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壽光:蔬菜之鄉播下創新的「種子」

蔬菜之鄉播下創新的“種子” ——走進山東省壽光市檢察院   1988年,時任山東省壽光市檢察院檢察長郝新階(左一,已退休),與時任檢察技術科科長王俊娥(女,右二,已退休)、幹警崔孟森(左二,現為該院員額檢察官)和張潤松(右一,現為該院技術科科長)在討論案件、研討傷情鑑定意見。  院情小貼士   ●恢復重建時間:1978年5月   ●現任檢察長:孫煒(第六任)   ●幹警人數:現有幹警91人,均為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40歲以下青年幹警21人   ●最高榮譽:2014年,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榮記集體一等功;2007年、2013年,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   耄耋之年的山東省壽光市檢察院原副檢察長孫錫鵬,忘不了當年騎著大梁自行車出差辦案的情景。30多年過去了,他依舊記得那場大雨中,他推著自行車到50公里外的鄉鎮辦案,站在鹽鹼地裡無處避雨。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老人談到壽光市檢察院近年來的智慧檢務建設時,由衷感嘆道:“沒想到現在還能讓數據‘跑路’,真是太先進了,以前想都不敢想。”   今年6月,壽光市檢察院公訴科檢察官王冰在對公安機關移送的趙某涉嫌容留他人吸毒案進行審查時,發現缺少一份關鍵的證人證言,她立即使用壽光市政法部門刑事案件信息共享平臺,向公安機關承辦人發出補充移送通知。幾分鐘後,公安機關承辦人發來證人證言筆錄,她輕點鼠標,電腦自動抓取識別。“在沒有啟動這個平臺之前,人工移送這份證據至少需要半天時間。”王冰說。   “記得當年我在批捕科協助辦案,手寫摘抄公安局移送的卷宗,有時候一寫就是大半天。”自1985年就在檢察院工作的該院法警大隊大隊長於海生說。如今,該院自主研發的壽光市政法部門刑事案件信息共享平臺和物證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了刑事案件在公、檢、法、司等部門之間網上互聯互通。電子案卷、法律文書網上快速流轉,物證審查移送、文書送達、人員換押、訊問、律師閱卷、案件審查、庭審示證、卷宗和案件評查等工作全部通過信息化應用系統運行,實現了各個信息“孤島”的橫向貫通,不僅提高了辦案效率,而且對辦案過程全程監督,推進了辦案質量的提高。近年來,該院有3項智慧檢務成果被評為山東省檢察機關工作創新成果一等獎。   在壽光市檢察院,工作中從來就不缺少創新的影子。從上世紀80年代發展檢察技術工作,90年代開始自主研發監所信息化業務軟件,到2001年探索證據開示制度被全國人大試點並納入法律,再到近年來探索施行附條件不起訴、檢調對接、律師介入涉檢信訪疑難案件等工作機制,圍繞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壽光市檢察院做了大量的探索,並得到上級肯定。   在創新發展工作機制、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的同時,該院多年來堅持以“智慧檢察”引領支撐“品質檢察”,打造以司法辦案中心、信息技術中心、檢察服務中心等為主要內容的基層檢察院建設模式,全方位服務檢察工作的發展。   “小張,你這個卷宗裝訂不是很規範。你看看這個地方,按照咱們的卷宗裝訂標準,應該將聽取律師意見相關材料訂入卷宗,並放在這個位置……”近日,該院偵查監督科檢察官郭曉丹在審核書記員裝訂的卷宗時說道。而她參照的,就是壽光市檢察院的偵查監督工作標準。   2017年,壽光市檢察院在全國基層檢察院開創標準化建設的先河,探索的《基層檢察業務規範化服務標準化》項目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確定為試點項目。“應用了標準化後,不僅督促這些‘辦案老兵’嚴格執行標準,也為剛進入辦案部門的‘新手’們提供了快速入門捷徑。”該院檢察長孫煒告訴記者。2017年以來,該院員額檢察官人均審查逮捕200餘人、審查起訴370餘人,這些都得益於標準化建設成果的成功運用。   從“騎自行車”到“讓數據跑路”,從手動摘抄卷宗到電腦自動抓取識別,40年檢察歷程,壽光檢察人跟這座“蔬菜之鄉”的色彩一樣,清新綠色向上,不斷地在創新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