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學思維的孩子,長大更容易成爲人生贏家

有一種焦慮叫:“別人家的孩子”都上暑期班了,而你家孩子整天在玩王者榮耀。

一個暑假下來,孩子之間的差距自然越拉越大。

那很多家長會問:孩子沒興趣,一定要逼他去上補習班嗎?

其實大可不必。

今天,咱就來聊聊讓很多孩子都頭疼的數學。

說起數學,大家可能以為它除了考試就沒什麼用處了。

但不是的。

數學真正的功用,是背後的數學思維。包括有序思考、正向、逆向思考、邏輯思考、發散思考等等思維模式。

擁有數學思維的人,到底有多強?

1.能夠清晰、有條不紊地表達。比如,你說話是不是很囉嗦、條理不清呢?而邏輯思維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2.很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質,和努力的方向。你是否很努力,卻沒有多大進步呢?你需要有序思考、規律思考,來提高辦事效率;

3.能讓你發散思維,變得更有創意。就像我玩音樂,只摸清了吉他的五六個和絃,鋼琴的幾個曲譜,就能從中引申出其他樂理,開始編曲、寫歌了。

天底下的事,都可以用數學思維,找到套路。

而數學學得好的人,也更容易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因為他們有條理、有邏輯、有辦法。

為什麼中國的孩子“高分低能”?

數學這麼好,可惜在咱們中國這三類學生是最多的:

一類學生對數學根本不感興趣,考試成績經常不及格

另一類學生深受“題海”之苦,每天做很多習題,上各種輔導班,可是遇到同類習題還是不會做。

如果你的孩子就是這樣的情況,那你真的應該引起重視了。

因為TA還深陷在傳統應試教育的錯誤方法裡。

而第三類學生存在的問題,最容易被家長忽視。

那就是看起來數學成績很好,但其實是“高分低能”。只會考高分,卻不懂數學背後的真正原理,很難舉一反三。

所以只要你稍微觀察下,就會發現,很多高分的孩子,到了高年級要學習比較深的數學時,成績就落下來了。

這也正是為什麼中國孩子的數學成績比國外的孩子好,但想象力、創造力、以及未來的潛力都遠遠不如人的原因。

從過去到現在,大多數孩子都還在用傳統學習數學的錯誤方法,學得艱難又低效,白白耽誤了時間。

其實,只要用對方法,沒有學不好數學的孩子。

擠奧數班、題海戰術、套公式

中國孩子學數學的方法,幾乎都是錯的

下面就先帶你一一拆解,中國孩子最常見三種學習數學的誤區。

第1種,就是在傳統奧數班,趕鴨子上架。

有些家長,不惜花費重金,也要把孩子送進奧數班。但他們可能並不知道這個可怕的數據:傳統奧數,只適合前5%的孩子。

也就是說,100個孩子裡,有95個孩子,並不適合用傳統的方式學奧數。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傳統奧數的教材,遠遠超過了孩子的認知水平。很多題目,連大學教授都很難解開。

孩子的心智還未發育健全,就讓他學習高難度的知識,看起來是贏在了起跑線,但揠苗助長、發育不良啊。

有數學思維的孩子,長大更容易成為人生贏家

第2種,題海戰術——學習興趣的滅頂之災。

很多人認為題海戰術是有效的。嗯,我承認,低效也是一種“有效”。這很容易理解——當你不斷重複做題,自然會對各種題目產生條件反射,通過機械記憶解題。

但,代價真的太大。

大多數的孩子會因為題海戰術,消磨掉學習數學的興趣,從此聞風喪膽,形成心理陰影,能離多遠有多遠,甚至此生不再碰與數字相關的工作。

有數學思維的孩子,長大更容易成為人生贏家

第3種,套用題型和公式——學習成果的表面高效。

有一種孩子,每節課的作業都完成的很好,一到考試,題目稍微一變就懵了,這時若你告訴他“這是什麼題型”,他馬上可以套用公式完成解題。

他有真正理解這個公式嗎?顯然沒有。他並沒有判斷題型的能力,只會套用公式。

見過太多長期受“題型+公式”訓練的孩子,很多有明顯的畏難情緒,只要是他沒做過的題目就直接放棄,因為他已經習慣套用現成的。

有數學思維的孩子,長大更容易成為人生贏家

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因為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都是沒有現成公式可套的,教會孩子如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目的啊。

所以,學習一定要用巧勁。學數學,最關鍵的,就是讓孩子“開竅”。

那怎麼才能讓孩子對數學“開竅”呢?

方法是:別給筷子,先給孩子一碗飯。

傳統的教育,都喜歡直接告訴孩子方法,教孩子用筷子吃飯。但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先給孩子一碗飯,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找工具吃飯。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剛開始可能會弄髒小手、會走彎路,但當他最終自己學會用筷子吃飯時,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個技能。

有數學思維的孩子,長大更容易成為人生贏家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不要一開始就告訴孩子怎麼做,而是引導孩子瞭解為什麼要這麼做。不是灌輸知識,而是教給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培養孩子用數學思維,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種能力培養起來之後,孩子學什麼都能“開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