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橫斷山脈……流動的文化

縱觀中國版圖,大河走向多以東西向為主,但在西南邊陲,有一塊奇特的地理單元——橫斷山區。那裡山脈南北縱貫,江河沿峽谷駢列,地勢險要,水流湍急。唐宋時,漢、藏之間的馬幫來往於此,茶馬互市興起。我們能想象歷史的圖景:商人帶著馱貨的馬匹踏上漫漫長路,他們翻越高山險谷,克服極端天氣。山澗裡,奔騰呼嘯的江河穿山而過;懸崖邊,細碎的腳步踩著無盡小心;土路上,沉重的馬蹄踏起揚塵……一條條羊腸小道逐漸蜿蜒成龐大的交通網絡,茶馬古道應運而生。

茶馬古道,橫斷山脈……流動的文化

俯瞰橫斷山脈

在滇、藏、川三省交界的山谷、草原之間,沿江河追溯,留下了少數民族遷徙的身影。人們對這奔湧的河流有著複雜的情感,從最初的依賴、畏懼到敢於面對挑戰,從擇水而居建立狹小的民族群體到開山渡河開闢貿易古道,在這個過程中,橫斷山區不僅成為西藏與內地物質和文化交流的橋樑,也是溝通古代中國與世界的紐帶。

茶馬古道,橫斷山脈……流動的文化

茶馬古道雕塑

山河不朽,交流依舊。貿易的交互和文化的傳承都流淌在一代又一代先哲探索文明的印記裡。王夫之曾道,“兩間之固有者,自然之華,因流動生變而成其綺麗。”河流的天然使命是接納與傳遞,其流動不僅能突破地理空間、歷史時間的界限,也能攜著傳統的詩意從文化深處奔湧而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近幾年的文化節目中,詩詞熱在當代社會掀起一陣又一陣文化朝覲的洪流。

如果說,電視上文化綜藝節目的詩詞熱只是國人文化覺醒意識的淺淺萌動,那麼,縱觀整個社會對水文化、對水詩詞的研究與推崇,已經無可置疑地表明,中國人喜歡詩、喜歡水已深入到骨子裡。當我們觀賞國畫吟詠詩詞時,會發現有詩有畫之處亦有山有水。山勢造就了河流的流向與形態;河流造就了詩詞的磅礴與深邃。在唐詩中,有許多關於水不同形態的記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它時而士氣磅礴,垂直跌落形成瀑布;“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它時而禪意深深,意境清幽化身溪流。

茶馬古道,橫斷山脈……流動的文化

貴州赤水大瀑布

在中國人眼中,山水不僅是實物實景,更昇華為精神。當我們在歷史中追憶詩意歲月時,古詩吟詠的水景或許早已消失,典籍記錄的前朝舊事甚至也已模糊,但它卻雜糅成關於流水的共同記憶,隱於詩卷,繪於畫面。

茶馬古道,橫斷山脈……流動的文化

橫斷山脈間奔流的金沙江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奧秘在於“動”,運動才能保證生命的衍生、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前行。茶馬、民俗、詩歌、繪畫等中華傳統文化的關鍵詞,從來不是靜態的,它們如同枝杈的小河,終將流向廣袤,匯成強大的水系,注入世界文明的海洋。

聆聽流動的聲音,黃河畔的安塞腰鼓,擊打出歲月的激情豪邁;長江沿岸的三峽漁鼓調,傳誦著生活的和諧靜美。如果中國傳統水文化能夠走進現代生活、溫潤更多人的心靈,將會激盪出一種深沉而自信的時代浪花。我們需要借水行舟,讓這文化走得更遠。


聯繫人:劉豔飛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聯繫人:王瑞琨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