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制玉的十二道工序,你知道幾道?

《玉作圖》

清光緒十七年李澄淵所作的《玉作圖》將古代玉器製作分為十二道程序:

(1)以石攻玉:

利用硬度高於七度的礦物,研搗為砂粒狀,製成解玉砂。

清代制玉的十二道工序,你知道幾道?

(2)開玉:

開玉,即去除圍巖、切割玉料的工序。

清代制玉的十二道工序,你知道幾道?

(3)扎碢【tuó】:

扎碢是利用碢具(圓形薄盤狀的砣具)解玉成方塊或方條,經過設計、畫樣後,大片裁去多餘玉料使玉器粗具雛形。

清代制玉的十二道工序,你知道幾道?

(4)衝碢:

利用寬緣的碢具衝去玉料的直邊稜角。

清代制玉的十二道工序,你知道幾道?

(5)磨碢:

利用碢具初步打磨玉器,使器表光滑利於紋飾的處理。

清代制玉的十二道工序,你知道幾道?

(6)搯膛:

搯膛便是挖空容器的內部,用來製作鼻菸壺和玉瓶等器物。

清代制玉的十二道工序,你知道幾道?

(7)上花:

上花也就是以小型的軋碢,又稱釘子,在玉器的表面磨琢花紋。

清代制玉的十二道工序,你知道幾道?

(8)打鑽:

這是鏤空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在玉器上鑽出圓洞,打鑽的工具主要是彎弓和軋杆,軋杆底端鑲有金鋼鑽。

清代制玉的十二道工序,你知道幾道?

(9)透花:

透花也就是鏤空花紋,以“搜弓”為主要的工具。

清代制玉的十二道工序,你知道幾道?

(10)打眼:

打眼類似打鑽,用桯鑽和管鑽工具進行。

清代制玉的十二道工序,你知道幾道?

(11)清底上光:

木碢、皮碢是玉器製作最後的工序,此工序所使用的碢具,是採用質地

緻密、強韌的木料、皮料、幹葫蘆等,配合極細的解玉砂進行打磨和

拋光。

清代制玉的十二道工序,你知道幾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