意思(有些內容太敏感了,我就略掉了)

貿易禁運:

在展覽館大門口,赫魯曉夫先生以嘲弄的口氣抗議美國針對蘇聯的戰略物資禁運。

赫魯曉夫:“美國人已經喪失了他們貿易的能力。你們現在已經變老了,不再像你們過去那樣熱衷於往來貿易了。你們需要重整旗鼓。”

尼克松:“你們必須有東西,才能拿來交易。”

尼克松

:“我們必須要允許思想的自由交換。”

赫魯曉夫(指著記錄現場談話的攝影機):“那這盤錄影帶呢?”(微笑中。)“如果它會在美國播映,我希望它用英語播出,並且我希望得到保證,那就是我的發言會被完整翻譯。”

尼克松: 將有專人翻譯赫魯曉夫先生的講話內容,並且希望他的演講也可以同樣被翻譯成俄文,並且在蘇聯播出。

尼克松:“你不應該害怕思想。”

赫魯曉夫:“是我們在告訴你們,不要害怕思想。我們毫無理由要害怕思想這個東西。我們早就從這個困境中解脫出來了。”

尼克松:“那麼,好吧,那麼讓我們更多的交流思想吧。我們都對此表示贊成,對吧?對吧?”

赫魯曉夫

:“好的。”(向身邊人問。)“同意什麼?哦,好的,我同意這個。但是我要強調我同意的是什麼內容。我知道我在同一個非常棒的律師打交道。我同樣希望可以堅守住自己的立場,這樣我的人民就可以說,‘我們的頭兒沒有屈服。’”

彎道超車:

赫魯曉夫:“我們希望同美國和平共處,保持友誼。因為我們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如果我們互示友好,其他國家也可以在友好中彼此相待。但是如果有一個國家滿腦子戰爭思維,我們就要把他們的耳朵拽過來,衝著它說, “你怎敢亂搞?現在不是打架的時候。” 這是核武器競賽的時代,一些蠢傢伙可能會挑起一場聰明人也沒有辦法結束的戰爭。所以,我們在這樣的思想主導下制定內政和外交方針。美國立國多久了?有三百年嗎?”

尼克松:“超過150年了。”

赫魯曉夫:“超過150年?那麼,好吧,我們要說,美國建國150年了,而他們現在的水平就是如此。我們建國還不足42年,但是再過

7年我們就可以達到美國人現在的水平。

“當我們趕上你們,超過你們的時候,我們會向你們揮手致意。如果你們願意,我們還可以停下來然後說:請跟上。簡單的說,如果你們想要資本主義,你們可以用那種方式生活。那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我們不關心。我們仍然為你們感到難過,但是既然你們不能理解我們的生活方式,就照你們可以理解的那樣過日子吧。

尼克松:

“我可以說,如果我們兩國人民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都期望在你們計劃超越我們的那場競爭中獲利的話,必須允許自由的思想交流。畢竟,你無法知曉一切事情。”

赫魯曉夫:“如果我不知道所有的事情,你對共產主義的知識更是少得可憐,除了知道對之恐懼以外。”

尼克松:“可能在某些領域裡面,你超越了我們;比如說,在發展探索外太空的火箭方面;同樣,在某些其他的領域裡面我們則領先於你們——比方說,在彩電這塊。”

美蘇廚房辯論:為什麼美蘇之間無法達成真正協議?

赫魯曉夫:“不,我們在這個方面也不落人後。我們不論在什麼科技領域都領先於你們。”

尼克松:“你看,你從來不願對任何事做出讓步。”

赫魯曉夫

:“我從不輕言放棄。”

廚房辯論:

赫魯曉夫(指著家庭模型):“你認為俄羅斯人民會對這些東西瞠目結舌嗎?但是我要告訴你,我們所有的現代住房都有同樣的設備,並且談說的說,你只需要來蘇聯參觀就可以住進這樣的房子裡,都不需要成為一名蘇聯公民。”

尼克松:“我們並沒有想要讓俄羅斯人民感到吃驚。我們希望展示我們的多樣性,以及做出選擇的權利。我們並不希望所有一切都由一名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員決定,而恰恰是這個人讓所有的房子都蓋得一模一樣。如果我們可以在洗碗機的質量上展開競爭,而不是把精力都花費在提高火箭射程上,豈不是一件更好的事情嗎?這不就是你所想要的那種競爭嗎?”

