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结对帮扶问题与对策

脱贫攻坚结对帮扶问题与对策

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使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必须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各类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要加大各方帮扶力度,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1

结对帮扶存在问题的几种表现

当前,结对帮扶中,主要存在帮扶责任人工作被动,与帮扶对象联系不紧密,帮扶措施简单粗放,帮扶效果欠佳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抱怨埋怨型。有的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机关业务工作忙,对帮扶抱怨埋怨,牢骚满腹,没有认识到扶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没有认识到结对帮扶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

(二)“一问三不知”型。一些干部对扶贫政策不了解,不掌握,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怎么帮扶,不知道该和贫困户说哪些话,去得次数挺多,但每次走访内容大同小异,到最后,自己坐着也不好意思,贫困户也不耐烦。

(三)“高大上”型。有的干部官僚主义严重,不会使用群众语言,和贫困户沟通时官腔绕耳,空话一堆,不接地气,群众听不懂,也就不想听不愿听,无形中产生了心里距离,以至于出现贫困户与帮扶责任人面面相觑,互不耐烦的尴尬局面。

(四)“蜻蜓点水”型。有的干部工作方式机械,走访帮扶形式化、模式化,利己主义严重,和贫困户见面,只注重拍照片,留痕迹,向领导交差,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帮扶只会让贫困户心生反感。

(五)“有色眼镜”型。一些干部总是认为时代变了,群众被“娇惯”了,群众难缠,戴着“有色眼镜”去帮扶,对贫困户的诉求不上心,不出谋划策,反而认为贫困户不知好歹,无理取闹。

(六)“接济”型。有的干部简单粗暴认为“帮扶”就是“帮物”,不带钱物,就不去走访帮扶贫困户,不把目光盯在解决贫困户的实际问题上,无形中,还助长了极少数贫困户“等靠要”的心理。

2

开展好结对帮扶的对策、建议

(一)充满真情去扶贫

结对帮扶责任人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结对帮扶是推进脱贫攻坚、密切干群关系和转变干部作风的有效途径,必须带着感情,带着热情,带着责任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做到政治上关心,经济上资助,技能上培训,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问。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结成相对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一帮到底,直至脱贫为止。

(二)熟练掌握和宣传政策

帮扶责任人作为扶贫工作的“主力军”、“领路人”,要全面掌握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工作的政策,包括各种文件、方案等,不仅要对“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和贫困户识别“六步工作法”等扶贫基本知识了然于胸,还要对产业转型、金融贷款、健康扶贫、教育保障等相关扶贫政策入脑入心。学习的目的在于宣传和落实,要将扶贫相关政策要求,以“土掉渣”的语言形式,和自己联系的贫困户“一对一”地宣传,让贫困户听明白、记清楚,让好政策落地生根。

(三)摸清实情

一是摸清村情乡情。要知道所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及其所在的村,在所属乡镇乃至全县、全省的扶贫工作状况,要知道自己的帮扶工作在整个扶贫体系中是个什么环节,处于什么位置,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要知道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是谁,第一书记是谁,驻村队员是谁,责任组成员有哪些人,村组干部都是谁,村里面有多少贫困户,还有多少没有脱贫,围绕脱贫,村里面已经实施了哪些产业,准备实施哪些产业等等。

二是摸清户情人情。要弄清楚贫困户的家庭人口、经济来源、收支情况、致贫原因,以及家庭成员个人情况等,患病,什么病?如何医治?上学,在哪上学?读什么专业?了解贫困户所思、所想、所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有哪些差距,急需要解决的困难,如何进行帮扶等,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即:对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心中有数、对致贫原因心中有数、对脱贫措施心中有数。

(四)因户施策

以“两不愁三保障”为依据,以人均纯收入高于国家贫困线为标准,通过“输血、造血”并重,“因户、因人”施策,围绕脱贫成效可持续、不返贫的要求,使被帮扶的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稳定脱贫。

一是思想上先扶,注重教育引导。扶贫先扶志,先扶智,要注意做好群众思想引导,要引导教育贫困户,摆脱精神贫困和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脱贫攻坚“群众主体”作用,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增强内生致富动力。要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懂得感恩,确保社会对脱贫攻坚的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二是措施上精准,突出针对实效。对于五保贫困户、低保贫困户,要牢牢把握两点,看房屋是不是危房,是危房的需要按政策解决,实施易地搬迁或危房改建、重建;通过走访、沟通和联系,增加贫困户以及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对于一般贫困户,这类经过“六步”工作法识别出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技术,自身生活困难,且没有直接享受到国家的兜底补助,对扶贫的期望较高,必须通过增收和保障进行帮扶。1,实施产业帮扶。把贫困户绑在本村主导产业上,可以因地制宜,依托合作社、本地企业的带动,融入到乡村已成型的产业链中;用好扶持政策,以产权为纽带,或以扶贫资金入股,实现股权收益,稳定增加收入。2,介绍外出务工。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根据贫困户本人意愿和自身特长,帮助技能培训,提供用工信息,利用人脉资源,介绍外出务工。3,发展种植业。针对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引导高效农业种植,协调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帮助产品找销路。4,发展养殖业。对有养殖经验,又有养殖意愿,没有启动资金的,帮助协调贷款,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拓宽销售渠道。5,鼓励创业。对有创业意向的贫困户,帮助分析市场前景,论证选择创业方向,协调创业资金,让其通过创业增收脱贫。

3

强化结对帮扶监管的对策、建议

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政治责任。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帮扶工作,不能一派了之,不管不问,要坚持“帮扶人参与、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严明纪律,加强监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建立帮扶管理制度

要制定《脱贫攻坚帮扶人管理办法》,一是规定工作时间,比如,就县级而言,可以规定县处级干部一周不少于3天开展扶贫和帮扶工作,县直部门乡科级班子成员每周不少于2天,只负责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的责任人,在和联系户熟悉的基础上,一周至少要去一次。二是细化帮扶内容要求,明确工作职责。三是建立出勤打卡签到和填写《帮扶日志》等制度,跟踪和督促工作任务完成。

(二)严格日常监管

帮扶责任人日常管理工作由上级指挥部驻村管理组进行督查和工作指导,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和派出单位共同做好管理工作,落实下乡帮扶工作补贴,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等,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到帮扶人所在的村,现场办公,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注重培育、挖掘和宣传帮扶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强化督导考评及结果运用

一是加大日常的明察暗访力度,采取现场督查、电话抽查、微信定位等方式,进行督查。二是对督查情况,及时进行点评、通报等处理,对于工作表现差、群众评议满意率低于90%的,要责令整改;或者对派出单位和帮扶人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党政纪处分。三是每季度进行一次考评,排出名次;年终总评,量化积分,总评结果作为帮扶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脱贫攻坚结对帮扶问题与对策

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铜陵社科苑”微信公众号在厦门富尔贵酒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自2018年6月至9月开展“走进铜陵看成就.富小贵杯”有奖征文活动,希望广大网友积极参与,本次大赛奖金与奖品均由厦门富尔贵酒业有限公司支持。具体详情请见:“铜陵社科苑”微信号征文啦!

脱贫攻坚结对帮扶问题与对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