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趣谈:杜甫的儿子饿肚子为什么“啼门东”?

唐诗趣谈:杜甫的儿子饿肚子为什么“啼门东”?

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期间,生计艰难,一家老小吃饭都成了问题。关于杜甫的儿子饿肚子为什么“叫怒索饭啼门东”?是历代学者争论不休的一个唐诗公案。笔者特为大家总结了三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

唐·杜甫《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唐诗趣谈:杜甫的儿子饿肚子为什么“啼门东”?

第一种说法认为“东”字并无深意。《百忧集行》属于歌行体古诗,四句一韵。唐代古体诗不像近体诗那么严格,中间允许换韵。所以最简单的解法,“东”字只是为了切合“空”、“同”的韵脚,并无深意。但杜甫作诗非常讲究炼字,绝不会为了凑韵随便押个“东”字了事,所以这一说法的支持者并不多。

第二种说法认为东方是厨房的位置。北宋·佚名《漫叟诗话》云:“‘叫怒索饭啼门东’,又云‘用激壮士肝’,说者谓庖厨之门在东,肝主怒,非偶就韵也,可谓至论。”今人莫砺锋教授在《莫砺锋说唐诗》一书中就支持此说。

第三种说法是反用“屠门大嚼”的成语。汉·桓谭《新论·祛蔽》:“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屠门就是肉市,对着西边的肉市咂嘴而笑。向西笑的反语,当然就是向东啼哭了。这是笔者的自创之论。

唐诗趣谈:杜甫的儿子饿肚子为什么“啼门东”?

虽然笔者自创了第三种说法,但此说并不全面,诗中还兼用了左贱右贵之说。古代穷人住城东,富人住城西,左就是东,右就是西,所以常以左迁或闾左代指贫民。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杜甫写诗之时正满五十岁,《杜诗补遗》杜田云:“开元十四年(726)丙寅,公年十五,上元二年(761)辛丑,公年五十岁。”杜甫在五十岁的时候,回忆十五岁青壮时期的自己,这种年龄对照的写法,不能不使人联想到《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讲述的是一个十五岁就背井离乡从军出征的士兵,直到垂暮之年才返回故乡。他回到家中发现亲人早已去世了,连一个给他做饭的人甚至陪他吃饭的人都找不到了。诗中的“出门东向望”一般认为是“贫民居左”的缘故,因此杜甫诗中的“叫怒索饭啼门东”也暗含了家贫之意。

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关注一下又不会怀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