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应该这样衔接,别让错误的方法耽误了孩子

文 | 冬瓜爸爸

你家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吗?

如果有,你应该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有所了解。在幼儿园,孩子主要做的事情有且只有:做手工、玩游戏、做运动、讲故事和吃饭睡觉,有些私立幼儿园会教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幼儿园的做法完全正确,3到6岁的小朋友,最重要的是学会生活自理和养成良好习惯。

但是,你可曾知道,在不久的将来,等你的孩子上了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们要学些什么吗?稍微做过一些功课的家长,应该对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基本要求略有了解。

幼小衔接应该这样衔接,别让错误的方法耽误了孩子

一年级语文基本要求:

1.拼音的认知与读写;

2.生字的认读与结构笔顺;

3.简单词语的认读;

4.简单的看图说话。

一年级数学基本要求:

1.识数与写数;

2.100以内的加减法;

3.钟表与图形的认读;

4.简单的找规律问题。

幼小衔接应该这样衔接,别让错误的方法耽误了孩子

发现什么了吗?

没错,幼儿园学的东西和小学学的东西,中间隔着一个巨大的鸿沟!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天才,并且你没有对他做过任何衔接教育,那么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你的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

很多家长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想着自己的孩子在刚上小学的时候即使学得非常吃力,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甚至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家长就想挠头。如果我们无所作为,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再去烦恼这件事儿,那么,想想孩子周围的小朋友,一个个都聪明伶俐,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而老师也会根据大多数孩子的认知程度而提高教学进度。真如此的话,我们将如何面对孩子那可怜兮兮的小眼神?何处安放那颗一摧就垮的自信心?

幼小衔接,势在必行,绝不能让孩子一上小学,就拖后腿,丧失自信,变成所谓的“差生”。但是,幼小衔接却又很考究方法,如果方法不当,就会适得其反。

幼小衔接应该这样衔接,别让错误的方法耽误了孩子

幼小衔接的常见误区

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知识,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还在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就开始听信一些教育机构的危言耸听,去教孩子拼音和算术。

我们知道,6岁以前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健全,如果不顾他们的反对和注意力不集中,而强行教他们拼音和算术,他们可能会凭借着天生的记忆力勉强记下,但却很难通过抽象分析而理解其意。即使个别天分较高的孩子能够理解一些,等他们上一年级的时候,由于提前学过这些知识,难免上课时会很嘚瑟,不愿认真听讲。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孩子刚开始上小学时,成绩非常优秀,总能考双百分,可是时间一久,由于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而跟不上课程进度。

幼小衔接应该这样衔接,别让错误的方法耽误了孩子

那么,幼小衔接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到底有哪些吧。

1.老师的区别幼儿园的老师,会像母亲一样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而小学的教师,更多只管孩子的学习。孩子在心理上和生活上,会突然失去依靠而很不适应。

2.学习方式的区别:幼儿园的教学以游戏为主,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而小学教育以知识为主,游戏程度大大降低,孩子需要重新培养学习兴趣。

3.社会关系的区别:孩子离开幼儿园意味着要跟认识3年的小伙伴分离,进入一个新的人际圈。即使是成年人,告别舒适区而刚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时,都会非常不适应,更何况是5、6岁的孩子。

4.期望水平的区别:

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不会有较高的期望,顶多只是在绘画跳舞方面为孩子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上小学后,家长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这种刚性指标,孩子会觉得压力突然增大。

幼小衔接应该这样衔接,别让错误的方法耽误了孩子

了解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区别,我们就能很好的分析幼小衔接应该的关切重点了。

一、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之所以会依恋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如果他们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就会把注意力投放到别处,眼界更开阔,不至于不适应小学的环境。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会算算数,会认字,顶多只能在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比别人更快进入角色。如果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当教会了他们钓鱼的方法,还愁他们钓不到鱼吗?

幼小衔接应该这样衔接,别让错误的方法耽误了孩子

三、帮助孩子建立社会规则感

如果孩子能够了解社会规则,并且能够很快适应新的规则,那么,无论是幼小衔接还是小中衔接,对于孩子来说,只是规则的切换而已,就没什么难度了。

四、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不要老是拿你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做比较,要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偶尔一两次考试成绩,不能代表什么,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才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重要事情。

你家孩子有开始做幼小衔接吗?正确的做法可以事半功倍哦。欢迎关注冬瓜爸爸,每日为你分享最接地气的育儿经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