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後的自我管理

慢性心衰是許多心血管疾病的終末必經階段,冠心病、高血壓成為慢性心衰的主要原因。心衰患者往往因為勞累、感染出現急性發作住院,有的心衰患者甚至一年需要住院5-6次,多的可達數十次。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心衰患者住一次院病情較前就會重一次,最後發展成為難治性心衰。那麼怎麼保護心臟,減少心衰的發作呢?就需要心衰患者在平時做好心衰的自我管理。下面我針對心衰患者出院後常犯的錯誤給大家進行指導。


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後的自我管理

第一.不堅持用藥。出院後呼吸困難明顯好轉,夜間也可以平臥入睡了,於是覺得是藥三分毒,果斷停藥!大錯特錯,長期口服藥物治療是維持病情穩定、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關鍵措施。若其病情有變化,應及時就診,不要自行改變藥物治療方案。臨床工作中我發現好多患者及家屬出院後就把醫生給寫的出院醫囑丟到一邊,出院帶藥吃完,一部分人就不吃了,一部分人不知道應該吃什麼了,在這我把患者應該吃的藥在詳細介紹下。對於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的這部分患者要長期吃阿司匹林。常規處方:阿司匹林腸溶片100毫克1/日(建議晨起空腹),治療慢性心衰的金三角:1.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螺內酯20毫克1/日口服。2.ACEI類藥物(預防心肌重構、改善遠期預後,不管有沒有高血壓,血壓不低於100/60mmHg都應該吃,)如:依那普利、貝那普利,且根據血壓逐漸增加劑量,達到目前劑量3.倍他受體阻滯劑如:美託洛爾、比索洛爾等,應根據心率調整,心率控制在60次/分左右。這些是慢性心衰的基本用藥,無禁忌應終身服用,其他用藥應根據病種用藥。原則上利尿劑在慢性心衰急性發作和明顯體液瀦留時應用。利尿劑:呋塞米20毫克1/日或托拉塞米5毫克1/日等(根據尿量、症狀增減,諮詢主治醫師)。

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後的自我管理

2.怕運動後心衰加重,運動很少或乾脆不運動,其實適宜的運動訓練對於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質量與預後至關重要,急性期或病情不穩定者應限制體力活動臥床休息,以降低心臟負荷,穩定的心衰患者應主動運動,根據病情輕重不同,一般而言,步行、騎自行車、太極拳等均是較好的運動方式。運動量因人而異,一般以不誘發心慌、氣短、胸悶等不適症狀為宜。適宜的運動能提高骨骼肌功能,改善活動耐量。

3.不合理飲食,因心衰導致胃腸道淤血,出現不思飲食,待心衰症狀緩解後,胃口大開,過度進食,導致心臟負擔加重引發心衰,心衰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堅持低鹽飲食。心衰本身會使體內的鈉鹽不能順利排除體外,過度的鹽造成水瀦留,加重心臟負擔。輕度心衰患者鹽控制在4克,中度到中毒的心衰患者每天不超過2克。另外需要限制水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1500毫升,可以記錄每天的入量和出量情況,最簡單的就是監測體重,建議每天監測,如果3天內,體重升高超過2千克或每天體重的增長達1千克,說明有水分瀦留,必須及時加用利尿劑。

4.不能抵制菸酒的誘惑,症狀緩解後又開始吸菸喝酒。曾有患者我勸其戒菸,患者煞有其事的反駁我說早上不來一根,喉嚨裡有痰,不刺激一下痰都咳不出來,後反覆出現呼吸道感染誘發心衰,多次住院。後經苦口婆心的勸說,回家後終於決心戒菸,門診複診和我說還是戒菸是對的,一時的痛苦可以換來長期的病情平穩很值得。極少量的飲酒不在嚴格控制的範圍,但也不提倡。

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後的自我管理

綜上所述,過度勞累和體力活動、情緒激動和精神緊張等;感冒、呼吸道及其他各種感染;不依從醫囑,擅自停藥、減量;飲食不當,如食物偏鹹;擅自加用其他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激素、抗心律失常藥物等,都容易引起慢性心衰急性發作。若出現如疲乏加重、運動耐力降低、靜息心率增加≥15~20次/分、活動後氣急加重、水腫(尤其下肢)再現或加重、體質量增加等情況,很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要及時就診。病情平穩的患者可3~6個月隨訪一次。病情有變化時隨時就診。若患者發生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嚴重氣短、突發喘憋、吐粉紅色泡沫樣痰、面色青紫等症狀,提示急性心衰的可能,立即呼叫急救系統,儘快到醫院就診。若患者臨床症狀無明顯變化,但出現雙下肢水腫,可嘗試增加口服利尿劑劑量。自行調整3~5天后如病情無明顯好轉,亦應去醫院就診。另外經常服用利尿劑有低血鉀的可能,如血鉀過低,可能會出現心臟驟停、室顫危機生命,所以應定期監測血鉀,同時也不能盲目補鉀,因為依那普利等ACEI類藥物、螺內酯有保鉀作用,亦可導致血鉀過高出現風險。

更多健康專業知識,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