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由参公变回事业,会对员工有什么影响吗?

Tangyizhe


单位由参公变回事业,会对员工有什么影响吗?

单位整体由参公转为一般事业单位,对在编在职人员影响是非常大的。

1、身份差异。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到2020年底前,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将逐步转为参公或行政单位。原事业编人员通过过渡考试,即可转为参公人员。而同样,由于单位整体职能的变化(或部分行政执法职能被剥离),也可能转变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原在编人员则按照要求,也将转为事业身份,不再享受参公待遇。而众所周知,参公单位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其在编人员和公务员是享受同等待遇的,由参公身份变为事业身份,就意味着失去了“行政背景”,这种身份的差异,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待遇差异。最明显的差异,就是没有车补了。单位由参公变为事业单位,脱离参公管理,执行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按照岗位管理方式,核定管理、专技和工勤岗位工资,而目前多数省份的事业单位人员,都没有车补。这就意味着从参公转为事业后,其在编人员每年将损失七八千的车补收入。除此之外,在年终绩效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线城市为例,去年公务员的年终绩效奖在3万左右,而事业单位普遍在1万左右,差距不小。

至于其他在提拔、晋升和社会地位上的差别,在这里就不说了。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影响非常大。公务员身份,包括参公身份,并非终身制,如果岗位发生变化,身份也随之变化。具体来讲,如果岗位由公务员岗位或者参公事业岗位变为事业岗位,其公务员或者参公人员身份自行失去。

1、身份随岗位变化:在机构改革过程中,由于职能变化,事业单位整体参公,单位在岗在编职工可以通过培训、考试,整体过渡为参公管理人员。同理,如果参公事业单位整体改革,转换为事业单位,其单位职工身份,也由参公人员转换为事业人员,参照管理的公务员身份随之消失。如果在过渡之前,人事未冻结的时候,调整、调动、转任到其他公务员或者参公单位的人员,其身份继续保留。

2、正常职务调整对个人身份的影响:

如果因为个人原因,职务被调整,或者一般人员提拔、调动,同样因为岗位变化,个人身份也会发生变化。公务员或者参公人员提拔、调任到事业单位,其公务员身份随之消失,管理方式、工资待遇完全按照事业单位人员执行。重新进入公务员或者参公事业单位工作,其身份同样需要再次审批。

同样,如果事业单位人员因提拔、招考、遴选等方式,进入公务员或者参公单位,除招考实习期满可以直接过渡为公务员或者参公人员之外,其他都需要任职两年以上,才能进入公务员或者参公事业单位任职,其公务员或者参公人员身份,需要公务员管理部门考核认定后方可转换。事业单位人员不可直接提拔或者调任到参公单位或者公务员单位任职。按照规定,年满四十岁的工作人员,基本上丧失了过渡为公务员的资格。

3、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之间,相差不大。工作性质、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除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职称不同,执行职称工资之外,其他人员工作和待遇基本一样。养老并轨制之后,公务员除多一份公车补贴外,其他和事业单位都差不多。


真宁腔调


我们要先明确一个概念,即什么是“参公”。我国《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由此得出结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简称“参公事业单位”或“参公单位”,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并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的的事业单位。

关于你的具体情况,要明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你个人的身份问题,即你是参公身份还是事业身份;第二个问题是你是否进行了相应的登记。如果你是通过国考或省考录取的参公单位工作人员,你会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也会进行公务员登记,那你调入新的参公单位,不会对你造成任何影响。


九品小吏


单位由参公变回事业,会对员工有什么影响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理解。

如今事业单位改革关系到三千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前途命运,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有些单位是向着期盼的方向改,也有些单位失去了事业编制等。

单位由参公变回事业,虽然看着单位性质没发生变化,仍然是事业单位,但对单位及工作人员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参公单位工作人员虽然属于事业单位,但是他的待遇都是按照公务员的待遇来执行的,单就目前最直接的就是公车补贴将被取消,非参公事业单位是不能领取的。

同时参公单位工作人员如果调入行政单位,可能其身份就会发生变化,有可能会成为行政编制,但是变回事业的话,就只能通过考试来改变自己的身份,想通过调整工作单位的方式,就变得非常之难。

欢迎关注“东爱雨公考”,专注体制内问题答疑。

东爱雨公考


事业单位有参公变回事业,对职工的影响大不大呢?

大非常大。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首先是工资构成不一样。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走的是岗位和薪级工资。参公单位走的是职务职级工资。公务员的待遇相对高一些。


参公单位每年有13个月工资的奖金,事业单位只有奖励性绩效工资。

大家都知道,国家要求让教师的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而教师本身就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以说,公务员和参公单位待遇高是有目共睹的。

像公务员早已经率先开展了公车补贴货币化,但很多事业单位还没有进行。

第二,身份待遇不一样。比如我们常说的30年工龄退休,参公单位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就可以,而普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行。

公务员的特殊退休年龄政策,还有工龄满20年,距离退休不足五年,可以提前退休。

第三,非因公死亡的抚恤待遇不一样。非因公死亡,公务员待遇是两年的上年度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抚恤金是40个月的基本工资。

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丧葬费是省级部门确定的丧葬费标准,抚恤金是20个月的基本工资。

另外,还有提拔、任职、遴选各种程序也不一样,参公单位的工作调动,要比事业单位调入参公单位要简单得多。

不过单位的性质变动,是强制性的,不是个人可以转变的,只要按照组织分配执行就好了。


暖心人社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多是具有行政职能、行政执法、委托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原来都是行政机关,经多次的机构改革,因为压缩行政机构数额、缩减行编制,不得不退出行政机关序列,使用事业编制而成为事业单位;以及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习称参公单位。

参公单位,其性质本身就是事业单位,不存在变回事业单位的问题;大概其行政职能、执法、委托执法职能划转,成为不具有行政职能的纯事业单位了吧?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的调转手续是否已经办结,如果已经办结,你已经成为新单位——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工作人员,你已经与原单位脱离关系,原单位由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变回事业单位,对你没有仼何影响。

如果是借调,没有办理调转手续,则另当别论。


z山海


当然有影响,而且影响还蛮大特别是在待遇和职务晋升上面,参公事业单位本职还是事业单位只不过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执行公务员法待遇、考核、晋升制度。事业单位就不同了首先车补不是普发,一般不能设置非领导职务,事业单位单位职员制全面实行后有可能解决在管理岗位晋升问题。你若是调入另一家事业单位对你本人无任何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