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9歲,獨居荒島29年,卻讓百萬青年羨慕不已

擁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應該是很多人憧憬的生活。可如果是在一座荒島,一個人獨居,你還願意嗎?

意大利一位79歲的老爺子就過著這樣的生活,並且一過就是29年。

他79歲,獨居荒島29年,卻讓百萬青年羨慕不已

故事要從1989年說起,那時老爺子駕駛一艘雙體船從意大利出發,計劃航向波利尼西亞。

結果船隻行駛到半途上,引擎發生了故障,加上燃料不足,船體開始不受控制,只能被風浪拖著,直到在一個荒島上擱淺。

這個套路乍一看還真像《魯濱遜漂流記》的劇情,不過魯濱遜住在荒島是因為回不去了,但這位老爺子是捨不得走了。

他對荒島上的粉色沙灘一見鍾情,並且產生了要為它守護一生的想法。於是除了每年回市區看望女兒兩次,其餘的時間他都一個人待在這座荒島上。

他79歲,獨居荒島29年,卻讓百萬青年羨慕不已

雖然遠離了都市,但老爺子跟現代生活並沒有完全脫軌,時不時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閒時做做手工傢俱,撿撿衝上沙灘的垃圾,順便把島上的風景拍成照片上傳到Instagram、臉書和推特帳號上。

沒想到,成功網羅了一大票80、90後的年輕粉絲。青年們紛紛表示這種生活太灑脫了,恨不能直接背上行囊去投奔老爺子。

當然,也有一些“熱心”網友為此操碎了心:一把年紀了還一個人住在荒島上,太心酸了,家人都不管的嗎?

這不由讓小編想到,之前和已婚同事聊到“空巢青年”這個話題時,同事一臉不解地說:“現在找不著對象都有這麼高雅的說法啦?”

語氣中的憐憫和優越感顯露無遺。

1

“空巢青年”,被用來指一些背井離鄉,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他們遠離故鄉、父母,獨自生活。每次提起他們,總會和“留守兒童”、“獨居老人”一樣,被媒體賦予一種悲情色彩,好像孤獨和掙扎就是他們不變的宿命。

其實,早在2015年,中國就有超過5800萬人在過著“一個人的生活”。其中,20歲到39歲的空巢青年佔到了2000萬,很多發達國家甚至遠遠高出這個數。

獨居的“空巢青年”早已不是大家概念中被社會拋棄的一群人,相反,越來越多年輕人把獨居當成了一種成長儀式。

有人說,獨居並不是要追求精神世界的特立獨行,只是因為“不需要遷就別人”,“早上不用排隊等廁所”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他們抗拒不了。

開心了呼朋引伴開個趴,不開心了半夜起床酗個酒,洗完澡穿條內褲就能去灶臺煎雞蛋······獨居之後,幾乎可以放任自己所有無傷大雅的小習慣。

很多人對這樣自由心生嚮往,卻也不敢輕易嘗試。到底一個人上下班,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逛街吃飯,一個人出門旅行,一個人生病治癒的獨居青年們,他們過得怎麼樣?

2

Kai 21歲 留學生

《老友記》裡都是騙人的

在體驗完長達一年類似《老友記》那樣的男女混居生活之後,不得不感慨:之前被美劇騙了,有條件一定要自己住!

誰也不要打擾我的生活了,不想深夜聽人嬌喘,自己食物被偷吃,以及沒完沒了的尷尬同居社交。

獨居的最大好處就是沒人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指手畫腳,親媽都管不著。但是體驗好不好,完全依靠之後的具體生活能力。能力高的可以隨時體會沒人打擾的貴族般的生活,能力低的,餵飽自己都是難題。

慢遙遙 28歲 旅遊博主

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這是我一個人在成都生活的第14年。因為擁有自由無拘束,所以愛上了一個人去陌生的城市旅行,東西南北,獨自走過了許多的地方。

有時候今天冒出旅行的念頭恰好時間也合適,就立馬買好明天或後天的機票然後收拾行李出發。

去超市買東西不管多重,也要自己提回家。感覺自己在女子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回不了頭了…

雖然有時候也會羨慕那些每天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也會真心為那些早早結婚的小姐妹們感到幸福。

但是依然覺得一個人在這個城市生活,簡單自在又快樂。

能獨立的去做任何事情,所以不怕無助。

能自己和自己玩得很開心,所以不怕寂寞。

有一些多年的知己好友在需要的時候為我義無返顧,所以不怕孤單。

會為自己想要的目標專注奮鬥,所以不怕空虛。

不是找不到人陪,而是有時候孤獨才能讓人靜下來好好地打理自己的生活。會覺得享受和珍惜這種狀態。

Ruisikki 28歲自由攝影師

圍繞自己的習慣才是最舒服的狀態

我的生活很簡單,不拍片的上午大概九、十點鐘起床,然後步行去買菜,給自己料理簡單健康的食物。會按時給自己養的植物澆水曬太陽,會在太陽落山後帶狗狗去小區樓下散散步。

一個人住是有節奏的,那是一種圍繞著自己的習慣製造出的令自己最舒服的狀態。你可以獨佔屬於自己的單人床,可以每天重複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可以凌晨洗衣服做衛生……平日裡在外面工作、社交所顧忌的事,終於在自己的堡壘裡得到了隨性釋放。

早安小意達 30歲,獨立花藝師

用植物做心靈療養

獨居自由舒爽,但每次姨媽痛時,一個人躺在床上忍著腹痛翻滾哭泣,孤獨就被無限放大,心想:我是哪裡不夠好嗎,為什麼要讓我一個人?

