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的奉献,一位八旬老党员的朴素情感

四川新闻网宜宾7月24日讯(陈正宇 胡雪 李松泽)

在翠屏区金坪镇,提起陈云财老人,不说其所在的秀才村,就是镇上也有好多人知道。这位有着51年党龄的八旬老人,数次在关键时刻拿出决心,无私奉献,支持政府的重点工程建设。她的愿望是:“希望大家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修新村聚居点 选址她家稻田

陈云财老人小小的个子,花白头发,额头上刻着深深皱纹,虽然身体单薄,但老人精神矍铄,与人聊天思路清晰,笑起来像个孩子。

老人做的事,任谁听了,都要伸出大拇指。

2010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秀才村得到了新建新村聚居点的政策关怀。

聚居点一词,对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村民来说既新鲜又陌生,他们不一定能理解这是政府科学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土地,集中规范管理的新突破、新创举。但通过镇村干部对相关政策的宣传普及,愿意参加集中建房的农户超过30户,可随之而来的选址和土地问题出现了。

经过规划和土地部门的实地勘察,聚居点最终选址秀才村红旗社一个小地名叫大凹田的地方。

无私的奉献,一位八旬老党员的朴素情感

陈云财老人正在干活

大凹田,在两座山坡当中的山凹里,是陈云财一家的承包地,也是陈云财一家的稻田。如果在大凹田修建聚居点,意味着陈云财全家就没有了口粮地。

摆在村两委面前的是一道复杂的难题:修建聚居点是为了改善民生,但占地又会影响民生。经过村两委反复讨论,最后,当时的支部书记彭坤正找到陈云财,再次阐明修建聚居点的重要意义,说明修建聚居点对秀才村将来发展的重要性。

听了彭书记的话,陈云财老人心中翻江倒海。老伴去世近10年,膝下4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有精神障碍,日子过得本就不宽裕。2000年修建乡村公路时,她家无偿贡献出80多丈土地,地少人多的紧迫感已经压到肩头,如果这次又将稻田贡献出来,儿子儿媳会同意吗?老人心里没底。

一场家庭会 她把家人说服了

家庭会那天,彭坤正也去了,他作好了再次做陈云财一家思想工作的准备。

当天的气氛很凝重,儿子媳妇知道为什么开家庭会,都不愿意说话。

还是老人主动开了口。“我是党员,1967年入的党,当时大家一穷二白,多亏了党和国家英明领导和正确决策,田地下户,大家过上了吃穿不愁的日子……”陈云财一边回忆着,一边缓缓地对家人讲述着。

“修金邱公路我去干过活,记工分,自己带午饭,没得工资,大家都愿意去干,为啥?因为大家心头都晓得,修路好!”说起当初无偿让出自家土地修路,老人坦露了心声,“这是专门为我们农民修的路,我们世世代代都在红旗社,我们的子孙都会得到享受,这是在给我们的子孙造福。”儿子儿媳听得频频点头。

彭坤正一看,知道事情成了——陈云财家的家风远近闻名,几个儿子虽然没有高学历,但都是勤劳肯干、尊重老人的人,三个儿媳也是相处融洽,与婆婆陈云财的关系很好。老人的话一锤定音,新村聚居点的选址成了。

第二天,陈云财和红旗社社长就找到彭坤正,详细商定占地事宜,自愿放弃了承包权,把稻田交给了村两委。如今,红旗社聚居点建设有序推进,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奉献还在继续 村民家人敬她爱她

“是陈云财老人让大家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这事很不容易,我们都很感谢她。”红旗社聚居点居民阳平坤说。

现任秀才村党支部书记宁勇还没当书记时就知道陈云财老人的事。他认为,老人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无私精神、高尚品格,为村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为党旗添彩,体现了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政治本色。

村民对陈云财老人的赞颂和敬意让儿媳陈永芬对婆婆所做的一切多了理解和支持。“婆婆教育我们要勤俭持家,苦自己也不要苦别人。作为家人,不会给她丢脸,我们也会大力支持村支两委的工作,起好带头作用。”

奉献精神还在继续。聚居点全面建成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又迎来了农村公路硬化的大好机遇。在老旧土路截弯取直、局部加宽工程的要求下,陈云财家20多丈土地需再一次被征用。

和以前一样,陈云财及家人没提任何要求,老人只说了一句朴实的话:我不要人们记得我,因为路修好了,我的子子孙孙也要享受。(翠屏区委宣传部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