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临沂“新名片”引中央两家媒体相继报道!

漂亮!临沂“新名片”引中央两家媒体相继报道!

说到临沂

大部分人会想到“沂蒙精神”、革命老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临沂商城、临沂全域旅游等

已擦亮临沂城市“新名片”

漂亮!临沂“新名片”引中央两家媒体相继报道!

近日,中国交通报、中国经济时报分别以

以《“人人都说沂蒙山好”》

《“商贸+物流”打造临沂“国际范儿”》为题

点赞临沂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大变化!

漂亮!临沂“新名片”引中央两家媒体相继报道!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

中国交通报记者 曹文娟

漂亮!临沂“新名片”引中央两家媒体相继报道!

炎炎夏日,沂蒙山深处群山环抱、山水相依,林木蔽日、鸟鸣幽谷,蜿蜒的公路在连绵起伏的山上时隐时现,成片的果林之间,美丽的农家小院点缀其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如今,这片红色热土上交通便利、产业兴旺、生活富裕。

从残酷战场到幸福乐园

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主攻部队急需通过汶河。上级要求地方在汶河上架桥,缩短部队过河时间。当时各村男劳力均组成支前队伍奔赴前线。任务紧急,沂蒙红嫂摘下自家门板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用身体做桥腿,用门板做桥面,为部队架起了一座“人桥”。如今,在孟良崮战役发生地——垛庄镇,公路纵横交错,穿过山谷、跨越河流,延伸到百姓家门口。

车辆驶出京沪高速公路孟良崮收费站,前行半个小时后就到达了蒙阴县垛庄镇黄姑庵村椿树沟。视线之内是成片的栗子树,绿色的“毛球”挂满了枝头。泉水清澈见底,在几块石头的围堵下,水面宽阔起来,形成了一个清澈见底的小石潭,潭中小鱼游来游去。傍晚时分,农家乐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厨师正在做拿手菜——炒鸡,款待客人。

“刘三哥农家院”就坐落在这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进入农家院,两层楼的特色民宿在栗子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清幽,院里摆了几张桌子,沿着回旋式的楼梯上到2楼便是一间间整洁的客房。“以前俺家里也是开农家乐的,但小打小闹,主要是周末接待临沂来的游客。”老板刘英启告诉记者,2014年村里有了转机。

漂亮!临沂“新名片”引中央两家媒体相继报道!

2014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中山东煎饼亮相荧屏,镜头中的椿树沟一夜成名,随即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垛庄镇党委宣传委员公丕翠告诉记者,游客多了,当地政府决定对椿树沟片区进行整治提升。据介绍,以前游客来只能驾车行驶到椿树沟两公里外,再往前就是狭窄曲折的山路。

蒙阴县推动美丽乡村宜居地建设。蒙阴县交通运输部门按照方便群众、景村共建思路,拓宽道路3.1公里,新建南环线公路2.1公里,硬化路面5000平方米,极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和游客通行。

村民们嗅到了商机,陆续开起了规模或大或小的农家乐和民宿。据统计,今年端午节假期,村里每天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平时每天也能接待游客3000人次左右。“现在的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十倍,旅游旺季得请人帮忙。”刘英启说。

公丕翠说,如今椿树沟村民家家都买了车,村里还建了休闲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卫生室、电商服务中心,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从山门紧闭到全域旅游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沂蒙山小调》诞生于临沂市费县大田庄乡周家庄村东北处望海楼脚下,当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创作。70多年过去,这首歌已经成为沂蒙山的代名词,老区也正如歌词传唱的那样,青山绿色好风光,人民群众喜洋洋。

漂亮!临沂“新名片”引中央两家媒体相继报道!

