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母親表達愛的方式,大多跟吃有關

中國式母親表達愛的方式,大多跟吃有關

一箇中國式母親,很少對孩子說我愛你。

她們表達愛的方式,

是在遊子歸來時問一句『想吃什麼,媽給你做』;

是在餐桌上給你夾菜;

是在給你添飯時偷偷多加點飯然後用鏟子壓平。

你要是有什麼菜不想吃,她會說出那句已經說過千萬遍的『你小時候最愛吃這個了』。

你想說你已經長大了,但你沒說出口,因為你知道在她眼裡你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哪怕你已經自稱中年人。

中國人表達愛的方式,大多跟吃有關。

遊子遠行,母親會往你兜裡偷偷塞錢,然後在耳邊悄悄說『去買點好吃的』。其實旁邊也沒人,但她還是要做出偷偷的、悄悄的樣子。

遊子歸來,母親又會說「你看你又瘦了,這次回來要多吃點」。

哪怕你胖了,她也會覺得你瘦了。

長大後,你跟母親的話可能越來越少。

你在外面受的委屈,

她問了,你未必說;

你說了,她未必懂;

她懂了,也未必能幫你。

母親不是超人,她能解決的問題很有限。

她只做她最擅長的事,於是她對你的所有關切,最終匯成一句「想吃什麼,媽給你做」。

這是世界上最樸素最暖心的一句話。

在這句暖心話的背後,還有超強的力量感,這種力量感可以用這樣的畫面的來呈現,母親系著圍裙,一隻腳踩在凳子上,拿著鋥亮的菜刀對著你揮舞:『你聽好了,老孃才不管你在外面遇到什麼問題。你去把問題解決了,老孃就給你做一盤紅燒肉;你要是解決不了,老孃給你做兩盤,吃完了繼續去戰鬥!』

你總覺得她不懂你,其實她都懂,只是她不說。

你的疲憊、低落,她能從你吃飯的樣子看出來。

你筷子在碗裡無意識的戳來戳去,表示你有話想說;你不吃魚,表示你在想心事怕卡喉。有時候你吃得正香,一抬頭,發現母親正在笑眯眯的看著你。

如果父親的經典背影是朱自清寫的「翻過柵欄去買幾個橘子」,那麼母親的經典背影,便是在廚房,切、剁、炒、蒸、煎、炸。

看著她嫻熟的多線程操作,你腦子裡會想起三個配得上誇讚她的單詞:

Unstoppable !Godlike !Lengendary!

你坐在沙發上,聽著叮叮噹噹的操作聲,聞著飄來的香氣,你能猜媽媽在做什麼菜。最後傳來一句『吃飯了!』

坐下來看著滿桌的菜,還沒來得及動手,又聽到一句『多吃點,全都是你愛吃的』。

天下願意對你說這句話的人,不多。

什麼是家的感覺,大概就是這樣的人間煙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