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題材釋放大能量,《少年說》聚焦有溫度的成長、有價值的表達

一線導讀:湖南衛視《少年說》節目,始終以“少年觀點”為核心,聚焦他們對於父母、師長、同學、社會等各個層面的不同看法。在綜藝節目日益追求“大製作”的當下,節目真正以全“素”姿態脫穎而出,以新奇的內容、犀利的角度,引爆了各圈層傳播。

校園題材釋放大能量,《少年說》聚焦有溫度的成長、有價值的表達

文丨李楊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湖南衛視《少年說》節目中,如“媽媽為我安排高考分享局”、“爸爸媽媽總帶我吃燒烤”這樣的“小段子”成功引爆了大家的笑點,不斷被網友轉發評論,掀起了一波關於童年與青春回憶的熱潮。

在筆者看來看,以輕鬆的形式直面當下社會關注的問題和熱點,將節目所倡導的正能量核心價值觀傳達給觀眾,引發大家的共鳴,應當是一檔優秀的綜藝所具有的創作初心和承擔的社會責任。而湖南衛視的《少年說》可以說正是這樣一檔傾聽少年們的訴求、聚焦少年成長的節目。

透過節目,觀眾們能夠明顯感受到存在於家長與孩子、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同學等不同關係之間的張力。同時,節目所引發的關於國內的教學體制、家長的育兒理念、孩子的成長環境等也都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熱點。

節目開播後,熱度就不斷攀升,在綜藝節目日益追求“大製作”的當下,真正以全“素”姿態脫穎而出。以優質多元的內容作為節目的基石,以足夠高遠的立意來支撐節目走的更遠,

或許正是這檔“小而美”的節目迅速刷爆朋友圈,取得收視口碑雙豐收的秘密。

聚焦少年成長,傾聽少年故事

節目建立起全新的溝通渠道

校園題材釋放大能量,《少年說》聚焦有溫度的成長、有價值的表達

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因為工作與生活的關係,不少父母都疏於與孩子的陪伴與交流,因此對孩子的興趣喜好不甚瞭解,而在學校裡,由於課業的逐漸繁忙,同學之間的交流時間也越來越少。久而久之,學習變成了大家唯一的交流點,共同話題越來越難找。

對於《少年說》這檔節目來說,想做的就是將目光鎖定在了朝氣蓬勃的少年身上,客觀地反映了現階段城市中青少年們生活中的矛盾和歡笑,讓觀眾真實看到這些在校園中學習生活的“00後”們每天心裡都在想些什麼,每天在經歷著些什麼。或許不能說節目展現了當今學生的全部風貌,但至少也可以管中窺豹。

來自吉林的王鳴陽說自己是個“幽默的男人”,喜歡製造一些幽默讓忙碌的媽媽能開心,他喊話媽媽“工作和家務是做不完的,要給快樂留一點空間”;高一學生馬瑞彤來自一個醫學家庭,父親希望未來她能夠學醫,但她卻更喜歡攝影,希望走出去看世界;八年級的劉璦熒以前總說自己更喜歡爸爸,但其實媽媽的付出和辛勞她一直看在眼裡,所以她選擇在節目裡,把一直羞於開口愛大聲說給媽媽聽。

校園題材釋放大能量,《少年說》聚焦有溫度的成長、有價值的表達

這些來自少年的心裡話,或多或少的在顯示著,溝通其實是家庭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節目這個渠道,王鳴陽的媽媽答應會配合兒子的幽默,做一個幽默的媽媽;想讓女兒學醫的父親,瞭解了女兒的想法,承諾多給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間;身為人民教師的劉媽媽,在聽到女兒愛的表白後,未來也一定會更自信女兒對自己的愛。

對於《少年說》來說,節目在學校設下“勇氣臺”,給這些少年們提供了一個自由訴說的表達環境,讓他們大聲說出自己的心聲。在這些充滿“勇氣”的喊話中,有對學習壓力的發洩,有對父母的懇求和疑問,也有對同窗的感謝和告白。正是這一聲聲的少年說,為孩子與家長、老師、同學建立起一個全新的溝通渠道。

描摹少年成長群像

節目成為一份有溫度的少年成長報告

從節目的內容就可以看出,《少年說》是一檔徹頭徹尾的校園題材節目,關注的主要目標是小學、初中、高中這三個年齡階段的同學。節目為觀眾描摹了一幅少年成長群像,讓觀眾真實的貼近這些孩子們的生活。

其實透過節目不難看出,對不同年級的同學來說,他們想要表達的以及渴望得到的,其實還是有些許的差別。

對於很多的小學同學來說,父母、家人的愛是他們最渴望的。四年級的王昱然小朋友,在節目中含淚感恩媽媽給他生了小妹妹,承諾一定會保護妹妹,如此深厚的感情讓不少觀眾也跟著落淚。其實,在很多二胎家庭,兩個孩子間可能會出現“爭寵”的問題,困擾著不少家長。但就像王同學一樣,在有了妹妹後,並沒有感覺自己從父母那得到的愛減少了,自然就會和妹妹相親相愛。

