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鐵道兵 紀實文學連載一

今年7月5日是中國鐵建(前身鐵道兵)與《中國鐵道建築報》(前身《鐵道兵》報),“雙雙70週年生日”紀念日。筆者撰寫了拙作《永遠的鐵道兵》紀實文學,自即日起,分8篇以連載的方式,發佈於頭條號,紀念“雙雙70週年“生日,緬懷鐵道兵部隊光輝的歷程,回憶當年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題記:2016.5.15晚間,央視一套,《等著我》欄目,播出了一位鐵道兵老兵,29年來,苦苦尋找他的恩人老班長的感人故事。節目中,鬱鈞劍和老兵唱起了一曲《鐵道兵志在四方》,就是這曲雄壯的鐵道兵軍歌,把我的思緒,帶回到48年前的回憶。時光荏苒,如今又過去兩年了,今年(2018)3月4日,是我從軍50週年的紀念日。每當緬懷鐵道兵部隊光輝的歷程,回憶起當年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心中總有揮之不去的夢牽魂繞。我多想,通過自己寫下的回憶錄,尋找和重逢久違的戰友,續寫生死與共的戰友情緣,感受和抒發今天的歡聲 笑語,留下自己新時代腳印!

最讓我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還是這段永恆的數據,血染的文字:

在1100公里長的成昆鐵路沿線,有三十多座烈士陵園,1200多名鐵道兵烈士埋骨其中。可以說,平均每一公里鐵軌,就有一位烈士的忠魂在永久地守護著…

記得那天是1968年3月4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從萍鄉中學應徵入伍,上午乘火車出發,將奔赴昆明軍區。

頭天晚上,我們新兵都集中住宿在萍鄉煤炭工業學校。那年,我們高中畢業的同學,面臨分配是四個面向:面向工礦,面向農村,面向邊疆,面向部隊。

經過嚴格的政治審查和體檢,我幸運的和我們班其他二位同學劉文生,李清海,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們本來是1966年夏季就高中畢業了,當時已經做了畢業體檢,通過了升學政審,填報了升學志願,我填報的第一志願是北京工業學院,也就是現在的北京理工大學,專業是無線電。為啥不填清華北大,自覺底氣不那麼足,為啥填北京,因為北京是毛主席居住的地方。我所在的母校是省屬重點中學,歷年的升學比例高達80%以上,我記得當年畢業考試的7門功課,平均分是88分,總分是616分,是班級第一名,如果能參加高考,被錄取進全國重點大學的概率還是蠻大的。但是,由於文革,一而再的推遲了高考,這樣一直推了二年後,從1966年到1968年,才畢業分配,所以我們經常調侃的說,別人是高三畢業,我們是高五才畢業。至於高考,到1977年才恢復,這是後話了。我小學讀了五年就跳班升初中然後讀高中,高中三年畢業是17歲,推後2年,也就是未滿20歲當的兵。

永遠的鐵道兵 紀實文學連載一

成昆鐵路

永遠的鐵道兵 紀實文學連載一

前排左起第三位系作者

應徵入伍出發前夕,我班同學肖益萍和彭均國代表當時的學校班級革委會,特意到新兵住宿的煤校看望我,並處理了兩個問題。一是當我的面,處理當時文革中整學生黑材料的問題。文革中,我基本屬於逍遙派的那種人,倒不是我有多高明,而是我在高中讀書時期,就酷愛無線電,熱衷於裝收音機。串聯期間,每到一個城市,就去逛無線電元件商店。串聯回來,我就安裝了一部晶體管超外差式6管收音機,當時在同學中傳聽,還頗為時髦。所以,關於黑材料,無非也就是對文革不關心不積極而已。我對他們說,你們替我銷燬就是了。第二個問題是,在大串聯中,有關在紅衛兵站借款物的問題。我根本就沒借啥。所以也很好就處理了。

出發的那天,雖說是陽光明媚,但乍暖還寒,春寒料峭。我們新兵穿上綠色冬裝,厚實的棉衣棉褲加上頭頂的大絨帽。從煤校出發,一路上,街道兩旁市民,夾道歡送,歡送的市民從煤校一直延續到老西門火車站。場面壯觀,十分感人。人群中,我發現了家人,頓時覺得彼此眼裡都閃爍著晶瑩的淚花。此一刻,頗有一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感受。

永遠的鐵道兵 紀實文學連載一

後排右起第一位系作者

到火車站後,我們坐的是那種悶罐車,也就是貨車,但是帶了小窗戶的。我依然清晰的記得,那一節車廂的編號是302852。

由於1968年的3月,文革中的兩派武鬥時有發生,為避免不測,我們這列兵車過了湖南後基本是晝宿夜行。就這樣折騰了7天抵達昆明。然後,改乘汽車,在雲南元謀縣兵供站休息吃飯。那頓飯的菜餚是水煮帶魚。頗大的鋁製菜盆,盛了滿滿一盆帶魚。我以往是不太習慣吃帶魚的,嫌太腥。但那次確實是飢腸轆轆了,竟然吃了一大碗帶魚。說來也怪,打那以後,我也習慣吃帶魚了。

汽車行駛在滇川高原,氣溫也升高了起來。一眼望去,也就是一片茫茫荒原,但最吸引眼球的是那木棉樹。高大的樹杆看不到綠葉,卻開滿了一簇簇火紅的木棉花。

再然後汽車就沿盤山公路盤旋而下,金沙江宛如一條碧綠玉帶,飄飄渺渺呈現在視野中。

數小時後,終於到了部隊營地。一排排綠色的鐵皮屋,座落在金沙江畔。從鐵路工地,正在掘進的隧道看來,在此時我才知道,我入伍的是一支鐵道兵部隊。說白了,也就是修築鐵路的部隊。

永遠的鐵道兵 紀實文學連載一

金沙江畔

永遠的鐵道兵 紀實文學連載一

滇川高原大峽谷

但此時,我內心還是很坦然的。不管是鐵道兵還是工程兵,只要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就認了。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覺得光榮,覺得自豪,投筆從戎,戎馬生涯開始了。

永遠的鐵道兵 紀實文學連載一

作者當年戎裝照片

附記:毛澤東主席為《鐵道兵》報題寫了“鐵道兵”三個字的報頭;周恩來總理讚賞並高唱《鐵道兵志在四方》;朱德委員長書寫“人民鐵軍”;葉劍英元帥書寫“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的題詞。鐵道兵是支能幹的隊伍,對祖國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鐵道兵是鋼鐵之師,戰鬥之師,是戰鬥在最艱險最困苦的地方,是和平年代犧牲最多的兵種之一。著名數學大師華羅庚深情的說過:大家公認我是一個數學家,多難的數學題可能我都能把它解出來,但是我無法解出鐵道兵戰士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本文部分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楊春林 2018.7.25 於深圳龍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