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之美在于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江水东流,钟灵毓秀温馨浪漫

【总则】镇江,古称“润州”,民国时曾为江苏省省会。镇江是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及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镇江境内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中国大运河镇江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拥有长江流域第三大航运中心——镇江港。镇江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市内有三山、茅山两个5A级风景区和西津渡、南山等众多名胜古迹。2016年11月,镇江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7年国际低碳大会(镇江)于2017年9月26-28日期间在江苏镇江成功举办。2017年11月,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2017年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18。

镇江之美在于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江水东流,钟灵毓秀温馨浪漫

【地理位置】镇江市地处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东西最大直线距离95.5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76.9公里。东南接常州市,西邻南京市,北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全市土地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占全省3.7%。其中,市区1082平方公里,丹阳市1047平方公里,句容市1387平方公里,扬中市331平方公里。

镇江之美在于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江水东流,钟灵毓秀温馨浪漫

【历史前言】镇江是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夏商常州地属百越,自吴太伯从先周一路南奔至长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百越之地建立句吴(吴囯的前身),镇江为吴国领地。

周康王(前1026—前1001)分封“夨”为宜侯,如今的镇江一带即为“宜”地。1954年从镇江大港烟墩山出土的国宝级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及其126字的铭文无不充分折射出镇江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春秋时属吴,名朱方。吴亡属越,越亡属楚,更名谷阳。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灭六国,废分封,置郡县。三十七年,有观天象者说谷阳地方有天子气,始皇命赭衣徒三千凿京岘山东南垄,以败其气,遂改谷阳为丹徒。

汉高祖六年(前201),封其从兄刘贾为荆王,号荆国,丹徒为其属县。十二年,英布叛乱杀刘贾,高祖平乱后,将原刘贾封地改封兄子刘濞,更名吴国,丹徒县属吴。景帝三年(前154),刘濞反,兵败国除,丹徒县属江都国。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国除,属会稽郡。顺帝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十三县置吴郡,丹徒为十三县之一。

三国吴大帝嘉禾三年(234),改丹徒为武进,属毗陵典农校尉。

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废毗陵典农校尉置昆陵郡,改其属县武进为丹徒。 怀帝永嘉五年(311),昆陵郡改称晋陵郡,仍属之。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丹徒县划属南东海郡。梁改南东海郡为兰陵郡,陈复改为南东海郡,皆领丹徒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丹徒县并入延陵县,移治京口,属蒋州。十五年置润州,延陵县属润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废润州,属江都郡。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置润州,治京口。太宗贞观元年(627),润州属江南道,领丹徒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为江南东、西两道,润州属江南东道。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润州为丹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置浙江西道,改丹阳郡为润州,丹徒县属浙江西道润州。德宗建中元年(780),合浙江东西两道为浙江东西道。次年赐号镇海军,领润州,丹徒为润州属县。

五代时,润州先属吴国,后属南唐。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分全国为十五路,丹徒县归两浙路润州管辖。此后两浙路几经分合,丹徒县属两浙西路润州。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为镇江府,治丹徒县 ,属两浙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分全国为11个行中书省,镇江府升为江浙行中书省镇江路。

明太祖丙申年(1356年即元至正十六年),镇江路改江淮府,不久改镇江府。

清初,改南京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为江苏省镇江府。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镇江。至咸丰七年(1857),丹徒县隶属太平天国天京省镇江郡。

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建道,改称丹徒县,直属省辖。3年,改属金陵道。17年废道,直属省辖。改丹徒县为镇江县,仍属省辖。次年,江苏省会迁于镇江。(其中1937年至1945年镇江沦陷期间,省政府迁往苏北)。1949年4月23日镇江解放。划城区和近郊为镇江市,划四乡为丹徒县,均隶属苏南行政区镇江专署。

镇江之美在于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江水东流,钟灵毓秀温馨浪漫

1953年,镇江市改属江苏省镇江专区,同时常州专区被撤销,原所属武进、溧阳、金坛3县划归镇江专区管辖。镇江专区辖镇江市和丹徒、扬中、丹阳、江宁、句容、溧水、武进、溧阳、金坛、高淳等11个市县,专署驻镇江市。

1956年,武进县划归苏州专区,原属苏州专区的宜兴县划入镇江专区。扬中县划归扬州专区,后复划回镇江专区。原属扬州专区的仪征、六合、江浦3县划入镇江专区,后复划回扬州专区。镇江专区辖10县。

1958年8月,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专署由镇江市迁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辖的常州、镇江2市划归常州专署领导。将江宁县划归南京市领导。撤销丹徒县,并入镇江市。原属苏州专区的武进县划入常州专区。辖2市9县。1959年9月,常州专区改名镇江专区,专署由常州市迁驻镇江市。辖镇江、常州2市及武进、扬中、丹阳、金坛、溧阳、宜兴、高淳、溧水、句容9县。

1960年,武进县划归常州市领导。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常州市领导的武进县划归镇江专署领导。恢复丹徒县。原由南京市领导的江宁县划入镇江专区。镇江专区辖1市11县。

1970年,镇江专区改称镇江地区,专署驻镇江市。辖镇江市及丹徒、扬中、丹阳、武进、宜兴、金坛、溧阳、江宁、句容、溧水、高淳1市11县。

1971年,将江宁县划归南京市领导。镇江地区辖1市10县。

1983年3月,镇江市改由省直辖。市区设城区、郊区2个市辖区。镇江市共辖4县2区。

1986年9月,镇江市区设金山区、北固区为县级单位。撤销谏壁区改为谏壁镇,由市直接领导。撤销原郊区建制,设立郊区办事处,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8月17日,撤销金山区、北固区,以原区域设立城区;撤销郊区办事处,设置郊区,市属的谏壁镇划归郊区领导。

1984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城区更名为京口区,郊区更名为润州区。

1987年12月,经国务院 批准,撤销丹阳县,改设丹阳市。

1994年撤销扬中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扬中市。

1995年撤销句容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句容市。

2002年4月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24号):撤销丹徒县,设立镇江市丹徒区,以原丹徒县的行政区域为丹徒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谷阳镇。

镇江之美在于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江水东流,钟灵毓秀温馨浪漫

【人口】2017年末户籍总人口270.9万人,比上年增加-1.08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102.93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18.63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123.32万人,比上年增加0.19万人。

镇江之美在于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江水东流,钟灵毓秀温馨浪漫

【交通】镇江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高铁,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104国道穿城而过,润扬长江大桥贯通南北。随着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高铁的完工通车以及宁杭城际高铁的建设,镇江铁路优势愈发明显。

镇江拥有长江岸线259公里,其中稳定的深水岸线80余公里。镇江港是长江第三大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1亿吨/年。

已建成通车的扬溧高速公路(G4011)与沪宁高速贯穿市域全境,形成十字交通大枢纽,北经镇江长江大桥(在建)、润扬长江大桥可连接京沪高速公路(G2)直达北京,南与宁杭高速公路(G25)无缝对接,并沟通金坛、溧阳等县域交通。 向东通过泰镇高速可通往泰州、南通。

镇江之美在于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江水东流,钟灵毓秀温馨浪漫

【教育】2017年,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校8所,本专科招生2.34万人,在校学生8.04万人,毕业生2.02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2756人,在校生10732人,毕业生3945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11所,在校学生1.91万人。普通中学110所,在校学生9.84万人,毕业生3.02万人。小学108所,在校学生14.72万人,毕业生2.35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全市共有幼儿园244所,比上年增加13所;在园幼儿7.68万人,比上年增加0.31万人。 

镇江之美在于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江水东流,钟灵毓秀温馨浪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