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老照片!32年前全國聚焦瑞安塘下家庭工業

2018-07-26 09:3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管陶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猶如強勁的東風給了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瑞安人以無窮的力量。上世紀80年代初,瑞安人就開始衝破舊觀念的束縛,搏擊商品經濟大潮,作為鄉鎮股份合作企業的雛形——家庭工業應運而生,“溫州模式”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於是就產生了1986年全國上下人士來溫“考察熱”,而到溫州考察,塘下的家庭工業是必看內容。筆者作為當時瑞安縣委辦工作人員,曾隨同接待並拍下了不少珍貴的歷史照片。

先從中央領導人來瑞說起。那年春夏,就有萬里(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喬木(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費孝通(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芳(時任國務委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還有郝建秀(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林乎加(時任農業部長)、胡平(時任商業部長)、林若(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孫維本(時任黑龍江省委書記)等20多位省部級領導來塘下考察。

萬里:邊看邊問開會座談

當時塘下以家庭編織機、“帶兒機”而聞名。

1986年4月5日,萬里同志一到塘下,車子一停,突入耳內的盡是“帶兒機”的“嚓嚓”聲。萬里問警衛:“下雨了?”警衛手一伸,沒有啊。陪同的瑞安縣委書記張桂生迎上前解釋:“這是家家戶戶傳出的機器聲。”

萬里一行先去位於原電影院邊的一戴姓人家看“帶兒機”。這家織的是最簡單的鞋帶,隨行的曾任過紡織工業部部長的郝建秀十分在行地向萬里介紹“帶兒”。

當萬里得知這種“帶兒”一對利潤還不到一分錢時,郝建秀說:“這樣的利潤,國營大廠根本競爭不過他們,所以都不生產了。這個市場就被家庭工業佔領了。”站在邊上的戶主說:“我們這裡勞力不算錢,又不要廠房,當然便宜(指成本低)。”萬里聽後點頭稱是。

珍贵的老照片!32年前全国聚焦瑞安塘下家庭工业

萬里、郝建秀考察塘下家庭工業

萬里一行一連察看了5戶家庭工業,織鬆緊帶的居多。最後一家是織商標裝飾類產品的,織帶機也比較先進。戶主自豪地對萬里說:“我這臺織帶機是最高級的。”萬里一聽笑了,連聲稱讚說:“前店後廠,紅紅火火,人人忙生產,好,好!”

隨後,他又興致勃勃地走到街上看市場。走到一條五金工具類市場街,這個市場的攤位都是在河邊用竹子搭起來的,以賣標準件為主(當時塘下石岡下霖的標準件生產已相當發達)。萬里問一個小夥子攤主:“這些東西是哪裡生產的?”他說,大都是塘下的。路過一家託運站,郝建秀詢問了各類織帶的價格,問:“這樣便宜?”

參觀後,萬里一行在塘下區公所召開了中央、省、地、縣、區、鄉、村書記和專業戶座談會。這就是後來被傳為佳話的“七級書記會”

珍贵的老照片!32年前全国聚焦瑞安塘下家庭工业

“七級書記會”在塘下召開

張桂生介紹說,這裡有許多供銷專業戶,群眾稱之為“能人”,跑全國各地拉生意(業務),訂下合同再分給各戶去做,然後收集起來把貨發到全國。塘下區區長說,膽子最大、功勞最大,最辛苦的還是這些“能人”(當時還沒有總結出“四千”精神的說法)。萬里連聲稱讚說,好,好。

萬里風趣地問:“你們這麼多家庭生產出的產品,怎麼運出去啊?我可是當過鐵道部長的,車皮可緊哪。”一位公鐵托運站的業主說:“我們有辦法,鎮上有10多家公(路)鐵(路)聯運站,汽車、火車暢通無阻。”萬里哈哈大笑讚許道:“看來,還是群眾有辦法,你們真行。”

他詢問專業戶代表有什麼要求時,有個膽大的專業戶說:“不知道我們這樣做符不符合上頭的政策?”萬里回答說,發展生產,勤勞致富,再加上守法,這樣做一定不會錯。同時他也一再叮嚀當地領導,要做好引導工作,教育他們,富了不要忘記集體、國家。

