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车的七大谣言,网友:最后一条骗了我好多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少家庭开始以车代步,很多新手或者老司机,都听人说过这些有关用车的“忠告”,而有些“忠告”却千万信不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汽车界的七大谣言,看看你中了几条。

1,新车最好高速拉车磨合

汽车用车的七大谣言,网友:最后一条骗了我好多年

很多老一辈人都觉得,新车就要在城市里开开,然后再上高速拉一拉,磨合磨合发动机。但现如今的汽车生产水平早已不是上世界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了,现在的新车并不需要上高速行驶来进行所谓的“磨合”。新手司机如果买车后都上高速“磨车”,那只会增加汽车事故发生的概率,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

2,为了防止烧机油,可以用机油添加剂

汽车用车的七大谣言,网友:最后一条骗了我好多年

很多人不知道,汽车烧机油是由于活塞环的磨损,靠添加机油添加剂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只有对活塞环进行更换才能根治。

3,遮住或扣掉车牌小圆点就能不被拍照

汽车用车的七大谣言,网友:最后一条骗了我好多年

电子眼抓拍主要是靠埋在地下线圈的感应,小圆点主要是间隔作用,跟对聚焦没关系,而且私自改车牌可是违法的哦。所以安全行车,文明驾驶,才是防止抓拍的最有效手段!

4,涡轮增压的车更省油,动力更大

汽车用车的七大谣言,网友:最后一条骗了我好多年

现在很多汽车厂家对汽车的宣传都会介绍涡轮增压,也就是所谓的带“T”。但在市区拥堵的道路上行驶,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汽车,并不会比自然吸气的汽车省油,反而更费油。只有在高速行驶时,涡轮增压才能发挥作用。自然吸气的发东西在起步阶段的平稳性和后期的维护保养上,都比带“T”的方便不少。

5,钢板越厚越安全

汽车用车的七大谣言,网友:最后一条骗了我好多年

有车评人对市场上常见车型的钣金钢板厚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管是进口车还是合资车或是国产车,钢板厚度都在0.65~0.8毫米之间,并没有特别大的薄厚差别。而且钢板的厚度只有在汽车低速(30~50码)行驶时才能有明显的差别。汽车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是钣金的用料和热加工方式,还有整体车架的结构设计,而不是“汽车壳”的厚度!

6,原厂舒适性配置越多越好,越高越好

汽车用车的七大谣言,网友:最后一条骗了我好多年

很多人在买车时,不关注汽车的安全配置,例如车身稳定系统(ESP),汽车是否有前后雾灯,全车到底配有几个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帘。而是关注座椅是否是真皮,后备箱是否是电动,座椅是否电动调节。正式这种畸形的消费心理,才使汽车厂商更注重汽车的便面文章,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7,后备箱放的水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质

汽车用车的七大谣言,网友:最后一条骗了我好多年

小编在早年间看到过一篇在朋友圈疯传的文章:“千万不要喝在汽车后备箱放过的瓶装水,因为塑料瓶在高温下会分解有害物质,导致癌症。”相信很多网友也都听说过这个谣言,但其实动脑想一想就能知道,这些瓶装水在生产运输过程中,都是物流汽车在运货,分发到超市或街边零卖,难道他们在送货过程中还会用全程冷链?

其实正规厂家的瓶装水,瓶身采用PET材料,这种材料在120℃一下都是很安全的,而汽车内是很难达到这个温度的吧,所以,大胆的喝吧,别在炎炎夏日下纠结能不能喝后备箱里的水了。

大家还遇到过什么样的关于汽车的谣言或“忠告”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