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的半自動化

人事管理的半自動化

招員工到公司,要麼幫老闆掙錢,要麼幫老闆花錢!

能幫老闆掙錢的員工,一定是被有效管理的狀態下的,問題是怎麼管?

在具體的管理方法之前,首先得要明確管理思維。

古人推崇的最高人事管理思維就是無為而治。通俗點來說,也就是全自動化的管理模式,老闆都不用操什麼心的,抓抓大方向即可,至於這個具體的工作嘛,下屬自覺的該幹嘛幹嘛。雖然這個更多是理論層面的,但到現在還是有很多老闆非常期盼的,希望通過建立一種思想,建立一種模式,然後員工就去認真聽話的幹活去了。這些年以來,諸如企業文化、平衡記分卡、績效考核、股權激勵、積分制等等管理模式層出不窮。不過到目前為止,好像還沒聽說,有哪一套管理模式,直接解決了中國人的管理問題,直接進入全自動化的管理模式。

全自動化太高級太遙遠,更多的是管理模式比較簡陋的手動模式,即是老闆或是中層管理者,親自管理每一個員工,親自管理每一件工作,管理到員工的每一個步驟動作,甚至是事無鉅細的進行全程指揮和跟進。雖然牆上貼出一堆管理制度,員工手冊比磚頭還厚,但是具體的管理工作,非得要管理者親自跟進才行。並且還有大量的工作在層級彙報,等待批覆、互相推諉、遺忘、或是無人跟進的狀態,許多問題最終會湧向老闆,然後把老闆累個半死。

管人本身就是件複雜的事情尤其是管理骨頭裡誰都不服誰的中國人,更是難上加難,具體一點來說,管人難,主要是難在四個方面:

1, 因為每個人的角度和出發點不一樣,導致很容易出現理解不對稱,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他的錯,只是大家對同一個事情的看法不一樣。

2, 人的惰性和貪婪

3, 人的可變性,今天情緒很好,積極向上,明天則消極鬱悶,殺了老闆的心都有。

4, 人的隱藏性,誰也不知道對方腦袋裡在想些什麼~~~。

基於這些因素,別指望能一步到位的解決所有人事管理問題,全自動管理模式這種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搞搞半自動倒是相對靠譜的。

所謂半自動化,就是將員工從招聘入職到離職的整個過程進行分解,將員工在公司工作期間,所有會經歷的事情,可能出現的問題,都逐一列出。也就是說,員工入職之後,無論是正常工作,或是出現各種異常,都已經提前準備好了相關的標準、流程、以及問題的預防及處理方案。

一個普通員工,從入職開始,大概要經招聘廣告接收、面試、崗前、錄用、入職、試用期、定崗、輪崗、調崗、在職培訓、職業規劃、崗位說明、晉升、平衡、技術收集、員工安全、牽制、監督、考核、激勵、離職等十多個模塊,每個模塊又可拆分出十幾個到幾十個不等的環節出來。彙總算下來,大概會涉及到四五百個環節點。

若能把這些環節點整理清理,分別建立對應的執行標準,也就是將員工正常或是不正常的各種情況都納入進去,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人事管理體系,員工在公司好好幹也好,搗亂作案也好,基本上都在這個人事管理體系以內。

在這套高度量化的人事管理體系裡,有幾點主導思想是需要貫穿其中的:

1, 定性員工與公司的關係

員工不是公司的財產,也不隸屬於公司,與老闆之間也不存在上下級關係。雙方只是平等的合作關係,雙方在自願、平等、公開、透明的基礎上進行對等交易。

2, 重新設定管理導向

傳統的管理導向,核心就是聽話,員工要聽老闆的話,諸如執行力、紀律性、規章制度等等,說來說去就是聽話而已。這種管理思維更多是老闆自身的主觀意識導向,員工的接受度不高,可考慮改為“信任”,老闆的管理行為,是以創建信任為導向的。

3, 不指望員工的自覺

自覺的狀態不穩定,自覺與人的惰性之間又是矛盾的。所以老闆沒有必要拔高員工的自覺性,員工需要在被規劃、被跟進、乃至被監督的狀態下工作。

4, 不指望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遇到問題時,老闆希望員工能主動解決問題,甚至是克服種種困難來解決問題,也就是常說的那種“自己搞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員工要是有這個意識和能力,早就自己幹了,老闆不能簡單的把問題扔給員工,而是有責任不斷的提升員工的工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提供大量的模板和工具。

5,

不指望員工長期在職

別指望員工會在公司幹一輩子,現在員工的平均在職期越來越短,以前十年才是老員工,現在三年就算是老員工了。所以,在員工入職的時候,就要了解員工對在職時間是否有規劃,並主動考慮到員工存在隨時離職的可能性。

6, 員工只會過程負責

以結果來考核員工,是絕大多數老闆的思維方式,認為這個結果考核很容易量化,員工多勞多得,老闆也不吃虧,大家雙贏。可是,結果是由過程決定的,大多數公司的過程管理都很爛,並且還有會太多的客觀因素會影響到結果,以結果來衡量員工的工作價值,其實不科學,客觀的來說,員工只能對自己經手的過程負責,把自己崗位範疇內該做的事情做好,也就行了,結果,應該是老闆來負責的。

通俗點來說,半自動化管理模式,總結一起就是一句話:

是誰都能幹,誰走了都不怕。

人事管理的半自動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