會後,陪同調研的時任省委副書記吳敏達稱讚說:“這些專業戶真行!不但能幹,還敢說話。”時任溫州市市長劉錫榮說:“他們說話比我們彙報更有說服力。”一些專業戶更像是吃了“定心丸”,逢人就說:“中央都支持我們。”

胡喬木:探討發展又關心教育

1986年5月,胡喬木同志在塘下看了家庭工業,不過癮,又特地來到塘下新華的春蕾塑料製品廠(賽納集團前身),對廠長陳則娒幾個人集股辦廠、招收60多個工人很感興趣。

他察看車間、倉庫、廚房,仔細詢問個人入股(當時還沒公開稱股東)如何分紅,笑著說:“咱們探討探討。”曾被割“資本主義尾巴”割怕了的企業主最怕提起“僱工”二字。當胡喬木問企業有多少僱工時,在場的企業主趕忙解釋,其實也不是什麼僱工,這些人大多是鄰居、親戚、朋友,有的家裡比較困難,平時沒什麼事可做,把他們招來,大家有工做,有收入,我的廠子也辦好了。

珍贵的老照片!32年前全国聚焦瑞安塘下家庭工业

胡喬木考察春雷鞋廠

胡喬木笑著說:“怎麼個提法,咱們先不說,發展生產,提高生活,這肯定是件好事。”胡喬木還十分關心教育工作。臨時提出要去看看這裡的小學。區裡同志把他領到附近的張宅小學。當天正值星期天,學校教師、學生都不在。他靠近窗戶往教室裡仔細地瞧了起來,看見有個教室窗戶缺了幾塊玻璃,就囑咐區裡同志把玻璃安上。他說:“你們這裡家家辦工場,孩子讀書可不能荒廢啊。”

費孝通:這些例子在書本上找不到

1986年4月,作為社會學家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在考察時,問得特別詳細,還不時囑咐隨行人員(後來得知是他帶的研究生),要詳細記錄,對“瑞安普通話”中聽不明白的要陪同的瑞安相關人員再翻譯一遍。他特別對“前店後廠”這種模式感興趣。

在一家織帶戶,他從門口看起,一直“擠”到裡間的織帶機前。當時織帶機停著,費孝通問:“怎麼不開機?”戶主說:“剛歇下來,我正準備煮飯(當時沒有煤氣灶,而是燒柴的)。等飯一燒開,要燜一段時間,我就可以去開機了。”費孝通哈哈大笑,對隨行的研究生說:“這樣的事情你聽說過嗎?低廉的小商品就是這樣生產出來的。這些例子在書本上是找不到的。”

珍贵的老照片!32年前全国聚焦瑞安塘下家庭工业

費孝通考察塘下家庭工業

費孝通在考察塘下後,在其《小商品大市場》調查報告中大加讚賞。1994年,他又一次來到塘下,考察了華光經編廠。筆者送上一張他上次來塘下考察家庭編織機時的照片,費孝通深有感觸地說:“8年一晃,照片之中看變化,你們現在搞股份制辦起這麼大規模的工廠,這樣先進的設備,真是大進步囉。”

省部級領導:更多關注政府作為

而來考察的許多省委書記、部長們更多的是詢問政府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鑑於當時的政策認識水平,縣、區領導大多籠統回答“尊重群眾的創造精神”。時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潤生來考察時直截了當問塘下區區長:“你們是怎麼支持他們的?”由於不知政策底細,區長說,我們只是給這些供銷員外出要打證明時,儘量給一些方便。杜潤生說,這就是實在的支持嘛。大家都笑了。

來自東北的一位省委書記大概看慣了國營大廠,他參觀時對家家戶戶辦工場最感新鮮最為驚歎,說了好幾次“這裡的百姓不得了”。

雖然當地人常說“走遍天下,不如莘塍塘下”,不免有夜郎自大之嫌,不過那時候,瑞安的名氣確實不小。據當時負責接待解說的塘下區幹部老戴說,那一年來塘下參觀的縣以上領導、專家就有120多批、3000多人次。連他這滿嘴瑞安普通話也越講越“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