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铁道兵 纪实文学连载一

今年7月5日是中国铁建(前身铁道兵)与《中国铁道建筑报》(前身《铁道兵》报),“双双70周年生日”纪念日。笔者撰写了拙作《永远的铁道兵》纪实文学,自即日起,分8篇以连载的方式,发布于头条号,纪念“双双70周年“生日,缅怀铁道兵部队光辉的历程,回忆当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题记:2016.5.15晚间,央视一套,《等着我》栏目,播出了一位铁道兵老兵,29年来,苦苦寻找他的恩人老班长的感人故事。节目中,郁钧剑和老兵唱起了一曲《铁道兵志在四方》,就是这曲雄壮的铁道兵军歌,把我的思绪,带回到48年前的回忆。时光荏苒,如今又过去两年了,今年(2018)3月4日,是我从军50周年的纪念日。每当缅怀铁道兵部队光辉的历程,回忆起当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梦牵魂绕。我多想,通过自己写下的回忆录,寻找和重逢久违的战友,续写生死与共的战友情缘,感受和抒发今天的欢声 笑语,留下自己新时代脚印!

最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还是这段永恒的数据,血染的文字:

在1100公里长的成昆铁路沿线,有三十多座烈士陵园,1200多名铁道兵烈士埋骨其中。可以说,平均每一公里铁轨,就有一位烈士的忠魂在永久地守护着…

记得那天是1968年3月4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从萍乡中学应征入伍,上午乘火车出发,将奔赴昆明军区。

头天晚上,我们新兵都集中住宿在萍乡煤炭工业学校。那年,我们高中毕业的同学,面临分配是四个面向:面向工矿,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部队。

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和体检,我幸运的和我们班其他二位同学刘文生,李清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本来是1966年夏季就高中毕业了,当时已经做了毕业体检,通过了升学政审,填报了升学志愿,我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工业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专业是无线电。为啥不填清华北大,自觉底气不那么足,为啥填北京,因为北京是毛主席居住的地方。我所在的母校是省属重点中学,历年的升学比例高达80%以上,我记得当年毕业考试的7门功课,平均分是88分,总分是616分,是班级第一名,如果能参加高考,被录取进全国重点大学的概率还是蛮大的。但是,由于文革,一而再的推迟了高考,这样一直推了二年后,从1966年到1968年,才毕业分配,所以我们经常调侃的说,别人是高三毕业,我们是高五才毕业。至于高考,到1977年才恢复,这是后话了。我小学读了五年就跳班升初中然后读高中,高中三年毕业是17岁,推后2年,也就是未满20岁当的兵。

永远的铁道兵 纪实文学连载一

成昆铁路

永远的铁道兵 纪实文学连载一

前排左起第三位系作者

应征入伍出发前夕,我班同学肖益萍和彭均国代表当时的学校班级革委会,特意到新兵住宿的煤校看望我,并处理了两个问题。一是当我的面,处理当时文革中整学生黑材料的问题。文革中,我基本属于逍遥派的那种人,倒不是我有多高明,而是我在高中读书时期,就酷爱无线电,热衷于装收音机。串联期间,每到一个城市,就去逛无线电元件商店。串联回来,我就安装了一部晶体管超外差式6管收音机,当时在同学中传听,还颇为时髦。所以,关于黑材料,无非也就是对文革不关心不积极而已。我对他们说,你们替我销毁就是了。第二个问题是,在大串联中,有关在红卫兵站借款物的问题。我根本就没借啥。所以也很好就处理了。

出发的那天,虽说是阳光明媚,但乍暖还寒,春寒料峭。我们新兵穿上绿色冬装,厚实的棉衣棉裤加上头顶的大绒帽。从煤校出发,一路上,街道两旁市民,夹道欢送,欢送的市民从煤校一直延续到老西门火车站。场面壮观,十分感人。人群中,我发现了家人,顿时觉得彼此眼里都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此一刻,颇有一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受。

永远的铁道兵 纪实文学连载一

后排右起第一位系作者

到火车站后,我们坐的是那种闷罐车,也就是货车,但是带了小窗户的。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一节车厢的编号是302852。

由于1968年的3月,文革中的两派武斗时有发生,为避免不测,我们这列兵车过了湖南后基本是昼宿夜行。就这样折腾了7天抵达昆明。然后,改乘汽车,在云南元谋县兵供站休息吃饭。那顿饭的菜肴是水煮带鱼。颇大的铝制菜盆,盛了满满一盆带鱼。我以往是不太习惯吃带鱼的,嫌太腥。但那次确实是饥肠辘辘了,竟然吃了一大碗带鱼。说来也怪,打那以后,我也习惯吃带鱼了。

汽车行驶在滇川高原,气温也升高了起来。一眼望去,也就是一片茫茫荒原,但最吸引眼球的是那木棉树。高大的树杆看不到绿叶,却开满了一簇簇火红的木棉花。

再然后汽车就沿盘山公路盘旋而下,金沙江宛如一条碧绿玉带,飘飘渺渺呈现在视野中。

数小时后,终于到了部队营地。一排排绿色的铁皮屋,座落在金沙江畔。从铁路工地,正在掘进的隧道看来,在此时我才知道,我入伍的是一支铁道兵部队。说白了,也就是修筑铁路的部队。

永远的铁道兵 纪实文学连载一

金沙江畔

永远的铁道兵 纪实文学连载一

滇川高原大峡谷

但此时,我内心还是很坦然的。不管是铁道兵还是工程兵,只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我就认了。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觉得光荣,觉得自豪,投笔从戎,戎马生涯开始了。

永远的铁道兵 纪实文学连载一

作者当年戎装照片

附记:毛泽东主席为《铁道兵》报题写了“铁道兵”三个字的报头;周恩来总理赞赏并高唱《铁道兵志在四方》;朱德委员长书写“人民铁军”;叶剑英元帅书写“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题词。铁道兵是支能干的队伍,对祖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铁道兵是钢铁之师,战斗之师,是战斗在最艰险最困苦的地方,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兵种之一。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深情的说过:大家公认我是一个数学家,多难的数学题可能我都能把它解出来,但是我无法解出铁道兵战士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杨春林 2018.7.25 于深圳龙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