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9岁,独居荒岛29年,却让百万青年羡慕不已

拥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应该是很多人憧憬的生活。可如果是在一座荒岛,一个人独居,你还愿意吗?

意大利一位79岁的老爷子就过着这样的生活,并且一过就是29年。

他79岁,独居荒岛29年,却让百万青年羡慕不已

故事要从1989年说起,那时老爷子驾驶一艘双体船从意大利出发,计划航向波利尼西亚。

结果船只行驶到半途上,引擎发生了故障,加上燃料不足,船体开始不受控制,只能被风浪拖着,直到在一个荒岛上搁浅。

这个套路乍一看还真像《鲁滨逊漂流记》的剧情,不过鲁滨逊住在荒岛是因为回不去了,但这位老爷子是舍不得走了。

他对荒岛上的粉色沙滩一见钟情,并且产生了要为它守护一生的想法。于是除了每年回市区看望女儿两次,其余的时间他都一个人待在这座荒岛上。

他79岁,独居荒岛29年,却让百万青年羡慕不已

虽然远离了都市,但老爷子跟现代生活并没有完全脱轨,时不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闲时做做手工家具,捡捡冲上沙滩的垃圾,顺便把岛上的风景拍成照片上传到Instagram、脸书和推特帐号上。

没想到,成功网罗了一大票80、90后的年轻粉丝。青年们纷纷表示这种生活太洒脱了,恨不能直接背上行囊去投奔老爷子。

当然,也有一些“热心”网友为此操碎了心:一把年纪了还一个人住在荒岛上,太心酸了,家人都不管的吗?

这不由让小编想到,之前和已婚同事聊到“空巢青年”这个话题时,同事一脸不解地说:“现在找不着对象都有这么高雅的说法啦?”

语气中的怜悯和优越感显露无遗。

1

“空巢青年”,被用来指一些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他们远离故乡、父母,独自生活。每次提起他们,总会和“留守儿童”、“独居老人”一样,被媒体赋予一种悲情色彩,好像孤独和挣扎就是他们不变的宿命。

其实,早在2015年,中国就有超过5800万人在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20岁到39岁的空巢青年占到了2000万,很多发达国家甚至远远高出这个数。

独居的“空巢青年”早已不是大家概念中被社会抛弃的一群人,相反,越来越多年轻人把独居当成了一种成长仪式。

有人说,独居并不是要追求精神世界的特立独行,只是因为“不需要迁就别人”,“早上不用排队等厕所”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他们抗拒不了。

开心了呼朋引伴开个趴,不开心了半夜起床酗个酒,洗完澡穿条内裤就能去灶台煎鸡蛋······独居之后,几乎可以放任自己所有无伤大雅的小习惯。

很多人对这样自由心生向往,却也不敢轻易尝试。到底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街吃饭,一个人出门旅行,一个人生病治愈的独居青年们,他们过得怎么样?

2

Kai 21岁 留学生

《老友记》里都是骗人的

在体验完长达一年类似《老友记》那样的男女混居生活之后,不得不感慨:之前被美剧骗了,有条件一定要自己住!

谁也不要打扰我的生活了,不想深夜听人娇喘,自己食物被偷吃,以及没完没了的尴尬同居社交。

独居的最大好处就是没人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指手画脚,亲妈都管不着。但是体验好不好,完全依靠之后的具体生活能力。能力高的可以随时体会没人打扰的贵族般的生活,能力低的,喂饱自己都是难题。

慢遥遥 28岁 旅游博主

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这是我一个人在成都生活的第14年。因为拥有自由无拘束,所以爱上了一个人去陌生的城市旅行,东西南北,独自走过了许多的地方。

有时候今天冒出旅行的念头恰好时间也合适,就立马买好明天或后天的机票然后收拾行李出发。

去超市买东西不管多重,也要自己提回家。感觉自己在女子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回不了头了…

虽然有时候也会羡慕那些每天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也会真心为那些早早结婚的小姐妹们感到幸福。

但是依然觉得一个人在这个城市生活,简单自在又快乐。

能独立的去做任何事情,所以不怕无助。

能自己和自己玩得很开心,所以不怕寂寞。

有一些多年的知己好友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义无返顾,所以不怕孤单。

会为自己想要的目标专注奋斗,所以不怕空虚。

不是找不到人陪,而是有时候孤独才能让人静下来好好地打理自己的生活。会觉得享受和珍惜这种状态。

Ruisikki 28岁自由摄影师

围绕自己的习惯才是最舒服的状态

我的生活很简单,不拍片的上午大概九、十点钟起床,然后步行去买菜,给自己料理简单健康的食物。会按时给自己养的植物浇水晒太阳,会在太阳落山后带狗狗去小区楼下散散步。

一个人住是有节奏的,那是一种围绕着自己的习惯制造出的令自己最舒服的状态。你可以独占属于自己的单人床,可以每天重复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可以凌晨洗衣服做卫生……平日里在外面工作、社交所顾忌的事,终于在自己的堡垒里得到了随性释放。

早安小意达 30岁,独立花艺师

用植物做心灵疗养

独居自由舒爽,但每次姨妈痛时,一个人躺在床上忍着腹痛翻滚哭泣,孤独就被无限放大,心想:我是哪里不够好吗,为什么要让我一个人?

