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横断山脉……流动的文化

纵观中国版图,大河走向多以东西向为主,但在西南边陲,有一块奇特的地理单元——横断山区。那里山脉南北纵贯,江河沿峡谷骈列,地势险要,水流湍急。唐宋时,汉、藏之间的马帮来往于此,茶马互市兴起。我们能想象历史的图景:商人带着驮货的马匹踏上漫漫长路,他们翻越高山险谷,克服极端天气。山涧里,奔腾呼啸的江河穿山而过;悬崖边,细碎的脚步踩着无尽小心;土路上,沉重的马蹄踏起扬尘……一条条羊肠小道逐渐蜿蜒成庞大的交通网络,茶马古道应运而生。

茶马古道,横断山脉……流动的文化

俯瞰横断山脉

在滇、藏、川三省交界的山谷、草原之间,沿江河追溯,留下了少数民族迁徙的身影。人们对这奔涌的河流有着复杂的情感,从最初的依赖、畏惧到敢于面对挑战,从择水而居建立狭小的民族群体到开山渡河开辟贸易古道,在这个过程中,横断山区不仅成为西藏与内地物质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沟通古代中国与世界的纽带。

茶马古道,横断山脉……流动的文化

茶马古道雕塑

山河不朽,交流依旧。贸易的交互和文化的传承都流淌在一代又一代先哲探索文明的印记里。王夫之曾道,“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其绮丽。”河流的天然使命是接纳与传递,其流动不仅能突破地理空间、历史时间的界限,也能携着传统的诗意从文化深处奔涌而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近几年的文化节目中,诗词热在当代社会掀起一阵又一阵文化朝觐的洪流。

如果说,电视上文化综艺节目的诗词热只是国人文化觉醒意识的浅浅萌动,那么,纵观整个社会对水文化、对水诗词的研究与推崇,已经无可置疑地表明,中国人喜欢诗、喜欢水已深入到骨子里。当我们观赏国画吟咏诗词时,会发现有诗有画之处亦有山有水。山势造就了河流的流向与形态;河流造就了诗词的磅礴与深邃。在唐诗中,有许多关于水不同形态的记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它时而士气磅礴,垂直跌落形成瀑布;“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它时而禅意深深,意境清幽化身溪流。

茶马古道,横断山脉……流动的文化

贵州赤水大瀑布

在中国人眼中,山水不仅是实物实景,更升华为精神。当我们在历史中追忆诗意岁月时,古诗吟咏的水景或许早已消失,典籍记录的前朝旧事甚至也已模糊,但它却杂糅成关于流水的共同记忆,隐于诗卷,绘于画面。

茶马古道,横断山脉……流动的文化

横断山脉间奔流的金沙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奥秘在于“动”,运动才能保证生命的衍生、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前行。茶马、民俗、诗歌、绘画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关键词,从来不是静态的,它们如同枝杈的小河,终将流向广袤,汇成强大的水系,注入世界文明的海洋。

聆听流动的声音,黄河畔的安塞腰鼓,击打出岁月的激情豪迈;长江沿岸的三峡渔鼓调,传诵着生活的和谐静美。如果中国传统水文化能够走进现代生活、温润更多人的心灵,将会激荡出一种深沉而自信的时代浪花。我们需要借水行舟,让这文化走得更远。


联系人:刘艳飞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广告合作与应聘

联系人:王瑞琨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