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人員,真的需要「保持能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嗎?

體制內的很多朋友紛紛對此點贊,特別是一些對目前工作生活狀況不滿,又沒有立即離職打算的朋友。甚至有人開玩笑說要把這句話做成手機屏保,時刻警醒自己,即使身在體制內,也不能安於現狀,要不斷提高自己,保持能夠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擊中了一部分不甘於體制內安逸和平淡,卻又礙於各種因素不能離開體制的朋友的內心。但仔細分析,“保持能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是願景也好,是職業規劃也好,只是看上去很美,並不是一個太靠譜的說法。

1

混淆體制內、外的能力

“保持能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的說法把體制內和體制外的能力刻意區分和割裂了,抹殺了體制內工作崗位和工作能力的價值。

這種說法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錯覺,體制內的能力主要是領會領導意圖,搞搞人際關係,寫寫不疼不癢的彙報材料,組織可有可無的會議活動,如果喪失了體制這一道圍牆的保障,體制內所謂“能力”沒有用武之地。反之,體制外的能力才是真才實學,是體制內的人應當學習並努力掌握的。

體制內的工作能力真的沒有價值麼?體制內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是個很寬泛的概念,人們通常把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均劃入體制內。

在體制內部,行業、崗位分工很細:就行政機關而言,一般分為綜合管理、行政執法和專業技術三大類;就事業單位而言,包括學校、醫院、研究機構、公益組織等多個領域,範圍更廣,其中很多崗位屬於知識能力密集型;至於國有企業,與體制外企業區別最大的是出資人不同,生產經營活動所需的各種能力技術專業並不比體制外企業所需要少,同樣需要專業人才。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體制內的工作同樣需要很強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或許有些技能不能在市場上變現獲得市場定價,但仍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

從崗位而言,軍隊的戰鬥指揮能力,刑警的偵查破案技巧,法官的公正司法依法判案水平等,都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市場無法定價。

從工作內容而言,調研各種突出問題制定解決措施,組織協調不同部門推動政策落實,撰寫高質量講話公文匯報材料,甚至出現意外事件的應急處置,但無論做好哪一項工作,都不能拍拍腦門,閉門造車,需要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和能力,才能逐步在某一領域獨當一面,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體制內的朋友如果意識不到自身工作的價值,妄自菲薄,就會喪失提升專業技能的動力。同時,不管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很多工作能力是相通的,比如表達溝通、綜合協調、團隊合作等,如果在體制內做不好,即使離開了這個體制,也未必可以如魚得水。

2對本職工作價值的認同

“保持能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的說法聽起來讓人熱血沸騰,但實施起來難度很大,甚至會誤導體制內的朋友。

即使真有所謂體制外所需的能力,真正保持這種能力,特別是要保持與本職工作關係不大的專業能力,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必然分散了精力,擠佔了鑽研本職工作的時間。

有些體制內朋友,對自身工作崗位認可度不高,危機感很強,為了克服惰性,保持學習狀態,要求自己加強各種領域學習,學習外語筆譯口譯,參加CPA和CFA資格考試,參加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整天忙得不可開交。

功夫不負有心人,雖然各種考試均能順利通過,但仍然未能邁出離開體制的腳步,但這樣就具備了“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麼?

知識長久不用也會逐漸變得生疏,大量時間花費在這些活動上,妨礙了對自身崗位的鑽研,甚至由於精力不集中影響了開展本職工作。

更為關鍵的是,知識和能力不能完全畫上等號,即使在某個領域讀了很多書,也獲得了專業資格認證,但是沒直接從業經驗,也難以瞭解其中真相和奧秘,這種能力總歸是要打折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正如求職過程中,用人單位看重的始終是應聘者從事某項工作的經驗和曾經做出的成績,證書始終是輔助地位,沒有從事相關工作的經歷,如何證明自身具備“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始終需要打一個問號。

3

明確自身定位

更重要的是,“保持能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只能是一種暫時狀態,是一種面向體制外站在體制門檻上的臨界狀態,不能成為長久之計。

下一步,可以是時機成熟毅然選擇離開,也可以是在體制內安心從事本職崗位有所作為,最可惜的是,站在門檻上猶豫不決,雖然嚮往飛翔卻又顧忌跌落,想去更大天地實現自身價值卻又瞻前顧後。

不管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時機總是有限,時間總是不等人,臨淵羨魚之後退而結網是好事,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儘早下水捕魚,測試一下漁網疏密程度和捕魚技能的高低。

對於體制內的朋友而言,比“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心態更重要的是明確自身定位:首先,要樹立職業尊嚴感,認識到體制內工作不是可有可無,而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

其次,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敬業精神不會過時,足夠用心和上進,體制內的崗位和空間足夠大,同樣可以獲得很好的發展。

最後,如果對體制內工作不滿意,可以揮揮手離開體制。目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已經並軌,體制內外通道越來越通暢,處長、司長甚至市長辭職去體制外發展的案例屢見不鮮,體制內的朋友完全可以放手一搏,親自嚐嚐梨子的味道,何必久久在體制內徘徊猶豫,貽誤時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