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青雲之人,卻因一句詩身敗名裂,汙名一世不除

筆者在辦公室窗邊看風景時,盯著桌上的那幾盆植物,突然腦子裡就冒出了這麼一句詩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開始我認為這句詩就是寫離別的不捨,以及物是人非的無奈,對詩的來歷也沒意思去深究。可後來想得多了,對這句詩的興趣大增,這詩句讀來無太大意境,可細細品起來又是非常值得玩味的。所以這時候,還是得去找可愛的度娘了。

本是青雲之人,卻因一句詩身敗名裂,汙名一世不除

可愛的度娘

原來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細究之後我才瞭解到,原來這首詩寫的是一個妹子向遺棄她的渣男表示決斷的意思,詩從少女慢慢說到老翁,也是感嘆青春易逝、年華易老的憂愁之情。詩是很美的,除了詩本身的語句,構思和意境外,就連它的主人也是很美的。

本是青雲之人,卻因一句詩身敗名裂,汙名一世不除

青春易逝、年華易老

劉希夷,美姿容(古代帥哥一枚),好談笑(性格平易近人),善彈琵琶(從古至今把妹神技),飲酒至數鬥不醉(交際強人),二十五歲入進士(類似於現代一本讀研),還會寫詩(《全唐詩》28首),就這資本,放現代那是絕對能和周小公舉比肩了。不過嘛,時代容不得選擇,劉希夷的詩多以男子從軍,女子思念的情景,抒發了女子的閨中之情,辭藻華麗,但基本詞調悲苦,所以也就當時不被當時人所重視。而且本人也不重功名,雖說中了進士,可也沒去當官,沒收入又好交際,所以有時也挺落魄的。

本是青雲之人,卻因一句詩身敗名裂,汙名一世不除

劉希夷

本來,以劉希夷的家世雖不顯赫,但有吃有穿也不是什麼問題,可人怕出名,更怕有才,出名就易受緋,有才就易遭妒,偏偏他兩樣都有。而且妒他的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親叔叔—宋之問。劉希夷是宋之問的外甥,大概唐朝也提倡晚婚晚育,所以兩人的年紀其實差不多,宋之問生於公元656年,劉希夷生於公元651年,劉希夷的年紀比他舅舅宋之問還大四歲,兩人年紀相仿,有都很有才,而且還是親戚,按理說應該很合得來,不說高山流水遇知音吧,起碼兩人來個詩壇爭雄,也不失一時瑜亮啊!可惜的是宋之問呢,此人雖與李白齊名,乃仙宗十友之一,名號是仙,可卻做了一件人都做不了的事,後面再慢慢細說,宋之問其人,筆者的評價是“才華蓋世,無恥至極”,論才華,其不在劉希夷之下,特別善做五言詩,在當時無人能出其右,還有自己的詩集《宋之問集》。

但要說到宋之問的人品,卻是令人不敢恭維了。

本是青雲之人,卻因一句詩身敗名裂,汙名一世不除

宋之問

在武皇掌權時,宋之問經常寫一些歌功頌德的詩逗得武則天眉開眼笑,因此得以任用。宋之問先被任命為尚方監丞,就是負責管理各工種的製造、供應、生產等事務的生產部經理,不久後又進入奉宸院,擔任左奉宸內供奉的官職,說白了就是武則天的後宮皮條官。當時因為武皇寵愛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兩人倚仗女皇的寵愛,飛揚跋扈,權傾一時,宋之問也不甘人後,捨棄了文人的自尊和清高,竭力巴結張氏兄弟,極盡諂媚之能事,據說還替張氏兄弟提過尿壺。

到了後面武皇歸政李顯後,宋之問作為兩張的黨羽被貶到廣東,後面因忍受不了苦蠻之地的生活,偷偷回到了洛陽,藏匿於好友張仲之家中。當時武氏勢力死而不僵,武三思等人依舊聲名顯赫,這就讓張仲之等朝廷大臣怨恨不已,經常一起密謀除掉武三思,結果被宋之問偷聽到之後,派了自己的侄子去向武三思告密,這一舉動令到張家全家被殺。而宋之問賣友求榮,依附武三思,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陽一事沒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為鴻臚主簿,後又改任考功員外郎。其所作所為,確為時人所不齒。(——《新唐書》會武三思複用事,仲之與王同皎謀殺三思安王室。之問得其實令兄子曇與冉祖雍上急變,因丐贖罪,由是擢鴻臚主簿,天下醜其行。)

本是青雲之人,卻因一句詩身敗名裂,汙名一世不除

宋之問 - 《渡漢江》

宋之問為了功名,為了地位,可以說是毫無人格道德可言,其人天性涼薄,是個嚴重的利己主義者,而說到宋之問這輩子最大的汙點就是“因詩殺親”。

劉希夷是宋之問的外甥,而劉希夷的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也顯出其才華過人,但前面也說過:有才就易遭妒。劉希夷死時才29歲,正是才情最為敏捷,思想最為成熟的壯年之時,而死法就是被他的親叔叔—宋之問害死,死因就是因為這一句詩。或許英雄所見略同,文人對詩詞的美醜也是相當的敏感吧!劉希夷在寫了《代悲白頭翁》後還沒有公諸於世的時候,一日,宋之問路過劉希夷家看到外甥這首尚未公之於眾的詩後,讚不絕口,尤其喜愛詩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可能預感到這兩句詩肯定會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宋之問請求外甥將這首詩讓給自己,劉希夷起初答應了,可不久又反悔,因為他實在難以割愛。宋之問惱羞成怒,為了將此詩據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將外甥活活壓死,可憐才華橫溢的詩人劉希夷去世時還不到30歲。

本是青雲之人,卻因一句詩身敗名裂,汙名一世不除

宋之問集

宋之問做出瞭如此喪盡天良的事,當然他的下場也不好,最後賜死桂林也為他罪惡的一生畫下了句號。其實憑理說,宋之問詩詞才華都為當世翹楚,但其人品卑劣,賣友殺親,也讓他永不得翻身,可憐的是劉希夷和宋之問的詩,劉希夷因為宋之問的貪心而被殺,其詩也因為有了個無恥的主人而被不被傳誦。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這,或許是對宋之問最好的憫惜了。宋詩人為後世提供了一個失行的文人性格的典範,這也不能不讓後世人警醒。

本是青雲之人,卻因一句詩身敗名裂,汙名一世不除


一隻喜歡歷史的九零後胖狐狸,以不同的角度看歷史,說人物,歡迎各界人士騷擾,一起討論,但如果是垂涎小編美色的,請一律留下聯繫方式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