校園題材釋放大能量,《少年說》聚焦有溫度的成長、有價值的表達

對於初中的同學來說,他們對很多事情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但很多的時候卻羞於表達。七年級的全同學,看到愛喝酒的爸爸多次醉酒之後帶給媽媽的辛苦,因此在節目喊話讓爸爸戒酒;來自初一三班的“三人組”則是在節目實力模仿班主任,表達了一直以來對老師羞於開口的那份感恩之情。

而對於來到節目中的高中同學來說,他們則是渴望向父母、老師展現出自己關於人生目標和方向的思考,把未來抓在自己手中。雲南民族中學軍事社即將卸任的副社長,希望大家瞭解國防、熱愛國防,大聲喊出“雲南警官學院等你們”;來自哈尼族的李建文同學,則講述了家鄉的狀況現在並不太好,因此願要學成之後回報家鄉。

校園題材釋放大能量,《少年說》聚焦有溫度的成長、有價值的表達

其實,在不知不覺間,孩子就已經成長為能夠獨立思考人生觀、價值觀的少年,他們有自己的理想,並且朝著熱愛的方向努力前行。這個節目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可以大聲說出自己心裡想說的話,讓被傳達的對象能更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的機會。

同時,對於不少家長來說,節目播出也起到了積極的效果。他們透過了節目才發現,大到人生理想,小到衣食住行,原來這些在他們眼中仍然是“小不點”的孩子們,其實已經有能力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少年說》可以看出是一份帶有溫度的少年成長報告,少年們的青春群像,在節目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節目讓“孩子”這個字眼變得豐富立體起來,而這種有溫度的力量也讓節目充滿了信念感和價值感。

新奇內容、犀利角度引發大眾共鳴

“小而美”的題材釋放出巨大能量

在當前的綜藝競爭格局下,觀眾被不斷瓜分,但反而如《少年說》這樣小而美的節目,在一眾大製作綜藝中顯得更為生動活潑,更容易激發不同圈層觀眾的共鳴。

校園題材釋放大能量,《少年說》聚焦有溫度的成長、有價值的表達

節目沒有複雜的環節設置,只是還原了校園演講的場景,完完整整地將視角沉浸到了校園當中,真實的聚焦青少年成長。也正因如此,節目想要在一眾的真人秀節目中突圍而出,就要依靠內容的力量和價值的輸出來“圈粉”了。

自播出以來,節目始終都以“少年觀點”為核心,聚焦他們對於父母、師長、同學、社會等各個層面的不同看法,新奇的內容、犀利的角度,引起了觀眾們巨大的共鳴與回憶,也引爆了各圈層傳播。

一方面,節目內容引起了眾多家長對於教育問題的關注與反思,可以說是最直接的社會意義。

其實節目最早引起大家的熱議,就是關於“別人家孩子”的討論。天台上的勇敢告白,為少年與家校之間構建了一個自由的空間和公正的平臺。或許最終的結果,並不能完全達到孩子們所預期,但至少讓觀眾們看到了他們堅定和勇敢,瞭解到教育更加深刻的價值和意義。

節目中的孩子,只是眾多學生的縮影,但因為有了他們的勇敢表達,讓電視機前的觀眾也從相似的問題、相似的情境中,找到自己的問題與答案。通過節目,不少觀眾開始反思自身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不再是一味的、強硬的灌輸給孩子他們的想法,而是渴望與孩子有更多的溝通,更多的去傾聽孩子們的聲音。

另一方面,

節目也藉由孩子的喊話,去真實的反映社會問題,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校園題材釋放大能量,《少年說》聚焦有溫度的成長、有價值的表達

在17號播出的節目中,來自吉林的王添鈺博說,自己的媽媽是一位家庭主婦,每天要幹很多活,是非常辛苦、了不起的,他喊話媽媽,“以後白天你少乾點,晚上做完作業我幫你。”一直以來,家庭主婦都是一個容易被社會忽略價值的職業,而這一次,節目藉由孩子的喊話,傳達了“女性做家務不是義務,是創造價值的勞動,應當珍惜”,這樣正能量滿滿的觀點,得到了不少觀眾的點贊。

《少年說》用活生生的事例來傳遞少年們的心聲,為教育提供“改進空間”,並最終完成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使命。對青少年成長的關照,對社會現象的關注,甚至早已不僅是《少年所》這檔節目,而是湖南衛視這一平臺價值觀和責任感的體現。

其實從不斷收穫的好評就能看出,這檔看起來輕鬆、有趣且充滿正能量的節目,正在逐步的得到觀眾和市場的肯定。同時,也進一步說明了青春正能量、小而美的作品,能夠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在筆者看來,一檔節目的深度,除了常規所說的暖心和治癒之外,往往還要看它的“後勁兒”,真正能夠發人深省,甚至能為日常生活帶去一些指導意義,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佼佼者。而湖南衛視的《少年說》,正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