走进蒙山腹地的周家庄村,干净整洁的沥青路通到农户家门口,路两旁是青石砌的路肩,路肩外是盛开的花朵,向远处望去,便是成片的桃树、山楂树、樱桃树、杏树。村民们都说,这里春天是个大花园、夏天是个大果园、秋天是个大乐园。记者们纷纷感叹,这里林茂果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打破了大家对农村的传统印象。

大田庄乡党委组织委员张舒洋告诉记者,近年来,大田庄乡以路域整治为重点,坚持“扮靓景点、融入景点”,按照“一村一韵、一路一景”,对84个自然村的村道进行分类打造、全面提升,采用当地盛产、价格低廉的青石,垒砌硬路肩62公里,栽植绿化苗木40多万株,打造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美景。

公路建设推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2017年,大田庄乡改造、新建农家乐32处,新建农家宾馆18处、采摘园60多处。“每年紫藤花开的时候,村里停车场都停满了车,沿线路边也停的都是车。”张舒洋说,这个昔日“山门紧闭、山道弯弯”的小山村,成了生态优美、环境和谐的富裕村。

漂亮!临沂“新名片”引中央两家媒体相继报道!

“商贸+物流”打造临沂“国际范儿”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孙兆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句话是沂蒙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的呐喊,也是可歌可泣的“沂蒙精神”的一个缩影。沂蒙山区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参加了由中国记协组织的青年编辑记者赴山东临沂“走转改”主题教育活动,在走访过程中,记者见证了革命老区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

打好“商贸+物流”两张牌

说到临沂,大部分人会想到“沂蒙精神”、革命老区。事实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临沂建立起了现代化国际商贸城,通过这张“新名片”,临沂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称为“市场名城、物流之都”。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临沂商贸业几经周折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尤其是1978年以来,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临沂人民在“沂蒙精神”的带领下,坚信“没有跑不了的路、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干不成的事”,大力发展商贸市场,在各项基础条件并不优厚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以商贸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之路。“北临沂,南义乌”的美名就是对这里最好的褒奖。

据介绍,2017年,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4550.76亿元,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市场集群。当前临沂商贸城拥有专业批发市场133处,占地面积1443万平方米,商铺和摊位6.5万个,经营业户5万余户,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辐射全国30多个省区市,产品远销147个国家和地区。

商贸催生物流,临沂的物流不仅给商品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也促进了临沂商贸的进一步发展。

漂亮!临沂“新名片”引中央两家媒体相继报道!

据了解,2017年,临沂商城物流总额为6709.78亿元,有物流园区24处,物流公司、经营业户2374户,从业人员2.4万人。拥有配载线路2000多条,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通达全国所有港口和口岸,日均发送货物20多万吨,可实现600公里以内次日到达,1500公里隔日到达,3000公里以上3-7天到达,已经形成了辐射全国、周转快捷、方式灵活的庞大物流体系。

走向海外实现国际化

“货源十分丰富,物流周转灵活,配货速度快捷”是临沂商城发展的核心优势所在。然而要想进一步发展,国际化才是保持持续繁荣的必由之路。要想实现国际化的“内外结合”,就必须实现临沂商贸和物流与海外市场的精准对接。

据悉,近年来临沂商贸城以“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布局海外,临沂商城、物流仓储中心等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漂亮!临沂“新名片”引中央两家媒体相继报道!
王士岭接受采访

“商贸和物流是临沂两大优势,从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临沂抓住了这个机会。”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士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他表示,临沂商城已经在海外建立了基地,并将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搬迁到海外市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同时,临沂的物流公司也开始在“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海外仓。“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在我们(临沂)这里设置了业务代办处,尤其是一些‘一带一路’的国家。我们不仅给他们带去了物流的方便,同时也给他们带了实惠,另外也加大了出口量,促进了国际贸易。”王士岭这样说道。

目前,临沂商城已布局海外商城、海外仓等12处,并逐步建立起以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和高效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的商贸物流园区雏形。预计到2020年,将布局海外临沂商城、海外仓、营销服务机构近50处,带动临沂商城新增出口20亿美元。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沂蒙好声音再次传遍全国,

让我们“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不断开创新时代大美新临沂建设新局面!

漂亮!临沂“新名片”引中央两家媒体相继报道!

山东医专

-sdmc1966-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