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的一日三餐飲食習慣是怎樣的?

月光下的溫唇


您好,感謝您的提問。

中國那麼大,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和飲食習慣,而每個家庭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您提的問題廣東人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這個問題,我的回答不一定能代表所有的廣東人,但我會從實際出發來和您分享我的觀點。

我的媽媽是地地道道的廣東人,我外婆是廣東的,外公也是廣東的。從我外婆和我媽的做飯習慣來看,我們每餐都不能缺一個字——“湯”。我媽喜歡給我煲各種補湯:魚頭湯、海帶排骨湯、花生豬腳湯、雞湯......我朋友每次朋友來我家做客,都說她能喝到各種我媽做的不重樣的湯,感覺很幸福。

那麼首先我先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媽喜歡煲湯養生。

我媽是廣東人,廣東地處嶺南地區,也是傳承嶺南文化的重要之地,現在的嶺南特指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嶺南地區大部分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嶺南水土溼熱,我媽和外婆都說喝湯不僅能夠養生又營養,而且還能去溼去熱。因此,煲湯文化和涼茶文化都是我們廣東人標誌性的飲食文化。

最後,我總結的我們廣東人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就三個字——“湯文化”


高血壓管家


謝邀,(1)南方沿海,天氣炎熱,氣候潮溼,飲食以清淡為主。。。清淡和油膩最大區別是不耐消耗,因此傳統上廣東地區,以前經濟差時,民眾相對較瘦小,而天氣熱人民水份補充大,湯水是家中飲食的標配(飽腹),如果某家人家中飲食長期無湯(一個星期不煲一次)基本就是主婦不是廣東人了。。。(2)廣東氣候溼熱,萬物生長迅速,而以前廣東地區是蠻荒之地,朝廷流貶之所,因此千百年來人種來源複雜,也引起飲食來源複雜,流貶之地也不會有什麼朝廷照顧之說,流貶之人自然是隻能天生天養,一切能下腹都作吃物,也成為廣東人什麼都能吃,什麼都敢吃,依時而食的基礎就在那群死剩種廣東人身上流傳下來,蛇蟲鼠蟻皆可食,什麼蠄蜍啦,老鼠,禾蟲,竹蟲啦,狗啦,貓啦,蛇啦都能食。。。。(3)而什麼都敢食,氣候又潮溼易生黴菌自然就伴隨大量對人體有害的東西都吃入腹中,因此中和毒素就成為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藥補是廣東特色之一就源於此了。。。什麼去溼熱啊,驅風啊,潤肺啊等等大行其道。。。。(4)而由於舊時人民知識水平落後,而天人合一,因果報應,師法自然這類思想又衍生出以形補形這朵飲食奇葩來。。。以形補形的食補文化在廣東人的飲食基因裡牢不可破。。。學生補腦食豬腦,食雞腳補腳力等等。。。(5)廣東靠海,地方雨水多,水中食材也多,但易於腐爛,廣東舊時土生香料產量小,因此還促生出食要新鮮。食得新鮮更衍生出層出不窮的煮食方法,什麼桑拿菜啦。白切菜(白切雞鴨鵝狗)啦,炒青菜永不蓋鍋啦,生滾啦,雪花魚生啦,最能體現新鮮的就是半夜三更在等新鮮豬雜那群食貨,從豬身上切下來還在顫抖的豬內臟是他們的最愛。。。而食要新鮮,食得古惑更成為經濟發達後廣東飲食最能標榜的特色之一。。。大概就是這樣了。。。綜合來說,傳統廣東人尢其是廣府人,一日三餐中蘊藏了食得新鮮,清淡,食材複雜,藥食,食補,湯飲等特色。。。


鄺斌3


廣東人的一日三餐,人分鄉下人和城市人,廣東也不例外,廣東還要分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飲食習慣各有所不同,另外還有少數民族,他們飲食一樣和漢族不同,城市裡的人和鄉下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如果要是所有人飲食習慣都說出來三天都講不清!廣東城市人的三餐只能大既講一講,早餐,粉類包括腸粉,湯粉,河粉,幹炒牛河粉,中餐,上班一族吃快餐,煲仔飯,晚飯,米飯,青菜,蒸魚,燒臘,老火靚湯,農村,早餐白粥蘿蔔乾,中午米飯青菜,晚上和中午差不多加份煎魚,客家人城鎮人早餐醃面,農村人(老年人)大多在家白粥蘿蔔乾,其他,比如中晚餐和其他地方大致相同,潮汕人和沿海地區人喜歡吃海鮮,客家人喜歡吃釀豆腐和鹹味重的菜,廣府人飲食比較清淡。



中華孝子哥


廣東人早餐分兩類:一種是上班族的早餐,上班族、打工族的早餐比較簡單隨便,一般都是在外吃一些包子、豆漿,或者是一分白粥油條、或者一份蒸腸粉之類的,也有吃一碗湯粉湯麵的。另一種早餐就是一些比較悠閒和經濟條件比較好,這類人經常會到酒店飲茶吃茶點,廣東的早茶點心🥧多種多樣,所以幾乎每間茶點酒店早餐時都滿座的。

中午那餐會比早餐講究一點,上班族打工族會到餐館吃比較豐富的菜飯,一般都是有肉有菜,主食是一定的有,家裡的主婦和孩子也會吃到搭配合理的膳食,一般魚肉、青菜都齊備。

但是一日三餐中最主要的還是晚餐,因為白天年輕人都出門上班打工,很多都沒有足夠的時間回家裡就餐,只有晚上才能回家好好休息吃飯,所以家裡晚餐都特別的豐富,基本上都是大魚大肉、靚湯、各式青菜,然後一家人慢慢享受美食,晚餐時間還是一家人一天之間相聚閒聊的幸福時光,一家老小共享天倫之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