赫魯曉夫:“是的,那正是我們所想要的競爭。但是你的將軍們說,我們一定要在火箭上面一較高下。你們的將軍們說,你們如此的強大以至於可以摧毀我們。我們就只好向你們展示下什麼叫做俄國精神了。我們很強大。我們可以打敗你們。但是就算在洗碗機這件事上,我們同樣有能力證明自己。”

尼克松:“對我來說,你們的確強大,我們也同樣很強大。從某個角度來說,你們比我們更強大。但是從另外的角度看,我們反而要更強大一些。但是對我來說,爭論誰更加強大是完全跑題了。我們都很強大,不僅從武器裝備的角度來說如此,就算從意志和精神的角度來說同樣如此。

“不應該有任何人,試圖運用自己的力量將另外一個人逼入絕境之中。爭論誰更加強大是沒有意義的事情。如果戰爭爆發,我們都是輸家。”

赫魯曉夫:“再三的重申,我都認不出我的朋友尼克松先生了。如果所有的美國人都能夠同意你的想法,那我們還有什麼分歧呢?這恰是我們想要的。”

尼克松:“任何相信美國政府沒有如實反映其人民的意志的人,都沒有仔細精準的看清楚美國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家。我希望總理閣下可以理解我剛才這句話背後的暗示。如果你將任何一個強大的國家,或者其他的國家,都毫無他法的推向獨裁統治或者戰爭的地步,那麼你就在玩弄這個世界上最具有毀滅性的東西。

“這是當今世界局勢當中最重要的事情。它非常的危險。當我們坐在談判桌前的時候,不應該讓局勢由一方說得算。一方不可以向另外一方下最後通牒。這簡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之後再討論這些。”

赫魯曉夫:“究竟誰在下最後通牒?”

尼克松:“我們可以之後再討論這些。”

赫魯曉夫:“如果你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趁人們尚且在聽的時候繼續討論下去?我們也懂得一些政治。讓你的記者們看看他們的屏幕,然後比較下究竟誰更像暴民吧。你一再重申獨裁統治。我們的國家絕對不會由一個獨裁者來統治。獨裁是一項愚蠢的政策。”

尼克松:“我是在世界局勢這個語境中談論那個詞的。”

赫魯曉夫:“對我來講,這更像是一個威脅。我們同樣是超級大國。你們想要威脅我們——我們會用威脅來回應威脅。”

尼克松:“那不是我想說的。我們從來不使用威脅的手段。”

赫魯曉夫:“那你想要用間接的方式來威脅我?但是我們同樣會用相同的方法來威脅你們。”

尼克松:“誰想要威脅?”

赫魯曉夫:“你一直再講暗示。我可沒有這麼講過。我們有我們處理問題的方法。我們的方法比你們的好。是你們想要軍備競賽的。啦啦啦~”

尼克松:“我們很清楚你們有你們自己的方法。對我來說,誰更好並不是由物質上的因素決定的”

赫魯曉夫:“是你提出這個話題的。我們期望同所有國家都保持和平和友誼,尤其是同美國。”

尼克松

:“我們也希望和平。我相信你也抱有同樣的願望。”

赫魯曉夫:“是的,我是這麼想的。”

尼克松:“我知道你想要過舒坦的日子。但是我並不認為你一再強調你比我們更加強大,會有助於維護和平。因為這也是一個威脅。”

赫魯曉夫:“我在回應你的話。是你在向我發出挑戰,讓我們公平的辯論。”

尼克松:“我的意思是說,在今天的世界當中,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期究竟兩家超級大國中的哪一家更有優勢,是由非物質的因素決定的。而在戰爭年代,這些優勢是虛幻的。我們都能贊同這點嗎?”