担心要是自己在家发生意外,会不会尸体腐烂很久了才会被人发现。我的狗怎么办?我乱七八糟的遗物怎么办?我的各种账号密码怎么办?

我住的地方可以没有电视机,没有沙发,但一定要植物,还要有朝南的阳台,植物才能长好。我养了40多种植物和20多盆多肉。它们很安静,需求少,你对它好,给它足够的阳光、空气和水(有点肥料就更好了),它就自己好好长大、开花,给你惊喜。

植物的疗愈力量会超出你的想象,家里有生气,生活也变得明媚的。它们的生长教会我默默努力,积蓄能量,耐心等待自己绽放的那一天。

思伟 31岁 设计师

想要自由,先学会独立

刚毕业那会儿和好哥们合租过几个月,那时挣得不多,离家又远,觉得和朋友生活,还能寻求一点“安全感”。

可最终还是搬出来了。即使一起长大、无话不谈的朋友,也不能住在一起。生活是由细节组成的,起居用餐上厕所,细节上的矛盾无法用感情和义气弥补,只会毁掉它。

我独居的几年也是学习独立的过程。

不仅是生活技能的获取,也要学会寻求帮助。比如改下水槽的位置,没必要自己动手搞得到处脏兮兮,也不一定做得好,完全可以和门口的泥瓦匠聊聊,请他帮忙,事后一起喝个酒烤个串交个朋友。

随着年龄一步步变大,身边老有人苦口婆心地劝我:找个伴吧,一个人强撑着过日子总不是个事。

人啊,总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衡量别人的。我真的不孤独,只是辛苦时,有时会有一点点委屈。

拉菲小优 20+ 媒体人

众生皆苦也要做草莓味的

我一直很乐观,于是虽然只身在外,日子似乎过的还不错——有鱼有虾、有肉有酒。一个人可能未必是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心境。

有几点心情跟大家分享:

1.如果不能合群,或者八面玲珑,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也不错。

2.无论你做什么都有人质疑,包括你更新一篇许久之前的回答。要知道我不是混吃等死了2年,我是不间断地工作了两年啊,我难道不能买一点喜欢的东西给自己?什么叫有市场啊?我求谁什么了吗?

3.日子是自己的,过好自己比什么都强,或许有一天我真的过得可以作为一个励志典型的时候,质疑声就少了。

要说天天给自己打气,把自己活成多励志的人也没多大的必要,当然颓废更是万不可取。众生皆苦谁不苦,只是有人善于把苦变成甜,有人善于把苦日子活成诗罢了

3

美国哲学家梭罗,曾经远离尘嚣、只身一人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了两年。

两年时间,梭罗自耕自食、自始至终都独自一人。

后来有人问他:“你一个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独,很想见人吧,特别是在风雪天里。”

梭罗回答: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叶小舟吗?

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系中吗?

我觉得经常独处使人身心健康。与人为伴,即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使人厌倦。

我好独处,至今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

当我们来到异国他乡,虽置身于滚滚人群中,却常常比独处家中更觉孤独。

孤独,不能以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来度量。

4

80后青年画家、诗人冬子也是个独居者。他在终南山花了4000元租下一处废弃老宅,且使用权是20年。他自己搬砖、刷墙、铺地和吊顶,尽管手上磨出了水泡,冬子坚持亲力亲为、乐在其中。

修葺一新后,便开始喂鸡养狗、写诗画画晒太阳、睡到自然醒、“靠山吃山”的诗意栖居生活。如他的诗所言,终南山的云彩,不但可以盖宫殿,还可以揪一块,嚼着吃。

他的书《借山而居》销售量异常火爆,短短几个月三次印刷,卖掉5万册。

他79岁,独居荒岛29年,却让百万青年羡慕不已

5

人们常常误解“独处”与“孤独”的界限,因此将独处与孤立无援、寂寞无助的状态混为一谈。

与自己相处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

我见过很多女生,习惯将自己的安全感都寄托在另一半身上,在爱里患得患失、失去自我。

但就像《千与千寻》中所说:“人生就像一班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

敢于直面生活里的孤独,是一种难得的心态和能力。世界太过喧嚣嘈杂,急于合群从众的人往往容易迷失。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无非是既能享受繁华,也能安顿一个人的时光。

就像周国平说的:“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5000多万的独居英雄里,你是其中之一吗?无论是与否,你也一定有故事与我们分享吧?

| 文中自述来自知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