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培養兒童穩定的注意力

文:昊媽 首發於AnnaTan

我家孩子很愛車,真的是真愛。他玩小車的場所都是在客廳進行。這個是大家都活動的地方,可是我們的存在,活動絲毫影響不了孩子的玩車的狀態。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情叫他,孩子可以在客廳獨自玩上至少一小時以上。有時候,下班到家已經很累了,我不想太折騰,就想平靜地單純地給娃讀個繪本講個故事,可是,這就達不到玩車的境界了,通常10幾分鐘就跑了。安靜地看會書,對這孩子真是沒吸引力。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這孩子專注力不夠好呀,太鬧騰。可是,看到他安靜的夾豆豆能弄十幾二十分鐘,我覺得自己放心了。說到底,還是對我這沒感染力的讀法沒興趣唄。前段時間,我在閱讀蒙臺梭利《發現孩子》的第16章時,頓時覺得豁然開朗。強有力的外部刺激和內部心理“適應”才是提高孩子專注力的利器。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蒙臺梭利博士對於培養兒童注意力是怎麼說的。蒙臺梭利認為:一個人的內在生活發展得越正常,他就越能成為一個有個性的人,也就越能培養出頑強的意志和健全的心智。所以他在培養兒童注意力的時候,一切已孩子的心理需要為基礎,以滿足兒童的精神活動需求為最終的目標。

1 把兒童的意識引向明確的目標

蒙臺梭利主張要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首先要將兒童的意識引向明確的目標,使它轉化為一種基本而又複雜並可重複進行的智力活動。

比如,一個孩子忙著安放一些立體插板或者10個小圓筒,把他們移動到各自的位置上,他連續這樣做了30次40次後,突然犯了一個錯誤,或者發現了某一個問題,於是他動手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樣他就會對這項活動越來越感興趣,還會嘗試反覆進行這個試驗。這個過程其實就可以促使兒童進行復雜的心理活動練習,有助於他們的內部發展。

正是因為內在意識的發展,兒童在使用這些物品時顯得很愉快,還會不斷地重複地使用它們。要滿足兒童的心理的需要,我們必須要讓孩子擁有這些物品,並且能充分地使用它們。這也是兒童心理構建的基礎,對兒童進行行為教育的唯一秘訣。

(蒙臺梭利教學法中,有預備的環境,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教具,由孩子自由選擇自己的物品,老師只是環境的準備者,觀察者和輔導者也體現了這一點。)

2 強有力的外界刺激

如果一個人僅靠天性行事,他永遠也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只會任憑自己的好奇心使注意力在不同的事物之間不停地轉移。

在我們的實驗中,幼兒注意力的保持並不是由一位老師人為的實現的。它是由某個能引起他們注意的固定的物品來保持的。兒童最開始表現出來的行為源於一種基本的外界刺激。對於幼兒注意力的刺激,在感覺上要強而有力,它應該伴隨著感官方面的生理適應性。如果一個物體不能有效地激發這種適應能力,它就無法讓兒童在心理上保持注意力,而且還會導致他們生理上的疲勞。

一旦兒童能夠自由地選擇物體,同時以高度的注意力去使用它時,他們就能明顯地體會到一種快樂。

(在我和孩子讀繪本的路上,這一點讓我感觸最深,在孩子2歲前讀繪本,基本要靠演。也許只有這樣做,孩子才能發現繪本的生動,有趣,他才有參與感,能帶給他快樂和滿足。)

3 專注力是內部力量作用的結果

吸引我們注意力的不是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而是我們感興趣的東西。只有那些能激發我們內在活力的東西才能引起我們的興趣,從而引發我們專注地進行。想要獲得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嘗試去摸索,為孩子提供大量系統的,複雜的與他本能相一致的一系列材料供他選擇。

兒童會用他們特有的方式,同各種物體持續發生活動,來構建自己的心理個性,並獲得對事物的清晰有序的知識。當兒童在原始衝動的基礎上又認識和注意到外部的事物之後,他們就跟這個世界上某些東西建立了一種聯繫,他們的興趣更廣泛了。他們的新興趣建立在已有興趣的知識基礎之上。

(我曾經根據蒙臺梭利的指導思想,在週末的時候,為孩子準備過一些遊戲,有時候,我只準備了一個或者兩個,可是這個不能滿足孩子自由選擇的需要,有時候,一個遊戲,孩子稍微試了一下,發現這不是他想要的,很快就去找他想玩的了。所以,如果給孩子設計遊戲,週末兩天一般需要5個左右。)

資料來源:《發現孩子》第16章 瑪麗亞 蒙臺梭利 著

相關閱讀

蒙臺梭利 | 兒童敏感期只有6個

蒙特梭利感官區 | 在家就能完成的蒙氏感官學習

這裡是昊媽的生活筆記。專注於分享蒙臺梭利育兒,數學,英語,閱讀等孩子的早期啟蒙與成長。您若喜歡,歡迎常來逛逛。

蒙臺梭利|培養兒童穩定的注意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