擔心要是自己在家發生意外,會不會屍體腐爛很久了才會被人發現。我的狗怎麼辦?我亂七八糟的遺物怎麼辦?我的各種賬號密碼怎麼辦?

我住的地方可以沒有電視機,沒有沙發,但一定要植物,還要有朝南的陽臺,植物才能長好。我養了40多種植物和20多盆多肉。它們很安靜,需求少,你對它好,給它足夠的陽光、空氣和水(有點肥料就更好了),它就自己好好長大、開花,給你驚喜。

植物的療愈力量會超出你的想象,家裡有生氣,生活也變得明媚的。它們的生長教會我默默努力,積蓄能量,耐心等待自己綻放的那一天。

思偉 31歲 設計師

想要自由,先學會獨立

剛畢業那會兒和好哥們合租過幾個月,那時掙得不多,離家又遠,覺得和朋友生活,還能尋求一點“安全感”。

可最終還是搬出來了。即使一起長大、無話不談的朋友,也不能住在一起。生活是由細節組成的,起居用餐上廁所,細節上的矛盾無法用感情和義氣彌補,只會毀掉它。

我獨居的幾年也是學習獨立的過程。

不僅是生活技能的獲取,也要學會尋求幫助。比如改下水槽的位置,沒必要自己動手搞得到處髒兮兮,也不一定做得好,完全可以和門口的泥瓦匠聊聊,請他幫忙,事後一起喝個酒烤個串交個朋友。

隨著年齡一步步變大,身邊老有人苦口婆心地勸我:找個伴吧,一個人強撐著過日子總不是個事。

人啊,總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來衡量別人的。我真的不孤獨,只是辛苦時,有時會有一點點委屈。

拉菲小優 20+ 媒體人

眾生皆苦也要做草莓味的

我一直很樂觀,於是雖然隻身在外,日子似乎過的還不錯——有魚有蝦、有肉有酒。一個人可能未必是孤獨,孤獨是一個人的心境。

有幾點心情跟大家分享:

1.如果不能合群,或者八面玲瓏,其實一個人的生活也不錯。

2.無論你做什麼都有人質疑,包括你更新一篇許久之前的回答。要知道我不是混吃等死了2年,我是不間斷地工作了兩年啊,我難道不能買一點喜歡的東西給自己?什麼叫有市場啊?我求誰什麼了嗎?

3.日子是自己的,過好自己比什麼都強,或許有一天我真的過得可以作為一個勵志典型的時候,質疑聲就少了。

要說天天給自己打氣,把自己活成多勵志的人也沒多大的必要,當然頹廢更是萬不可取。眾生皆苦誰不苦,只是有人善於把苦變成甜,有人善於把苦日子活成詩罷了

3

美國哲學家梭羅,曾經遠離塵囂、隻身一人在瓦爾登湖畔隱居了兩年。

兩年時間,梭羅自耕自食、自始至終都獨自一人。

後來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獨,很想見人吧,特別是在風雪天裡。”

梭羅回答: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

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中嗎?

我覺得經常獨處使人身心健康。與人為伴,即使是與最優秀的人相處也會使人厭倦。

我好獨處,至今我尚未找到一個夥伴能有獨處那樣令我感到親切。

當我們來到異國他鄉,雖置身於滾滾人群中,卻常常比獨處家中更覺孤獨。

孤獨,不能以人與人的空間距離來度量。

4

80後青年畫家、詩人冬子也是個獨居者。他在終南山花了4000元租下一處廢棄老宅,且使用權是20年。他自己搬磚、刷牆、鋪地和吊頂,儘管手上磨出了水泡,冬子堅持親力親為、樂在其中。

修葺一新後,便開始餵雞養狗、寫詩畫畫曬太陽、睡到自然醒、“靠山吃山”的詩意棲居生活。如他的詩所言,終南山的雲彩,不但可以蓋宮殿,還可以揪一塊,嚼著吃。

他的書《借山而居》銷售量異常火爆,短短几個月三次印刷,賣掉5萬冊。

他79歲,獨居荒島29年,卻讓百萬青年羨慕不已

5

人們常常誤解“獨處”與“孤獨”的界限,因此將獨處與孤立無援、寂寞無助的狀態混為一談。

與自己相處是一種能力,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備。

我見過很多女生,習慣將自己的安全感都寄託在另一半身上,在愛裡患得患失、失去自我。

但就像《千與千尋》中所說:“人生就像一班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

敢於直面生活裡的孤獨,是一種難得的心態和能力。世界太過喧囂嘈雜,急於合群從眾的人往往容易迷失。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無非是既能享受繁華,也能安頓一個人的時光。

就像周國平說的:“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5000多萬的獨居英雄裡,你是其中之一嗎?無論是與否,你也一定有故事與我們分享吧?

| 文中自述來自知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