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弱小國爲衆多大國挖坑,大國們掉坑後差點沒能爬起來

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很特殊,它本身貧窮落後不堪,但是,歷史上那些有名的帝國都想佔有它,可是都沒能如願,最終都沒能實現對它的吞併,同時,這些帝國大國被它拖入泥淖裡,狼狽不堪。為此,它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叫“帝國墳場”,這就是阿富汗。

貧弱小國為眾多大國挖坑,大國們掉坑後差點沒能爬起來

可能對於多數人來說,還是從911恐襲後逐步瞭解阿富汗。其實大唐時,就有想吞併阿富汗的打算,原因是因阿富汗是出中國西域的第一個落腳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過,大唐也只是在這裡站住了50年,並沒有長期站住腳。歷史上還有蒙古帝國、帖木兒王朝、莫臥兒帝國等都想侵佔阿富汗,而進入近現代後,大英帝國、蘇聯,以及美國都有想征服阿富汗之意,不過,現實是,阿富汗還是那個貧弱的阿富汗,還是獨立的阿富汗。

那麼,為什麼像美國、蘇聯、英國這樣的帝國,都沒能逃過劫數,慘遭滑鐵盧?阿富汗究竟何方“妖孽”,讓世界大國們都對它無可奈何?雲石君將做簡要分析。

先看看阿富汗的基本層面。阿富汗是一個伊斯蘭國家,人口3466萬(2016年),領土面積近65萬平方公里,位於亞歐大陸內陸腹心地帶,西亞、南亞和中亞交匯處,與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中國、巴基斯坦、伊朗接壤。阿富汗境內多山,高原和山地佔全國面積的4/5,北部和西南部多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興都庫什山脈從東北斜貫西南,與東亞和南亞分割開來,阿富汗絕大部分領土位於伊朗高原上。屬大陸性氣候,全年乾燥少雨,大部分河流屬於內陸河,多注入沙漠和湖泊。阿富汗是一個內陸國家,沒有任何出海口,周圍的高原、山脈、荒漠將其包圍,天然閉塞。從這些都可以看出,阿富汗是一個地緣實力非常弱的國家,而且可開發價值非常低。

另外,地處亞歐大陸腹心的阿富汗,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它距離東亞文明的核心區(長江—黃河流域)、南亞文明核心區(恆河流域),伊斯蘭文明核心區(新月沃地),以及俄羅斯文明的核心區(東歐板塊)都很遠,且因阿富汗本身多高原山地的特質,更是阻礙了世界上主要文明對其的輻射,這也是阿富汗落後的一大原因。

雖然,因自身條件惡劣的緣故,阿富汗難以擺脫貧弱。但是,在地緣格局上,它卻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東亞、中亞、西亞、南亞四大板塊交匯地的位置,決定了其會淪為四方地緣實力的衝突核心。四方中任意一方,只要佔據了阿富汗,便能以此為據,打開向周邊其他板塊拓展地緣影響力,從而威脅到其他三方的地緣勢力。這是因其如此重要的戰略位置,才在人類文明史中成為了被各大地緣勢力爭奪的對象。

貧弱小國為眾多大國挖坑,大國們掉坑後差點沒能爬起來

農耕時文明代,因阿富汗與中東伊斯蘭文明勢力抵禦昂西相對緊密,它也就具有了明顯的伊斯蘭特性。近代後,伊斯蘭文明整體衰落,佔據北亞和中亞的俄羅斯,和佔據南亞次大陸的英國又從南北兩個方向,來爭奪阿富汗。二戰後,英國國力大衰,退出了南亞次大陸,而崛起的蘇聯便成為唯一有能力對阿富汗施加影響的主要地緣勢力。

不過,雖然蘇聯很強大,但是其本部遠在東歐地區,其向亞洲投射地緣影響力的方向是由東至西。中亞五國雖然已被納入到自己的領土範圍內,但它是蘇聯的邊緣地帶,本身就要承接蘇聯的各種援助,以一個附屬的形式存在。阿富汗在中亞五國的南端,要想通過中亞五國來實施對阿富汗的影響力,也只是一星半點。除非蘇聯的真的是強大到可以不計地緣關係疏離的影響。

