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9被稱爲「史上最強轟炸機」,二戰時日軍用撞擊機翼來應對!

今天,人們說起轟炸機,總願意說B1、B2、圖160等。其實,若論實戰經驗、綜合作戰性能,一款老式轟炸機可謂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這就是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

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是美國波音公司設計生產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槳轟炸機,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力戰略轟炸機,也是當時各國空軍中最大型飛機,集各種最新科技於一體,被稱為“史上最強轟炸機”。

B29被稱為“史上最強轟炸機”,二戰時日軍用撞擊機翼來應對!

B-29

正是B-29,1945年8月,向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原子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B-29直到20世紀60年代早期才全部退役。

B-29的性能數據如下,提前申明一下,感興趣的可以看完,否則可略過此段。B-29:長度 30.18米;翼展 43.05米;高度 8.46米;翼面面積 161.27平方米;空載重量 33,800公斤;滿載重量 54,000公斤;最高起飛重量 60,560公斤;發動機 4×萊特R-3350-23超級增壓星形發動機;發動機功率 1600千瓦;乘員 10人;最高速度 574公里(9,144 米)/492 公里(海平面);最大持續巡航時速 550公里(9,144 米);經濟巡航時速 354公里(7,620 米);戰鬥重量時爬升率 起始爬升率274米/分,到達6,096米高度時耗時38分;實用升限 10,241米;最大續航距離 5,663公里(7,620 米,2,260 千克炸彈);實用作戰半徑 2,574~2,896 公里;最大轉場航程 9,010公里,攜帶額外燃料時達到9,654公里;實用升限 10,200米;爬升速度 270米/分鐘;翼面負載 337公斤/平米;功率/重量比 121瓦/公斤;武器裝備 12.7毫米M2機關槍,20毫米M2機關炮;彈艙最大容量 9072千克航空炸彈。

B29被稱為“史上最強轟炸機”,二戰時日軍用撞擊機翼來應對!

B-29

即使放到今天,這款轟炸機也是許多國家不具備的。在B-29轟炸機出現之前,日美兩國隔著太平洋,只能進行海上消耗戰,不能進行你死我活的決戰。B-29轟炸機出現之後,整個戰局形勢大變。

B-29通常在萬米高空飛行,而當時日本專門的防空截擊機性能根本難以應對這種新型軍機,都是在5000米-6000米高度性能最出色的戰機,上升到7000米以上性能就急劇下降。

只有一種秋水機是一種噴氣式截擊機,可以上升到12000米,設計時速900公里,但是這種飛機在1945年7月還在試飛當中。

由於B-29防護火力猛烈、作戰高度極高,所以日軍很難擊落,以至於發展了撞擊作戰。

1944年8月20日,渡邊重夫軍曹撞擊擊落2架B-29。

B29被稱為“史上最強轟炸機”,二戰時日軍用撞擊機翼來應對!

B-29

日本陸軍航空隊大開眼界,決定用堅固耐用的飛燕戰機專門進行撞擊戰術。不過飛燕並不能在B-29的飛行高度持續飛行,一般只能對B-29展開躍升攻擊,這樣一次攔截也就是1-2次射擊機會,而且飛燕的火力並不很強,多數型號只裝12.7mm或13mm機槍,1-2次射擊就擊落B29的機會也不多,於是日軍乾脆利用飛燕裝甲厚機體堅固的特點,用飛燕直接撞擊B-29的水平尾翼,並不是去迎頭撞機身,具有重型裝甲的飛燕,雷電,鍾馗都是用撞B-29的水平尾翼這個方法撞落B-29,並不屬於自殺攻擊,當B-29水平尾翼被撞飛後就會翻滾墜落,為了提高撞擊成功率一些飛燕乾脆把武器拆了減輕重量提高升限,由於當時日軍擁有的飛燕比雷電和鍾馗多的多,所以日軍擊落的B-29大部分都是飛燕擊落的。最好的戰果是1944年12月3日,飛燕撞擊6架美機。

B29被稱為“史上最強轟炸機”,二戰時日軍用撞擊機翼來應對!

B-29

但這根本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實質問題。因為美國B—29一出動往往是三四百架烏鴉鴉一片。正是靠著B—29展開的若干次大轟炸,終於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