赫魯曉夫:“我並不很認同。我們不要做這些無用功了吧。”

尼克松:“我喜歡這個人說話的方式。”

還有很多對話,我就不節選了,忒犯忌諱了,儘管這場辯論過去了70年。

廚房辯論之後的歷史軌跡

廚房辯論之後,蘇聯方面,繼續在軍事科技方面領先:

1961年將第一位航天員加加林送入太空。

蘇聯研製出可1.75億TNT當量的氫彈(為了擔心造成外交糾紛,最後實驗的時候改成了5000萬噸)。

1961年,研製成功洲際導彈R-16。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爆發。

美國方面,在科技上的追趕之路要辛苦的多,1957年的sputnik 危機之後,美國瘋狂重視數理化(前蘇聯的數理化,尤其是數學方面一直是個高峰,直到現在最好的數學教材還是前蘇聯的教材價格便宜量又足)

美蘇廚房辯論:為什麼美蘇之間無法達成真正協議?

這個時期美國的人才培養政策以及對科技產業的投入,直接推動了美國的半導體工業的發展(晶體管發明出來之後,最初的市場需求就是為了用晶體管替代電子管,給衛星設備減重),以及為後續的IT革命奠定了人才基礎和技術基礎。美國在這方面追趕的時間,不惜代價足足花了12年的時間(阿波羅登月成功,美蘇太空競賽結束)。

廚房辯論對今天的啟示

蘇聯發展軌跡可以給我們後人有很多的啟示。客觀的來講,蘇聯的科技水平,蘇聯的藝術水平,蘇聯的教育水平,蘇聯的軍備水平,蘇聯的基礎研究水平直到現在在很多方面都是遠超中國的。但是蘇聯最後還是垮掉了,垮也垮在了廚房上,不是洗碗機而是麵包上。

美蘇廚房辯論:為什麼美蘇之間無法達成真正協議?

蘇聯的麵包長隊

另外一個角度看廚房辯論,其實根本不是廚房設備好用不好用的問題,而是兩種制度層面的競爭。因為這種制度層面的競爭,導致美蘇之間從未真正的達成過協議。即便協議簽署了,也無法抑制克格勃和中情局在桌子底下的小動作。

這與美國和歐洲,美國和日本之間的競爭完全不一樣。美國和歐洲之間的競爭是一直存在的(波音和空客打得鼻青臉腫),但往往上升不到制度競爭的層面。

在特朗普政府改組內閣之前,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競爭僅僅是經濟層面的競爭(接觸派),與美國和德國,美國和日本之間的競爭並沒有本質區別。但是特朗普的新內閣(遏制派)上臺後,尤其是當中國的2025的計劃被整個美國社會盯上後,中美之間的競爭已經轉化成類似於美蘇之間的競爭,變成了兩種體制之間的競爭,科技冷戰已經很難避免。

如果能看到這一點,那麼寄希望於貿易談判能夠解決中美之間的問題是不現實的,即便談成也是不長久的。這也是我前面幾篇文章所說的,中美之間內生的分歧導致貿易談判註定不會成功。

小結

昨天陪孩子上芭蕾課的時候,教芭蕾的俄羅斯裔老師放了一段以前沒放過但是又聽著很熟悉的伴奏音樂。仔細聽了一下,居然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很是感慨。

對於中國而言,科技進步是不可阻擋的,畢竟誰也不會願意被鎖死在產業鏈的底端。技術趕超,美國已經給了一個很實際的例子,中興危機可以說是中國的Sputnik time。但是腳踏實地的趕超,二戰後的美國,也花了十幾年時間。從基礎教育開始改革,從基礎研發開始。(後面我會寫一下,美國的集成電路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如果從電子管轉到晶體管,如何從晶體管集成起來的,如何一步步實現摩爾定律的,從這些故事你會看到,我們還缺少什麼)

科技進步很重要,但是廚房問題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縮小廚房與廚房間的差距是穩定的根本。

美蘇廚房辯論:為什麼美蘇之間無法達成真正協議?

美蘇廚房辯論:為什麼美蘇之間無法達成真正協議?

2017年普通農民工工地的廚房

家家戶戶都能用上洗碗機,烘乾機,這條路還要走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除了北上廣深,還有廣袤的農村)

星辰大海,以人為本。

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