美蘇對抗經歷了三個階段,70年代,正好是蘇攻美守階段,俄羅斯文明也處在了強盛的頂峰,所以在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周旋時,蘇聯才有餘力進軍阿富汗,希望掌控阿富汗,來使得自己變得更強大,進而改變西亞、南亞甚至東亞的地緣政治格局。

雖然,蘇聯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可以快速摧毀阿富汗政權,攻佔阿富汗,不過,要如何掌控管理卻是個大難題。

一方面是因地緣關係太過疏離太過疏離的緣故,中亞五國受到俄羅斯文明的影響力都十分有限,更何況是更南端的阿富汗。另一方面,還是因為阿富汗本身惡劣的自然條件所致。一般來講,要想實現和外部有效的溝通,交通設施的完善必不可少。可是,阿富汗多高原山地,地形十分複雜,丘吉爾年輕時曾經在此調查,就被複雜的地形搞得焦頭爛額。交通設施差,就會阻礙阿富汗和外部地區經濟的有效交流,也難以承接到外部先進的文明。所以,通過經濟和文化融合的方式來實現對阿富汗的有效控制,是完全行不通的。在此局勢下,蘇聯不得不以政治軍事高壓手段,來控制阿富汗。

雖然,蘇聯強力控制了阿富汗,但是,大家都清楚,強扭的瓜不甜,比起高壓政治和軍事,人們更願意接受經濟文化的融合,經濟上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才是阿富汗人民接受俄羅斯文明的前提。既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阿富汗也不會心甘情願任人擺佈,反抗蘇聯是必然的。而此時,阿富汗便可以藉助自己複雜的山地地形,來與蘇聯周旋,從而削弱其軍事優勢。

當然,阿富汗雖有地緣優勢,但蘇聯的實力高出了阿富汗N倍,實力懸殊之下,蘇聯也有很大的幾率獲得最終勝利。

不過,既然阿富汗的戰略地位如此重要,其它勢力又怎會輕易讓蘇聯取得成功呢?

此時美國,雖然在與蘇聯對抗中,稍顯下風,又遠在北美洲,但它畢竟是世界第一超級大國,要想在阿富汗動點手腳也並非難事。而與阿富汗接壤的中國,雖自己也處在特殊時期,國力不濟,但此時中蘇關係也很僵硬,中國萬萬不想看到自己的鄰國阿富汗被蘇聯吞併的。美中雖不能直接干涉阿富汗,但稍微施加影響力還是可行的。美國將大量的美金和武器輸入阿富汗土著勢力之手,中國側面幫忙,共助阿富汗抗擊蘇聯。

此時,本拉登入阿富汗,伊斯蘭勢力也以意識形態的形式,來影響阿富汗。

在美、中、伊三方的協助下,猶如給阿富汗打了一陣強心劑,使阿富汗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和蘇聯周旋,雖不會擊退蘇聯,但也大大消耗了蘇聯的國力,將其拖到帝國墳場,感受到令人窒息的絕望。最終,蘇聯只能狼狽收場,離開了阿富汗。

蘇聯已經如此強大了,可還是拿阿富汗沒辦法。阿富汗的地緣條件也是蘇聯不可以逾越的障礙物。阿富汗如此重要的戰略位置,也覺得了只有任何一方勢力要對它圖謀不軌,另外的勢力也會間接去幹預,給予阿富汗幫助,從而消耗侵略方的勢力,將其拖入泥潭。

不過,當美國是全球唯一的霸主後,其它勢力卻不敢去幹預它進攻阿富汗的行為。

貧弱小國為眾多大國挖坑,大國們掉坑後差點沒能爬起來

蘇聯退出後,阿富汗落入塔利班之手。隨後,本拉登以此為根基,建立基地組織 。2001年9月11日,本拉登發動了對美國的恐襲,阿富汗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美國為了報復,不久便發動了對阿富汗的戰爭。

此時的美國,全球最強,沒有任何其他勢力可以與之抗衡。他將阿富汗戰爭劃為反恐戰爭,迫使中、俄、伊等周邊勢力都不敢向塔利班和基地施以援手,在幾乎沒有外力干擾的情況下,美國將武器對準了阿富汗。

但是,在這千載難逢時機,美國在阿富汗依然打得十分艱難,2014年12月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宣佈阿富汗戰爭結束,阿富汗戰爭最終也只是草草收場。

那麼,除了反恐,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目的還有什麼?為什麼也失敗了呢?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265。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