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之春來臨 老牌博物館這樣玩出新花樣

當耳濡目染“周邊文化”的新一代成為社會消費主體人群時,曾經乏人問津的博物館衍生產業,成為了“老字號”發力的新方向。

根據統計,目前國內大約有2900家博物館,隨著文創熱的興起,這些博物館也都在或多或少地開發自己的文創產品。從幾十年前“遊客標配”的撲克牌、明信片、文化衫,到腦洞大開的耳機、餐具、生活用品及食品。巨大的IP下隱藏著無限的挖掘潛力,然而守著金山不意味著坐擁財富。以下四家博物館衍生產品的玩法,或許會帶給後來者一些啟示。

1.在IP之中尋找藍海 朕的心意獨闢蹊徑

故宮是當下最熱門的文創IP,據有心人整理線索,故宮的火爆源自於臺北故宮的一系列操作。而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也不甘示弱,在此基礎上借勢營銷,“故宮”一舉成為博物館IP中的佼佼者。

文創之春來臨 老牌博物館這樣玩出新花樣

與其他埋頭髮展生活用品、送禮周邊的博物館IP不同,宮廷飲食系列產品的開發,是目前故宮IP開拓出的藍海領域。一方面,通過有趣的H5和當下熱點話題,貼合年輕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與審美;另一方面,在製作上還原宮廷配方與製作工藝,追求極致口味。加之包裝精美,產品品質過硬,雖然目前朕的心意產品線僅限於糕點、休閒食品,但獨樹一幟的產品,產品背後的宮廷故事,以及在堅持中創新的態度,仍舊得到了目標受眾的認可。

文創之春來臨 老牌博物館這樣玩出新花樣

文創之春來臨 老牌博物館這樣玩出新花樣

朕的心意與三聯、福臨門等品牌、機構進行的跨界合作,讓人更能感知到其在飲食領域中的堅持。以自身的飲食文化屬性,與合作方的不同特性進行碰撞,產品無一不是在小清新的外表下,藏著一段端波瀾壯闊的故事。這樣的操作模式,很讓年輕消費者買賬。就好像“朕的心意”一樣,看似呆萌可愛,實則內心澎湃。

2.挖掘出文物背後的價值 屬於國博的執拗

國家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當得起一聲“後起之秀”,還記得幾年前國博的文創櫃檯只是小小一隅,產品極為常規,不過是些膠紙帶、手機殼的常見產品。但幾年後的現在,國博的文創櫃檯擴大了幾十倍不用說,還學會了利用臨時展覽“借勢”,推出限定款文創。

文創之春來臨 老牌博物館這樣玩出新花樣

國博文創的主要設計,來自於對藏品的模仿與再加工。如前年一度驚豔網絡的龍鳳呈祥情侶吊墜,設計來源於館內文物,材質使用較低價的925銀,即使是一對情侶款也不過366元左右,很受年輕情侶的歡迎。

文創之春來臨 老牌博物館這樣玩出新花樣

而近期與國內新銳設計師合作的西遊記香薰蠟燭,巧思在蠟燭燃盡的一刻顯現,倒是讓人覺得驚喜。但是,與新銳設計師的合作能走多遠,後續產品開發會不會陷入重複,或者過於依賴設計師一方?這不僅是國博,也是其他博物館文創開發時的一個難題。

3.大師加持過的蘇博 審美也彷彿被大師親吻過

自從貝聿銘大師為蘇州博物館進行了設計後,蘇博的審美與創新水平如同開了掛一般迅猛提升。在本身宣傳力度並不大,蘇博淘寶店的出貨量成交量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文創之春來臨 老牌博物館這樣玩出新花樣

其中,山水間置物座算是博物館文創產品中的又一次新嘗試,這個看上去頗有設計感的物件,靈感來自建築大師貝聿銘。這是它的出品方蘇州博物館和獨立設計師合作,第一次用淘寶眾籌向大眾推廣的項目。三重光環加持,每一處都有值得一書的爆點,這款置物架果不其然火了起來。在聯動效應下,蘇博文創的其他產品如書籤、文具等小物件也跟著銷量提升。

文創之春來臨 老牌博物館這樣玩出新花樣

但經歷了爆款後,蘇博亦出現了後繼乏力的情況。尤其是2017-2018年度,無論是銷售額還是曝光率都在下跌。蘇博目前面臨的情況也是諸多博物館文創團隊的棘手問題,爆款的出現與後續成單量維持及用戶粘性該如何提高。這些問題本身,比出現一個爆款還要令人頭疼。

4.不為人知的甘肅省博物館 默默開發有誠意的產品

比起上述三家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佔,甚至連官方旗艦店都是一個莫名其妙的名字。但是仍舊靠著誠意與堅持,打出了自己在文創屆的一片天。膠紙帶、眼鏡盒、方巾等等產品,算不上是有特色的獨創,但是加入了甘博獨有的特色後,用網友的話說那就是:“敦煌本煌”了,充滿著異域風情。地域劣勢,在文創上經過再加工後,面對著全網展示,瞬間變成獨一份的優勢。

文創之春來臨 老牌博物館這樣玩出新花樣

走異域風的還有雪域娃娃系列,每一個娃娃都有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西藏名字;鹿也是甘博文創的標誌性符號,出現在許多產品中。一家地處偏遠,知名度又不高的博物館文創能做到甘博這個地步,足以讓許多省級博物館汗顏。

文創之春來臨 老牌博物館這樣玩出新花樣

博物館IP是一座寶庫不假,但如何更好地挖掘這座寶庫,在滿足當下傳播口味的基礎上,不降低自身文化屬性及品位,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許多博物館文創開發團隊,也正因為把握不好二者間的平衡,而擱置了後續計劃。

以目前國內的博物館數量來講,雖數量過千,有文創研發能力與意願的博物館在基數中所佔比例大約過半。對比其他產業市場來說,這是既存在入局壁壘,內部競爭又不飽和的領域。對比國外起步更早的博物館文創產業,國內市場可以說是蹣跚學步之態。

任何一個新興產業,最終都會面對“百團大戰”、“寡頭崛起”這一系列資本市場必須經歷的過程。那麼對於新生的國內博物館文創業來說,誰能走到最後,如何走到最後,是一個必須要從現在就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