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2.5万亿大关,上半年浙江GDP增速领跑沿海经济大省

在数字经济的引领之下,浙江的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速。

浙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256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6%。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这是浙江首次半年GDP跨过2.5万亿元大关,成为广东、江苏、山东之后第四个上半年GDP破2.5万亿元的省份。虽然GDP总量不如其他三省,但浙江7.6%的GDP增速却位居东部沿海四个经济大省之首。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浙江制造一直以小商品示人。不过,在经过多年转型升级后,这一格局已经发生显著变化,高端制造业在浙江生根发芽。

尤其是,浙江以数字经济引领带动实体经济振兴,通过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根据浙江媒体报道,今年1月到6月,全省新增上云企业5万多家。同时,浙江还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由阿里巴巴、中控、之江实验室共同组建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让浙江制造共享“最强大脑”。智能化水平提升后的浙江传统制造业,活力再现。今年上半年,十大传统制造业利润增长24.4%,高出全省规上工业11.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8%、10.5%、12.0%和14.1%,通信电子、汽车、仪器仪表、医药、专用设备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2%、15.9%、15.0%、13.1%和12.9%。

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税根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浙江这几年主要是抓住信息经济的新动能,主打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展现出了自己的新亮点。

而在工业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方向演进的过程中,以信息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工业的升级又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的基础,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

2017年12月召开的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充分发挥浙江信息经济、“互联网+”的先发优势,以数据整合和共享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打造云上浙江、数据强省。

数据显示,2017年,浙江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958.5亿元,同比增长22.8%,连续四年超万亿元,稳居八大万亿产业之首。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正成为浙江创新驱动的强劲动能、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浙江数字经济发展延续了这种良好的势头。数字经济正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新引擎,有力推进了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2348亿元,可比价格同比增长14.7%,高出全省GDP增幅7.1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达9.15%,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提高0.78和0.35个百分点。

其中,在“电商之都”杭州,今年上半年,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14.7%,增速比GDP高7.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25.0%,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增速超过20%,分别为20.1%和20.2%。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说,浙江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民营经济体对市场也最为敏感,对资源配置最为高效,转型升级也最早。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科技创新和就业的重要载体。

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7月23日,猎聘发布《2018中国重点城市工程师大数据与调研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一季度到2018年二季度期间,互联网工程师人才净流入分布情况,杭州以12.46%的流入率排名第一。在流入杭州的工程师中,来自上海的最多,达到23.56%;其次是北京和深圳,占比依次为17.21%和6.91%。这意味着,北上深为杭州贡献了近一半的“杭漂”工程师。

BOSS直聘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8中国海归人才就业选择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应届海归人才最青睐的城市中,杭州海归占比增幅居全国首位,增幅为0.66%。

而未来,浙江的数字经济将加速发展。7月24日,浙江省政府召开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在会上表示,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持续加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