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雷鋒│深深的雷鋒情結(上)

深深的雷鋒情結(上)

作者 周成璞

追憶雷鋒│深深的雷鋒情結(上)

少年時期的周成璞

1960年3月初的一天,我所在的營口市建設小學三年三班班主任曲秀媛老師邀請營口駐軍戰士雷鋒做我們班的校外輔導員,其間,我兩次(一次班級、一次全校)聆聽雷鋒叔叔作報告,還和同學一起與雷鋒叔叔參加中隊活動,共同受到雷鋒精神的薰陶和洗禮。那一年我11歲。我和雷鋒叔叔接觸的時間雖然很短,但不朽的雷鋒精神卻影響了我一生。

追憶雷鋒│深深的雷鋒情結(上)

雷鋒精神伴我成長

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犧牲的噩耗傳來,我們師生悲痛萬分,惋惜至極……1963年2月中旬,學校組織到第一工人文化宮參觀“營口雷鋒烈士生前事蹟展覽”。我眼含熱淚看完展覽,瞭解了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平凡而光輝的一生,深深地為他崇高的精神所震撼,並決心永遠把他作為一生學習的榜樣。

追憶雷鋒│深深的雷鋒情結(上)

周成璞(右)、趙坤範(左)夫婦與雷鋒生前戰友、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政委冷寬中將(中)合影留念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同志“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後,作為雷鋒輔導過的學生,我自覺地融入學習雷鋒的行列,並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自覺踐行雷鋒精神。

中學畢業後,我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時,和青年點的下鄉青年們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被評為復縣“優秀知青”“五好民兵”。被選拔到營口師專的兩年學習期間,連續多年被評為校“三好學生”。

參加工作後,我1985年入黨,1987年市委黨校大學專科畢業。先後任“八〇一”工會主席,“久豐”商場工會主席和黨支部委員,曾被評為市“修志工作先進個人”、市工會幹校“優秀學員”、優秀工會積極分子,局“先進工作者”“先進工會工作者”和“優秀黨員”,“政工師”職稱。2000年,單位改制,我提前退休。

我的妻子趙坤範是一名老黨員,中學高級教師,曾多次被評為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為人師表先進個人”、區“勞動模範”“優秀園丁”等稱號。我們家庭被站前區評為“五好家庭”和“十星級文明戶”。

追憶雷鋒│深深的雷鋒情結(上)

周成璞、趙坤範夫婦到湖南望城採訪雷鋒生前工友時,在雷鋒故居前合影留念。

退休後,我和妻子以“營口黨員夫妻,雷鋒專題藏友”的名義投身於喜愛的集郵和專題集藏。經過多年積澱,成就了傳遞正能量的五部郵集:《星匯營口》《銅牆鐵壁》《王虎鳴作品展》《雷鋒在營口》《尋找雷鋒足跡》。我們以集郵為載體和形式,託物寄情,讚美營口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歌頌老紅軍、抗日老兵的愛國情懷;欣賞著名郵票設計師的高超技藝;弘揚偉大的雷鋒精神。五部郵集先後在營口市舉辦的各類郵展上展出並獲獎。我曾被市郵協評為“優秀會員”。

追憶雷鋒│深深的雷鋒情結(上)

2018年3月5日,為紀念毛澤東同志“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55週年,市委宣傳部和市郵政局聯合舉辦一次郵展。我們夫妻把我們歷時十幾年,地域遍及15個省(自治區)、34個市(縣)集藏的雷鋒生前戰友、工友、學友、親友、輔導過的學生和學雷鋒先進典型300多人,選出280人整理、集結成11框、176張貼片的照片和簽名紀念封圖文並茂的一部郵集《尋找雷鋒足跡》參展,引起觀者的強烈反響和心靈共鳴。觀眾呂琦說:“你們二老十幾年自費收藏‘雷鋒’的精神令人感動。我向你們學習,給你們點贊。”蔣美華說:“太感謝你們了!看了你們雷鋒郵展,我才知道雷鋒在營口當兵的歷史,我為營口是雷鋒的第二故鄉而驕傲和自豪!”“金地商城”郵商馬壯說:“我經營郵品這麼多年,才知道雷鋒是營口的兵。今後我要大力宣傳《雷鋒在營口》的史實和郵品。”市郵政分公司總經理張繼紅、副總經理王瀅等領導還為我們《尋找雷鋒足跡》郵集頒發了“特殊貢獻獎”。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薛靜參觀後決定把“雷鋒專題郵展”列入了“營口市第一屆雷鋒文化節”開幕式上的十五項活動之一。

這次郵展的成功,是我們夫妻十餘年潛心雷鋒專題收藏的心血凝結而成,這背後的酸甜苦辣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一本書開啟了

我們收藏“雷鋒”的歷程

追憶雷鋒│深深的雷鋒情結(上)

周成璞(右二)、趙坤範(右一)夫婦到營口市養老服務中心看望曲秀媛老師(左二)

2004年夏的一天,我們退休黨員在格林新苑社區聽黨課。市史志辦的韓曉東主任為我們講完黨課後,贈送給我一本《雷鋒在營口》。回家後,我和妻子被其中一篇“不辱使命,肩負起研究雷鋒精神的責任”的文章感動了。在感動敬佩之餘,我們萌生了雷鋒專題收藏的想法,想以民間收藏的形式,來佐證韓曉東同志“營口是雷鋒的第二故鄉”的定位論斷。很快,我和妻子從營口開始收藏雷鋒生前戰友、學雷鋒先進典型等與雷鋒相關的元素,然後沿著雷鋒的成長軌跡,尋找雷鋒足跡。我們倆自費到各地參觀雷鋒紀念館、展覽館並拜見館長,採訪了北京、湖南長沙和遼寧鞍山、遼陽、撫順、鐵嶺、瀋陽等,遍及全國各地的雷鋒生前戰友、工友、學友、親友、輔導的學生和各地學雷鋒先進典型共計300多人。

信念是人世間最大的力量。這些年,每天我和妻子形影不離,互相支持、互相鼓勵,無論漫長的收藏路上有多艱辛,我們都沒有放棄過。我雖然患有高血壓病,但為了這一信念,我們風雨無阻地行進在雷鋒專題收藏的路上,一直沿著雷鋒的足跡向前、向前。

(未完待續……)

本文選自《營口春秋》2018年第2期

追憶雷鋒│深深的雷鋒情結(上)

如果您對營口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您投稿到營口市史志辦編輯的《營口春秋》期刊,與我們共同講述營口的歷史故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